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考試中邏輯判斷學習的兩點感悟
來源:中公教育發(fā)布時間:2011-09-06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在公務員考試中有一種題型叫做邏輯判斷,大部分沒有進行詳細學習相應知識點的同學對于這部分內容并不是很熟悉,很多同學做起來完全是憑感覺來做題,這樣我們的正確率是很低的。因為在邏輯中有很多的內容是和我們生活當中的思維是不一樣的,而命題人就是用這些不一樣的地方來考察我們。比如“如果明天不下雨,我就請你吃飯。”在生活當中我們會理解成“那下雨的話就不請吃飯了。”實際上在邏輯當中是推不出來的。這是一個充分條件假言命題,學習過相應知識點的同學就會很明確的知道這樣題目是肯定前件能夠推出肯定的后件,否定的后件能推出否定的前件,若給出否定的前件則推不出任何的結論。如果我們還帶著生活當中的想當然來做題的話,那么得到的答案就必然是不正確的。
上面的例子是一道必然性推理的題目,在行測考試當中必然性推理的題目不會太多,但是每年都會有,如果推理知識不會的話就很難掌握,但是如果能夠掌握這些知識點的話就會簡單很多,這部分題應該是我們必須要得到的分數。因為提前的學習能夠讓我們更好的理解,在考試當中又不會浪費我們的做題時間。但是有的同學在剛剛接觸這類題目的時候會覺得有些困難,好多同學都說“老師為什么我上課的時候聽懂了,回去做題還是會用自己的想法來做題。”這是因為在生活中我們很少接觸邏輯,這就要求大家在平時的練習時,把自己的想法先放到一邊,要用這些推理思想去推,可以說邏輯的題目是嚴謹的,每一步都是要有根據的。如果沒有根據僅是自己的想法的話,就不能是正確答案。必然性推理題目我們一定要掌握好知識點,多加練習。在做題時要放棄自己生活中想當然的思想,以題目當中的條件作為推理依據進行推理。
關于秒殺的問題,有很多同學會問:“老師,有沒有什么秒殺的方法?”我回答說:“秒殺是什么意思?就是一秒鐘就做完一道題,140道題別人用120分鐘做完,我們用140秒不到三分鐘的時間就殺完了?”我想說其實秒殺就可以說是捷徑,那我們想想生活當中的捷徑是什么,是別人告訴你的這是捷徑么?還是自己經過多次實驗或者說失敗總結出來的呢?打個比方,我們站在原地都能夠看到遠處遠遠的山頭,到達這個山頂有三條路可以走,哪條是捷徑?哪條路最近呢?別人可能會給你很多的結論,但如果你真的想得到正確的答案的話,那方法只有我們自己去試一試。因為每個人的能力是不一樣的,人家可能會爬山,你不會,擅長別人走的路不見的就適合每一個人。如果我們每一條路都試試的話,自己就必然會知道到底自己最適合走哪條路。這和我們做題的方法也是一樣的,在平時練習做題時,我們切忌不要怕麻煩,要一步一步的做出來,每種方法都嘗試一下(這里也不單適用于邏輯的題目復習,還包括數學類題目的復習)這樣我們才能知道哪種方法是最適合我們的,有助于我們提高。在考試的時候我們才能找到最適合自己的方法,縮短做題時間找到自己秒殺的方法。
【責任編輯:育路編輯 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