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國考常識判斷備考之歷史常識
來源:網絡 發布時間:2010-11-09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2011年國考大綱中常識判斷部分的表述為:常識判斷主要測查報考者應知應會的基本知識以及運用這些知識分析判斷的基本能力,重點測查對國情社情的了解程度、綜合管理基本素質等,涉及政治、經濟、法律、歷史、文化、地理、環境、自然、科技等方面。
就歷史常識而言,首先,歷史學研究的對象——世界各民族、國家的歷史現象、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等等,以及由它們所構成的歷史運動事實和過程——作為歷史存在,是客觀實在的,它不以歷史認識者的主觀意志而改變,具有客觀實在性和真實性。其次,歷史學的任務在于揭示世界各民族、國家的歷史發展的特殊規律和特點,歷史研究是一種旨在探討人類社會歷史發展特殊規律的認識活動。僅憑這兩條,歷史學就具有了一般科學所具有的科學性,因而成為公務員考試中會經常考查的知識。
常識判斷部分在歷年的公務員考試中往往占有一定的比例,在一分即是天壤之別的國考中,實在不能忽視。然而,大部分考生會認為這部分內容比較龐雜,內容多而且體系長,實在不易拿下。因為對歷史常識的復習感到無從下手,無從掌握,或者收效甚微,繼而放棄。事實上,選擇比努力更重要。歷史常識的復習也是如此,只要掌握正確合理的復習方法和技巧,短時間取得良好的復習效果不是不可能的。
下面,京佳老師將對歷史常識的備考技巧進行說明,以助考生有效備考,自如應對。
一、聯想法
對知識有機歸納,用某一種相近似的歷史結構把彼此緊密地聯系起來。當這種思維方式建立起來時,就如同得到了一把學習歷史的金鑰匙,一種打開歷史之迷的渴望也就油然而生了。
如把中國歷史這門學科看成一個體,這個體中的每個社會分期、分段和朝代作為面,每個面的起訖時間、政治、經濟、文化、戰爭作為線,每條線上的重大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作為點進行復習。中國歷史體是由眾多的面、線、點組成的。這個體、面、線、點的關系,可用一系列圖表(即“整體式”復習)來表示。由“點”聯想 到“線”,由“線”聯想到“面”,由“面”聯想到“體”,這樣整體聯想,就使孤零零的知識網絡化、系統化,構成立體知識綜合體。
二、分析法
歷史學習的最大特點是,不但要一般地了解歷史常識,還要對此進行深入的、去偽存真的、由表及里的分析,從而悟出一些道理。
通過對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辯證的觀察和分析,總結經驗教訓,取其精華,棄其糟粕。例如復習中國古代經濟史,首先引導學生聯想歸納各朝經濟發展原因,統治者采取的經濟政策或措施,歷代經濟發展表現及結果,然后探究規律,得出結論:經濟的興衰決定著國家的強弱(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穩定的政局是經濟發展的保障(上層建筑反作用于經濟基礎);穩定則興,動亂則衰;經濟的發展,一靠政策,二靠科技;經濟的發展是我國各族人民辛勤勞動的結果。
由今溯古,強調重點。聯系現實問題考查歷史知識,是國考歷史出題的突出特點,所以要挖掘和當前熱點時事具有一定關聯性的歷史知識。例如,2009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60周年,圍繞這一熱點時事,考生要總結一下近代以來中國發生的“三次歷史性巨變”、特別是新中國成立后的歷史進程中有哪些重要的歷史事件和人物;又如今年是五四運動90周年,有關五四運動的歷史就應該認真地復習準備。按照這一出題思路,考生在復習過程中,應當有意識地運用發散思維,努力挖掘一下,看看當前熱點時事中有哪些和過往歷史具有較強的關聯性,將這些關聯性的歷史知識找出來并認真掌握。
三、數字法
歷史上的重要事件多如繁星,很難數得清記得準,但若巧妙運用阿拉伯數字就方便了。如記尾數相同的事件,以“9”為例,1689美國頒布《權利法案》,1789法國爆發大革命;1919中國五四運動;1929資義主義世界經濟危機,1949新中國誕生等,不勝枚舉。
以世紀初第一年為例,1600年美國東印度公司成立;1900年德國人齊柏林建造飛艇成功。周年記憶的形式也可取,到1997年,中國歷史上的重大事件逢周年的很多,如張勛復辟1917,大革命失敗 1927,日本全面侵華 1937,南京大屠殺1937;1947人民解放軍開始全國規模反攻,1957年中共進行整風,反右派斗爭開始;1967年第一顆氫彈爆炸成功,1987年中共十三大召開等。
中外歷史并列記法,如1861年中國總理外國事務衙門建立;美國南北戰爭的爆發;俄國農奴制改革。并列的記法舉一反三,同時看出了這些國家在歷史進程中的先后位置,以便做進一步的分析和論證。另外象歷史上的今天這種方法已被報刊雜志和新聞媒介廣泛采用,可見其數字記憶方法的普及程度是相當高的。
最后,在實際的備考過程中,進行及時的筆記整理和習題練習是非常重要的,能夠使我們加深記憶和實際知識運用。雖然這兩個是最基本的方法,但也是非常有效和針對性的方法。京佳教育希望同學們掌握好方法,順利有效地進行備考。
【責任編輯:育路編輯 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