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中醫護理:中醫兒科的用藥護理

來源:網絡發布時間:2010-04-29

  中藥煎法

  煎煮小兒的湯劑,一些先煎、后下、包煎、烊沖藥物的處理,與成人基本相同。但煎煮時間、次數及煎出的藥量與成人不同。中藥煎煮前,先用清水浸泡半小時,所加水量不能太多。煎藥開始用大火,煮開后改用小火。解表藥煎10分鐘,清熱藥煎15至20分鐘,補益藥煎半小時左右。小兒湯劑一般煎一汁即可,不需煎二汁。藥量的多少,應根據年齡與病情而定。

  中藥服法

  ①新病、急病服藥次數要多,慢性病可少些。

  ②小兒喂服中藥不能急于求成,尤其是嬰幼兒,可以少量多次,或將藥與甜食交叉喂服,這樣可以避免嘔吐。若嬰幼兒抗拒服藥,必須固定其頭和手,用小勺將藥液放到舌根部,使之自然吞下,切勿捏鼻,以防嗆入氣管。新生兒服中藥,可用奶瓶喂服。

  ③有些小兒服中藥后,容易出現嘔吐,除注意喂藥方法外,還可以加白糖或冰糖等調味品。嬰幼兒用奶瓶喂藥時,要防止吞入空氣。喂完藥后須將患兒豎抱,輕輕拍擊背部,使空氣從胃內排出。

  ④嬰幼兒服用片劑時,必須研成細末調服。丸劑用水化開服;散劑可調在乳汁或米湯內服用。昏迷患兒,可用鼻飼法給藥。

  中藥外敷法

  中藥外敷方法很多,目前臨床常用的主要是涂敷法、包法和敷貼法。

  涂敷法是用新鮮的中草藥搗爛,或將藥物研末加水或醋調勻后,涂敷于體表,如用鮮馬齒莧搗爛外敷腮部,治療腮腺炎。

  包法是將藥品放置局部皮膚,并加以包扎。如用附片、干姜、吳萸、白術等藥研末,再用加熱的醋調勻,趁熱敷于臍部,用布加以包扎固定,每日換藥一次,可以用于嬰幼兒久瀉。

  敷貼法是將藥物制成藥膏或藥餅,敷貼于局部。如將白芥子、甘遂、元胡、細辛研末,以生姜汁調成藥餅,敷貼在肺俞或膏肓等穴位上。夏季用這種方法可以緩解冬季的哮喘發作。

  中藥沐浴法

  將中藥加水煮沸后熏洗體表。如用生麻黃、浮萍、芫荽、西河柳煎水后熏洗頭部和四肢,可以促進麻疹的透發。又如用荊芥、蒼術、白蘚皮、大黃、白芷、威靈仙煮沸熏洗,治療嬰幼兒濕疹。用蘇葉、薄荷、柴胡、板藍根、菊花、重樓、荊芥等熏洗,治療外感高熱、痱子、瘡毒。

糾錯

我要收藏】 【進入社區

育路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為"原創"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育路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網部分稿件來源于網絡,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育路網發布的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應該及時向育路網書面反饋,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情況證明,育路網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盡快移除被控侵權內容。

亚洲中国久久精品无码,国产大屁股视频免费区,一区二区三区国产亚洲综合,国产AV无码专区毛片
亚洲人成电影在线播放 | 午夜福利国产在线观看 | 亚洲v国产v天堂a | 亚洲国产精品成电影 | 中文字幕亚洲日韩欧美一区 | 天天看片在线精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