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2010年公務員申論熱點:用工荒與就業難
來源:發布時間:2010-03-11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一、背景
人保部門的最新統計數據顯示,2010年,全國高校畢業生為630萬人,比2009年的611萬多19萬人,就業形勢非常嚴峻。“大學生就業難”熱度不曾減退,“用工荒”也不是真正的無工可用,“用工荒”與“就業難”在中國矛盾地存在。
表面上看,用工荒和就業難是悖論,而將兩者聯系起來剖析,實質上是人才結構、產業結構的問題。勞動力市場的整個趨勢是供大于求,就業難將長期存在。而用工荒只是暫時的,結構性的。
二、現狀
一方面,大量企業出現用工荒,另一方面,不少勞動力找不到工作,尤其是大學生群體就業比較困難,有些地方大學生的平均工資已低于農民工群體,就業結構性矛盾日益彰顯。
首先,從用工方來講,主要是低端產業的用工荒,用工需求比較多的行業主要集中在電器制造、機械加工、服裝制鞋等低端制造業產業上;而現代服務業、文化創意產業、先進制造業等行業,在國際上還沒形成自己的競爭優勢,用工需求不足,造成大量大學生就業難。這無疑折射出目前我國經濟產業發展的不足。
其次,從對求職者的要求看,不少企業需要的是掌握熟練技能的技工,而這恰恰是目前農民工欠缺的,也是大學生們所不具備的。
三、對策
第一,根本在于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產業結構的轉型和升級。把經濟發展的重心轉移到科技進步、自主創新上,保持傳統制造業產業優勢的同時,在謀求現代服務業、新興產業、先進制造業等高端產業的全球競爭中,占據一席之地,形成更加符合我國國情的經濟產業鏈條,才能解決企業民工荒和大學生就業難。
第二,對于高校畢業生,首先要進一步擴大畢業生的就業去向,鼓勵更多的畢業生到基層去、到部隊去、到中小企業去、到中西部地區去;要進一步拓寬大學畢業生的就業渠道,鼓勵一部分大學生走自主創業道路。其次要加強就業指導,除改變大學畢業生的擇業觀念外,還必須繼續加強和完善相關的扶持政策并使之長效化。
第三,對于農民工,各地政府加大與企業的聯系與合作,進一步拓寬就業渠道;政府可定期、定時組織開展免費技能培訓,提升農民工素質,提高就業競爭力。第四,對于企業來說,一方面要摒棄“唯學歷”論的用人制度,避免社會資源的浪費,實現人力資本價值最大化。另一方面應提高酬待遇和福利保障,從而能夠留得住人。
【責任編輯:育路編輯 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