踐創造,可以展現出我們的認識成果。隨著實踐的發展,世界將被我們一步步認識,那些先前認為不可知的東西都在被我們認識。唯物辯證法只是從理論上進行,人類思維方式、邏輯工具和方法等都是片面的,都不能對不可知論給予實質的、根本的反駁。 【拓展】實踐是認識的源泉、動力,是對不可知論最好的反駁。 5.【答案】D 【考點】本題考查直接經驗與間接經驗的關系。 【解析】直接經驗是指由親身參加變革現實的實踐所獲得的知識,"一切真知都是從直接經驗發源的"(《毛澤東選集》),人的認識從整體上說都起源于直接經驗;間接經驗則反之,是通過一系列中介、手段(如通過別人而非自身、通過書本而非實踐等)而獲得的知識。直接經驗與間接經驗都是對事物表面現象的初步認識,即感性認識,它們不是存在和思維的關系;當然也不是物質和意識的關系,也不是現實與理論的關系,它們本質上都是意識(認識)。 【拓展】此題題干雖然是區分直接經驗與間接經驗,但實際上考生首先要對經驗這個概念有準確的把握,這樣才能更好地區分它們,其實,只要準確理解了經驗,就可以基本上將A、B、C三個選項排除了。 6.【答案】C 【考點】本題考查認識對實踐的能動指導作用。 【解析】考生要注意理解題干句子的關鍵修飾成分:"先導"一詞只是表面認識對實踐能動的指導性而非決定性作用。"在實踐基礎上",這表明理論創新是有基礎的,并沒有忽視實踐基礎的決定性作用,也沒有夸大認識對實踐的反作用。 【拓展】理解此話要全面領會其主旨的同時,又細致地注意其細節,這樣才能更好地把握它。 7.【答案】B 【考點】本題考查對勞動分工的理解。 【解析】人的職業是由勞動分工造成的,人與人的區別以及人的才能本質上是后天實踐的產物。按一般常識就知道,人的才能肯定是與先天的生理素質有關聯的;分工是社會生產力的結果,人的才能不是由社會政治地位決定的。C項的說法很有迷惑性,一方面,這種說法與通常的說法很符合,另一方面,人的才能確實是與主觀努力相關,從這個意義上說是對的,但關鍵是要結合本題馬克思所說的話,他主要是強調社會勞動、分工鑄造人的職業和才能。 【拓展】由此題可受的啟發:有些選項必須結合題干(如C項),有些則可以靠直覺、常識(如A項)。另外,當考題引用名人的正面說法的時候,那么該說法一般都是正確的經典名言。 8.【答案】B 【考點】本題考查辯證唯物論的認識論。 【解析】辯證唯物論的認識論是能動的革命的反映論,即認識是主體在實踐中對客體的能動反映。其他選項都只是認識主體發揮能動性的一個方面,認識還包括返回到實踐中的檢驗、再豐富過程。 【拓展】此題是辯證唯物主義的基本知識。 9.【答案】B 【考點】本題考查感性認識與理性認識的關系。 【解析】熟知即對事物的熟悉、了解,真知則是對事物本質和規律的把握,它們相當于感性認識與理性認識。知道了熟知與真知的含義以后,就可以首先將A、C兩項排除;D項:熟知轉化為真知是需要一定條件的,并不是必然的。 10.【答案】D 【考點】本題考查實踐與認識的關系。 【解析】實踐高于認識的地方就在于實踐有直接現實性,即能夠在現實中證實、豐富認識的成果。 |
考研最新熱貼: |
【責任編輯:育路編輯 糾錯】 |
|
|
報考直通車 |
·2011年考研政治真題及答案 |
·【訪談實錄】2011考研政治真題點評 |
·2011年考研政治科目試題及答案解析匯總 |
·考研教育網:2011考研政治真題及答案解析 |
·文都徐之明版2011年考研政治試題參考答案 |
·文都版2011年考研政治真題及答案 |
·2011年考研政治押題預測:法律基礎部分知識框 |
·2011年考研政治馬克思主義原理概論押題預測 |
·2011年考研政治中國近現代史綱要押題預測 |
·2011年考研政治毛澤東思想概論押題預測 |
·2011年考研政治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押題預 |
·2011年考研政治分析題試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