2011年國家公務員錄用考試《申論》真題
來源:發布時間:2011-09-28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不僅如此,推進寄宿制辦學模式還有利于減輕各位家長的負擔。國家提供的生活補助和寄宿模式可為各位家長省去部分開銷和接送負擔。更重要的是,寄宿制模式還有利于學生的健康成長,保障學生的學習、安全和身心健康,提高其生活自理能力。
最后,希望各位家長以實際行動關心、支持、參與我們寄宿制學校的建設與發展。
縣教育局
×年×月×日
三、假定你是一名派到農村的支教人員,請根據“給定資料”簡要分析希望小學遭廢棄的原因,并提出解決希望小學遭廢棄問題的具體建議,供上級有關部門參考。(20分)
要求:
1.對原因的分析準確、全面;不超過100字;
2.所提建議具體、有針對性、切實可行;不超過300字;
3.條理清楚,表達簡明。
「參考答案」
遭廢棄原因:一是新的農村教育布局調整,撤點并校政策大規模推廣,很多希望小學被撤銷;二是全國小學在校生數量減少,加上部分學齡兒童隨外地務工的家長異地就讀,生源銳減;三是農村稅費改革引發農村學校經費緊張。
具體建議:一是科學規劃,合理布局。新建希望小學的選址要與當地農村中小學教育布局的整體調整計劃相統一,建校前要了解當地教育部門的未來發展規劃。二是加大資金投入,解決農村學校經費緊張問題。加大政府教育經費投入,提高資金有效投入,保證辦學效率和教學質量。三是合理利用廢棄校舍。廢棄校舍屬于集體財產,應當有效利用,如利用閑置校舍建立鄉村圖書館、村文化活動中心、臨時教育點等村民文化娛樂場所,服務于農村集體。四是做好宣傳引導工作。一方面要加強學校基礎設施的建設,加大對學校的宣傳力度。另一方面,通過增加就業崗位,創造條件,鼓勵農民工在家鄉務工,子女本地就學,以保證希望小學的生源。
四、“給定資料7”的畫線部分寫道:“有位知識分子說,‘我已經無家可歸’,‘我在城市是寓公,在家鄉成了異客’。這樣,無論在鄉村少年身上,還是農民工那里,以及這些出身農村的知識分子的群落里,我們都發現了‘失根’的危機。”請結合你對這段話的思考,參考“給定資料”,自擬題目,寫一篇文章。(40分)
要求:
1.自選角度,立意明確;
2.聯系實際,不拘泥于“給定資料”;
3.語言流暢;
4.總字數800~1000字。
「參考例文一」
推動城鄉教育一體化 化解“失根”文化危機
城鄉之間的文化斷裂,城市人與農村人的身份認同危機,使城市和農村出現了大批在城市融不進、在農村回不去的“搖擺人”。這些城鄉“搖擺人”,他們根本無法對鄉村文化產生親和力、歸屬感,然而城市文化對他們又是那么遙遠,造成了他們只能游離于城鄉的邊緣,成了真正的“文化無根人”。
文化失根,不僅造成這些群體的“無根文化精神”狀態,使他們生存的根基極易發生動搖,更重要的是導致當下鄉村社會文化精神的缺失。深層反思,文化“失根”與城鄉文化的不融合有必然聯系。觀念、思維方式和行為方式的轉變離不開教育,人文精神的塑造和文化積淀的傳承同樣離不開教育,而城鄉文化融合也離不開城鄉教育的統籌和整合。在鄉村文化危機和教育危機日益凸顯的今天,按照國家關于城鄉統籌發展的理念,加快推進城鄉教育一體化,無疑已成為解決“無根化”危機的必要之舉。
要統籌規劃,合理布局,深入推進教育規劃城鄉一體化。按照“幼兒園小學就近、初中進鎮、高中進城”的原則,優化城鄉教育布局結構。針對進城務工人員子女,堅持以輸入地政府管理為主、以全日制公辦中小學為主,確保其平等接受義務教育,研究制定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接受義務教育后在當地參加升學考試的辦法,使鄉村受教育群體能夠享受到平等的教育機會。
要加強對鄉村中小學的扶持力度,深入推進辦學條件城鄉一體化。要著力解決教育資源合理分配問題,按標準配備教學設施、技術裝備,大幅度改善鄉村地區學校辦學條件,不斷加大對鄉村教育轉移支付的力度,逐年提高城鄉學校公用經費。深入推進教師隊伍建設城鄉一體化,完善有利于城鄉教師合理流動和均衡配置的有效機制,使鄉村受教育群體能夠享受到同質的教育資源。
要加大城鄉教育溝通,深入推進教育文化城鄉一體化。文化“失根”問題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城市文化和農村文化各成體系,才導致他們陷入“農村回不去、城市融不進”的尷尬境地。要加大城鄉之間的學校、教師、學生之間的溝通,拓展溝通多層次模式,形成溝通長效機制,增進鄉村教育與鄉村生活之間、鄉村教育與城市教育、鄉村教育與城市生活之間的有機聯系,使鄉村受教育群體能夠享受到協調的教育文化。
無論是在鄉村少年身上,還是農民工那里,以及那些出身農村的知識分子的群落里,我們都不希望看到他們“無家可歸”、“無根可尋”。要促使城鄉文化之間的融合,唯有從教育上入手,也即從“根處”入手,積極推進城鄉教育一體化,使城市人和農村人享受到平等的教育機會、同質的教育資源和協調的教育文化,以化解每一個社會成員的“無根”危機。
「參考例文二」
愿君莫做“搖擺人” 愿君惜取同源血
城市與農村、城市人與農村人的身份認同危機和文化斷裂,是當代中國社會的一個突出問題。那些來自農村、身在城市的知識分子,疑惑于自己在城市融不進、在農村回不去,成了徘徊于城鄉之間的“搖擺人”,這種“無根化”危機的意識在我國社會中普遍存在。我們要建設一個和諧社會,不要斷裂社會。因此,十七大報告提出要解決好發展理念和發展機制,“形成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新格局”。我們期待在加快推進城鄉公共服務一體化的進程中,能夠解決城市外來人員的精神困惑與無根危機,讓每一個社會成員獲得平等地位,珍惜同源的血液,不再有一個“搖擺人”。
【責任編輯:育路編輯 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