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學習:三步三法培養地理綜合能力

2011-03-10 15:52:37 來源:育路教育網

    一、以時空為線,縱橫串聯

    中學地理“時間線”可以是日期(如二分二至日)、月份(如一月、七月),也可以是季節、年紀、地質年代等。通過時間線能把同一時間在不同空間發生的地理事物和現象聯結起來。如以一月份為線,可聯系:太陽直射點在南半球—地球在公轉軌道上位于近日點附近—地球公轉速度較快—北京晝短夜長—悉尼晝長夜短—智利圣地亞哥炎熱干燥—希臘雅典溫和多雨—巴西高原一片蔥綠—北印度洋呈逆時針方向流動—東亞盛行偏北風等等。中學地理“空間線”主要有:經緯線、地理分界線、河流、山脈、海岸線、交通線、工程線、旅游線等,通過這些線可以把它們所經過的國家、城市、港口、地形區、氣候類型、自然帶、工農業區、名勝古跡等串聯起來,這些線既可以串“點”、“面”,也可以串“線”。由于以時空為線,能使高中地理和初中地理、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系統地理和區域地理等地理知識縱橫串聯,所以對地理學科內綜合能力的培養有事半功倍之效。

    二、運用模式圖,舉一反三

    在中學地理教學或復習中,緊密結合教材有關內容,建立模式圖,選編練習題,對學生進行地理學科內綜合能力的培養,可起到舉一反三之作用,收到以一當十之成效。中學地理模式圖主要有:循環模式圖、分布模式圖、等值線模式圖、關系模式圖等。就拿循環模式圖來說,高中自然地理幾乎每章都有,如地球公轉示意圖、大氣運動示意圖、洋流運動示意圖、水循環示意圖、地殼物質循環圖、生態系統物質循環示意圖等。所以在高中自然地理復習中,建立一幅物質運動的循環示意圖,就可以多次循環使用。

    三、利用比較法,遷移拓展

    比較法是學習地理的基本方法,同時也是高考命題的常用方法。地理事物和現象之間的差異、區域之間的差異都是通過比較而區分、而認識它們之間的特征和規律的。因為通過對地理事物和現象的比較分析,能較好地反映學生地理學科內的遷移、整合知識的能力。因此,在近幾年的高考試題中,無論是文綜卷還是地理單科卷,地理比較題都年年出現:如“日本”和“英國”的比較,“北美溫帶海洋性氣候”和“歐洲溫帶海洋性氣候”的比較,“印度”與“意大利”的比較,“中國西部”與“美國西部”的比較,“上海”與“巴黎”的比較,“越南”與“智利”的比較等。所以,在高考地理復習中,尤其是區域地理的復習,應加強相關區域的對比分析,歸納區域特征,明確區域差異,借鑒區域發展成功經驗,從中發現問題,并結合實際分析解決,以鍛煉思維,培養能力,遷移拓展所學知識。

  (責任編輯:李書信)

  特別說明:由于各省份高考政策等信息的不斷調整與變化,育路高考網所提供的所有考試信息僅供考生及家長參考,敬請考生及家長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

高考專業報名咨詢
  • 意向專業:
  • 學生姓名:
  • 聯系電話:
  • 出生日期:
  • 您的問題:
  • 《隱私保障》

分享“高中地理學習:三步三法培養地理綜合能力”到:

58.4K
關注高考招生官微
獲取更多招生信息
高校招生微信
亚洲中国久久精品无码,国产大屁股视频免费区,一区二区三区国产亚洲综合,国产AV无码专区毛片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5566 | 日韩一区二区在线播放 | 在线观看AV官网 | 天天爱天天做久久狠狠 | 香蕉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 日韩另类在线综合国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