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9月16日國內外時事新聞
來源:網絡 發布時間:2010-09-16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一、國內熱點新聞:
去年以來,中國經濟開始從危機中逐漸復蘇。今年一季度GDP增速達到了11.9%,二季度回落為10.3%。各界對中國經濟的探討,從一季度的“是否過熱”,轉為“是否會二次探底”。昨日,馬建堂表示,并不擔心經濟增速的回落。他說,如果對中國經濟有什么擔心的話,擔心的不是它的速度回落多少,而是擔心在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過程當中,如何更有效地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提高中國資源利用的效率和加強環保。
謝亞龍等人從被帶走立案偵查至今天已過去14天,根據相關法律規定,如果14天后問題嚴重且證據確鑿,那么謝亞龍將由“立案偵查”變為“正式逮捕”。比較耐人尋味的是,上周重慶足管中心主任高健神秘失蹤,至今手機處于關機狀態。而作為重慶人的謝亞龍在任期間曾力排眾議將東亞四強賽放在重慶舉行,不少媒體認為其中存在利益交換。記者從重慶方面了解到的消息是,高健確因謝亞龍案協助調查,但從此前行賄者均被“放行”的情況來看,高健不日就將“歸位”。種種跡象表明,目前公安部門反賭掃黑的觸角,已經伸向了地方足協,不少省、市的足協官員將為謝亞龍案添加砝碼……
商務部發言人姚堅9月15日表示,美國把對中國的貿易逆差與中國的匯率政策聯系起來,缺乏經濟學基礎,也沒有任何道理。隨著中國躍升為美國第三大出口目的地,中美兩國在經濟方面越來越互補。中國政府將在今年年底派出三個代表團赴美,以擴大從美進口,這將進一步促進雙邊經濟關系,姚堅說。美國國會將于9月16日舉行為期兩天的聽證會,再度對中國匯率問題施壓,迫使人民幣升值。姚堅指出,中國不希望看到美國一些政界人士只為自己的政治需求來影響中國的貿易和匯率。
在中國經濟快速發展30多年后,在實現減少貧困等千年發展目標方面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但食物和營養不足在某些地區仍然是一個大問題。聯合國最新報告顯示,世界食物不足人口中有三分之二生活在七個國家,即孟加拉國、中國、剛果民主共和國、埃塞俄比亞、印度、印度尼西亞和巴基斯坦。報告還顯示,全球饑餓和營養不足人口中40%生活在印度和中國。但該報告沒有發布中國的饑餓人口具體數字。根據聯合國糧農組織和世界糧食計劃署本周最新發布報告,盡管近期取得的成績有可能使全球饑餓人數減少至10億以下,但卻依然是一個令人無法接受的數字。對2010年全球長期挨餓人口的最新估計數為9.25億——比2009年的10.23億減少了9800萬。
二、國外熱點新聞:
法國第一大報《世界報》日前表示,該報將起訴法國總統辦公室。其理由是該報最近做了有關“薩科齊和政府官員卷入政治獻金案”的報道,總統辦公室違反《新聞來源保密法》,使用情報機構非法監聽該報記者、追查線人,并對一名被指泄密的官員作出不合規定的責罰。媒體告總統,事件動搖了法國總統的支持率,震動了法國政壇,有人稱這是法國的“水門事件”。
美國《外交政策》雜志9月14日發表了一篇題為《迎接核伊朗時代》的評論文章,文章稱由于伊朗的核武化已不可避免,美國正在制訂遏制伊朗的更大規模戰略,而近期美國向沙特出售價值600億美元武器裝備的計劃可能與此有關。文章同時表示,美國正開始由“后9·11時代”進入到一個可以稱之為“核伊朗時代”的新時期。
烏克蘭國家統計委員會15日公布的資料顯示,截至9月1日,該國農業企業和農業加工、儲存企業的庫存糧食達1820萬噸,比2009年同期減少30%。截至9月1日,烏克蘭庫存小麥1190萬噸,大麥400萬噸,玉米70萬噸,黑麥50萬噸。此外向日葵籽儲存量為60萬噸,比去年同期減少48%。據報道,截至2010年9月1日,烏克蘭共收獲糧食和豆類作物2870萬噸,同比減少21.4%。烏農業政策部預計,受旱情影響烏糧食產量今年將下降到4000萬噸。烏克蘭總理阿扎羅夫先前表示,烏不打算限制糧食出口,但糧食出口不能影響國內需求和國內糧價。烏克蘭是世界第三大糧食出口國。2009年該國糧食產量為4600萬噸,2008年為5330萬噸。
據韓聯社報道,韓國關稅廳15日表示,該廳與美國能源部簽署了杜絕運輸核物質或放射性物質的合作諒解備忘錄(MOU)。韓國關稅廳長尹永善和美國能源部原子力安全廳長湯姆·達高斯蒂諾代表韓美兩國簽署了該備忘錄。
【責任編輯:育路編輯 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