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不要輕易下結論——認識自我是一個長期甚至是伴隨一生的過程 最后,大家要清楚的一點是,其實認識自我是一個長期甚至是伴隨一生的過程。千萬不要輕易地給自己下一個最終的結論:“我沒有這方面天賦”、“我不適合做這個工作”等。也許我們嘗試去做了,我們會發現以前沒有發現的自我的另一面。 剛剛學會騎車或開車的人,通常都是很興奮的,因為他們能夠駕馭一個機械的結構體到處游走。事實上,學會認識自己并駕馭自己——這個世界上最復雜的結構體,倒應該是更快樂的事。 知己還需知彼,方能百戰不殆 分析完自己的駕駛技術之后,接下來應該分析的就是不同路線的道路情況。只有摸清了前方的路況,才能將其與自身的駕駛技術做一個很好的匹配。正如《孫子·謀攻篇》中說:“知己知彼,百戰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勝一負;不知彼,不知己,每戰必殆”。因此,我們現在所要做的事情就是:了解所要選擇的工作,或考研所要報考的學校、專業、導師等各種情況。下面有幾個方法供參考: 1.盡可能獲取直接經驗 我們到商場買鞋的時候都會有這樣的經驗,即使知道自己穿多大號碼的鞋子,也要親自穿上鞋子走兩步試一試,看看到底合適不合適。找工作或考研選擇報考學校、專業的情形也如同買鞋一樣,這個工作、學校、專業到底適不適合自己,還得親自去試一試。比如在找工作的時候,應該盡可能爭取到實習的機會。實習不但有助于我們深入了解工作的性質、特點、單位的風氣、人際關系、增加工作經驗等,同時也將有助于我們了解工作單位所在城市的風土人情、生活習慣等,這些都將對我們作出最后的就業決策提供非常重要的參考信息。如果選擇考研,尤其是報考本校的研究生,可以通過與導師面對面的交流來了解導師的學術領域、專業前途以及導師的要求等;如果是報考外校,也要盡力爭取一些直接接觸和了解的機會,獲取直接經驗和一手資料。如果有可能,最好能在本科階段參與導師的一些課題研究或者為導師打打雜、跑跑腿。這樣不但可以增進你本科階段專業知識的學習,還能讓你對進行科學研究有更多的感性認識。 2.不能忽視間接經驗 當我們沒有辦法到商場親自試穿鞋子的時候,我們會通過查閱相關資料、咨詢專家等方式獲取一些關于鞋子的信息,最后做出是否購買的決定。依此類推,當我們沒有辦法到單位實習時,我們一定要善于利用網絡、人際關系等,多渠道了解工作的相關情況。如果沒有辦法和導師有面對面交流的機會,我們可以通過查閱導師的學術著作、給導師發電子郵件等方式來了解導師的研究領域和要求等,也可以努力爭取,通過網絡等方式聯系上導師的學生,來了解相關情況。 總之,無論是采用什么方式,最終要達到的目的就是知道前方的路況如何,做到“知彼”。千萬不要出現中國古代包辦婚姻中的情形——到了新婚之夜才知道自己的終身伴侶是什么樣子,那時就悔之晚矣了。 選擇一條道路,勇敢地走下去 了解了自我的情況,也知道了前方的路況,自然就能選出該走的路線了。當車已經上了路,如果我們為了反復地思索自己的路線是否正確而減慢車速,徘徊不前,或者干脆將車停在路邊繼續觀察路況,甚至將車開回十字路口,準備重新做選擇,長此以往,那么我們可能會成為最后一名到達終點的人,甚至可能永遠在十字路口徘徊。這時候,我們需要做的事只有一件:朝著目的地安全、穩定、快速地行駛。在這個過程中,以下幾點是我們特別要留意的。 1.不要瞻前顧后,患得患失 生活中有不少人在做出決策開始行動后,往往會瞻前顧后,患得患失。尤其是看到周圍有人獲得了成功而自己還一事無成時,往往都會回過頭來,懷疑自己當初的決定是否正確。而事實上,這樣一種心態反而會影響我們正在前進的步伐,使我們難以做到全力以赴。所以,一旦我們在知己知彼的基礎上作出了決定,我們就應該義無反顧、心無旁騖地走下去。 2.看到自己一點一滴的進步 在前進的道路上,我們不可能一帆風順。對于考研的同學來說,緊張、辛苦的復習可能至少需要半年的時間;對于找工作的同學來說,可能投遞了上百份簡歷才得到一次面試的機會,可能面試了幾十家單位才能最終將工作定下來。在這個漫長的過程中,我們可能看不到任何成功的希望,于是我們會變得灰心、沮喪。心理學研究表明,如果一個人長期努力得不到哪怕一點點的成功,那么這個人就會變得“習得性無能為力”,會對自己整個人完全失去信心,甚至對自己的特長也會產生懷疑。 解決這一問題的最好辦法,是看到自己一點一滴的進步,用自己在成長過程中的哪怕是一點小小的成功來鼓勵自己,增加自己的信心和勇氣。比如說,面試過后雖然沒有被錄用,但是可以從面試中找出自己的問題所在,看到自己這次面試比上次面試進步的地方;英語復習雖然還是不盡如人意,但是可以看到自己比剛開始的時候進步了很多。這樣,我們會欣喜地發現每一天自己都是嶄新的、進步的,這樣的一種自我感覺能增加前進中的勇氣和信心。 考研:做最壞的打算,朝最好的方向努力 有不少準備考研的同學,看到現在媒體上一些類似“碩士生集體應征豬肉佬”之類的報道后,對考研產生了懷疑,對讀完研究生之后的就業、生活等感到沒有希望。雖然很多人在準備考研,但其實心里一直在嘀咕:考研會改變我的生活嗎?現在好多研究生都找不到工作,我還應該考研嗎?事實上,這與我們的期望值有很大的關系。一般情況下,我們很多考研的同學在潛意識里都會認為讀研能徹底改變自己的生活,自己研究生畢業后一定能立即步入上層社會。抱著這樣一種期望,自然接受不了目前研究生就業或者生活所必須面對的殘酷現實。 心理學研究表明:我們的情緒會受期望的影響。同樣的一個結果,如果當初期望很高,我們往往會失望;而如果當初期望很低,我們往往會感到很驚喜。這就是所謂“意外之喜更加覺得喜上加喜”的奧妙所在。對于考研的同學來說,一定要降低自己過高的期望值,將考研看作是增加知識、提升個人能力的過程,而非將自己帶到人間天堂的捷徑和階梯。因此,我想送給考研的同學們一句話:“做最壞的打算,朝最好的方向努力”! 從一名普通的勞動者成長起來 讓我們先來看看下面兩段話。 “大學生已經成為普通勞動者。高等教育的普及,讓普通勞動者接受高等教育的夢想成為現實。反過來,越來越多的接受過高等教育的人成為社會新增勞動力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要接受的一個現實是,大學生成了素質比較高的普通勞動者。”這是2006年教育部有關部門負責人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達的觀點。 “大學生是普通勞動者,并不是說他們不可能成長為社會精英。但是,精英必須在基層中成長起來。”教育部部長周濟如是說。在這里跨考的前輩們想跟所有的大學生朋友說的就是,相信自己能成為社會精英,但前提是首先把自己當成一名普通勞動者,要讓自己從基層中鍛煉和成長起來。無論做什么樣的選擇,都必須腳踏實地去努力。加油,相信自己! |
| 熱門資料下載: |
| 考研最新熱貼: |
【責任編輯:劉麗華 糾錯】 |
|
閱讀上一篇:記錄成長 感受當下 《我的考研之路》征文開始 |
|
閱讀下一篇:南開大學:新增化學工程等4個工程碩士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