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4月14日國內外時事新聞
來源:育路教育網發布時間:2011-04-14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2011年4月14日國內外時事新聞
一、2011年4月14日國內熱點新聞:
應俄聯邦航天署署長佩爾米諾夫邀請,中國駐俄大使李輝11至12日出席紀念加加林太空飛行50周年系列慶祝活動。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主任王文寶、副主任楊利偉亦應邀專程來俄出席上述活動。近40個國家的航天機構負責人和代表以及世界各國知名航天員參加慶祝活動。活動中,李輝大使、中國載人航天工程代表團還與世界各國航天機構負責人和航天員進行了廣泛接觸與交流。
4月13日,2011年金磚國家工商論壇在海南省三亞市召開,來自金磚國家政界、工商界近500位代表出席。全國政協副主席厲無畏在開幕上發表主旨演講,中國貿促會副會長于平、海南省副省長李國梁、南非貿工部長羅博。戴維斯、俄羅斯經濟貿易發展部副部長馮莫切夫分別致辭。近年來,金磚國家間經貿關系發展迅速。中國已分別成為俄羅斯、巴西、南非的第一大貿易伙伴,印度第二大貿易伙伴;巴西和南非第一大出口市場,印度第三大出口市場、俄羅斯第六大出口市場。
據經濟之聲報道,我國目前的城市化率雖然已經達到了47.5%,但這其中能享受到城市公共服務水平的不到40%,國家發改委城市和小城鎮發展中心主任李鐵今天表示,在未來中國城市發展進程中,如何解決農民工在城市定居落戶的問題,將是重點和難點。十二五規劃提出,到2015年,中國城市化率將超過50%,李鐵認為,推動中國城市化進程,除了戶籍制度改革外,還有另兩大阻礙需要解決。
教育部已批準在南開大學、中國政法大學和廣州大學三所高校分別設立人權教育與培訓基地。這是我國首次在高校設立國家級人權教育與培訓基地,是落實《國家人權行動計劃(2009—2010)》相關內容的重要舉措。教育部有關負責人表示,人權教育與培訓基地的建設目標是,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人權觀,充分整合利用高校的人才、學科、研究和基礎條件等資源,通過開展教育和培訓、科學研究和社會服務,努力推進我國的人權普及教育和理論研究工作,促進我國人權事業的發展。基地的主要任務包括,推動大學人權教育和理論研究,開展中小學人權教育及方式方法的研究實驗,編寫教材,組織師資培訓和各類相關社會培訓,為社會提供咨詢,特別是向國家有關部門定期提供咨詢報告,以及開展人權領域的國際交流與合作等。
二、2011年4月14日國外熱點新聞:
墨西哥灣一座鉆井平臺工人居住區下沉,迫使全部713名工人12日撤離。國有企業墨西哥石油公司說,下沉的是“木星”鉆井平臺工人居住區,位于墨西哥坎佩切州離岸大約80公里的墨西哥灣水域。按這家企業的說法,雖然嘗試多種措施加以“挽救”,居住區12日晚些時候開始轉向,部分下沉。事件沒有引發原油泄漏,沒有人員受傷。撤離事件的發生地令人聯想起去年4月墨西哥灣漏油事件。
伊朗最高國家安全委員會副秘書阿里。巴蓋里13日說,伊朗準備重啟與美國、英國、法國、俄羅斯、中國和德國等六國的核談判。伊朗新聞電視臺當天援引巴蓋里的話說,伊朗不久將確定與六國舉行下一輪談判的時間和地點,談判內容不只限于核問題。他重申,伊朗不尋求發展核武器或其他大規模殺傷性武器,但伊朗開展核活動的權利必須得到保障,任何力量都無法阻擋伊朗核計劃進程。
黎巴嫩候任總理納吉布米卡提13日在首都貝魯特呼吁黎各政治派別吸取過去內戰教訓,消除分歧,通過對話解決彼此間的問題。米卡提在紀念黎巴嫩內戰爆發36周年之際發表講話說:“今天是令人痛心的黎巴嫩內戰爆發紀念日,這場戰爭給黎巴嫩國家和人民造成巨大創傷,是我們應該吸取的教訓。我們應以民族大業為重,努力通過對話和諒解來解決目前的分歧和問題。”1975年4月13日,黎巴嫩基督教長槍黨民兵同穆斯林民兵之間發生武裝沖突,導致內戰爆發。在持續15年的內戰中,約有15萬黎巴嫩人喪生。
【責任編輯:育路編輯 糾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