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四川公務員考試行測練習試題(37)
來源:育路教育網發布時間:2011-08-12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1.互聯網作為思想文化的集散地和社會輿論的放大器,發揮了越來越突出的作用。在社會矛盾的多發期,民生問題、環保問題、住房問題、腐敗問題將在第一時間成為網上輿論的焦點和熱點,能否善用網絡正成為考驗黨和政府執政能力的新課題。在“華南虎時間”、“彭水詩案”和前些年的“孫志剛事件”中,網民參與的熱情都成為事件本身以外的社會熱點。
關于互聯網,文段沒有涉及的一項是:
A.成為政府與民眾對話的有效方式
B.成為公民參與政治問題的新途徑
C.是現代生活不可或缺的輿論工具
D.是對黨和政府執政能力的新考驗
2.與國內老百姓的滿意相比,對外宣傳是次要的,和國家的國際形象沒有特殊的關系。想通過加大宣傳力度來改善形象,認為聲音大、報道多、翻譯成多種外文就能有好形象,這是中國人自己的思維方式,在信息充分披露的西方社會是行不通的。當然,宣傳的手法應該改善,如果宣傳的內容中國人自己都不信,又如何說服外國人?
對這段文字概括最準確的是:
A.對外宣傳對塑造國家形象并不重要
B.通過大力宣傳來塑造國家形象是行不通的
C.國家國際形象的關鍵是國內老百姓的滿意度
D.對外宣傳的手法應該改善
3.現實地看,近幾年快速增長的風電、太陽能光伏發電、生物質能以及發展了20多年的核電都難以改變我國的電力結構。依靠新能源的替代作用,實現節約能源,減少污染排放并不現實。在國家《可再生能源中長期規劃》中,到2020年,可再生能源的比例要達到15%,其中水電要從2008年的1.7億千瓦增長到3億千瓦,是最大的增量。風電、生物質能發電、太陽能光伏發電等新能源只能占到4%左右,發電量的比例還要更低。
對這段文字概括最準確的是:
A.新能源難以改變我國的電力結構
B.依靠新能源減少污染排放并不現實
C.水電在未來的發展是有最大的增量
D.新能源發電量的比例越來越低
4.《論語》中經常出現“君子”一詞。“君子”原意為有地位的人。一國之主被稱為君主,一村之長被稱為里君。在儒教看來,即便是沒有地位,但若是“有德之人”,同樣可以成為君子。即便是在野之人,能以國家之責為己任,亦為君子。并且,《論語》中也有多處“君子”既可解釋為在位者,也可以解釋為有德才之人。
根據以上文段,對“君子”的理解最準確的是:
A.有地位的人是“君子”
B.“有德之人”是“君子”
C.有地位的人和有德之人是“君子”
D.在野之人也可以是“君子”
5.在漫長的歲月中,新疆各族人民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創造了了不起的業績。民族有別,信仰有別,飲食有別,風俗有別,但是這絲毫不妨礙他們融合在一個偉大的共同體--中華民族的大家庭里邊。這是比石油和黃金珍貴百倍的財富。沒有這樣一個基礎,新疆不可能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沒有這樣一個基礎,烏魯木齊這個最遙遠的內陸城市,不可能以如此驚人的速度發展得如此繁華、如此現代。
對這段文字概括最準確的是:
A.新疆各族人民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B.新疆各族人民融合在中華民族的大家庭里邊
C.新疆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D.新疆各族人民的融合是新疆發展的基礎 來
【責任編輯:育路編輯 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