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全國碩士研究生入學統(tǒng)一考試政治真題(跨考教育 完整版) 一、單項選擇題:1~16小題,每小題1分,共16分。下列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個選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在答題卡上將所選項的字母涂黑。 1. 1984年1月3日,意大利人卡內帕給恩格斯寫信,請求他為即將在日內瓦出版的餓《新紀元》周刊的創(chuàng)刊號題詞,而且要求盡量用簡短的字句來表述未來的社會主義紀元的基本思想,以區(qū)別于偉大詩人但丁的對舊紀元所作的“一些人統(tǒng)治,另一些人受苦難”的界定。恩格斯回答說,這就是:“代替那存在著階級和階級對立的資產階級舊社會的,將是這樣一個聯(lián)合體,在那里,每個人的自由發(fā)展是一切人的自由發(fā)展的條件。”這段話表明,馬克思主義追求的根本價值目標是() A.實現人的自由而全面的發(fā)展 B.實現人類永恒不變的普適價值 C.建立一個四海之內皆兄弟的大同世界 D.建立一個自由,平等,博愛的理性王國 2.有一則箴言:“在溪水和巖石的斗爭中,勝利的總是溪水,不是因為力量,而是因為堅持。”“堅持就是勝利”的哲理在于() A.必然性通過偶然性開辟道路 B.肯定中包含著否定的因素 C.量變必然引起質變 D.有其因必有其果 3. 右邊這張照片反映出由于氣候變暖,北極冰蓋融化,致使北極熊無處可去的場景,頗具震撼力。它給我們地球上的人類發(fā)出的警示是() A.人與自然的關系成為人與人之間一切社會關系的核心 B.生態(tài)失衡已成為自然界自身周期演化不可逆轉的趨勢 C.自然地理環(huán)境已成為人類社會發(fā)展的根本決定力量 D.生態(tài)環(huán)境已日益成為人類反思自身活動的重要前提 4. 勞動力成為商品是貨幣轉化為資本的前提條件,這是因為( ) A.資本家購買的是勞動力的價值 B.勞動力商品具有價值和使用價值 C.貨幣所有者購買的勞動力能夠帶來剩余價值 D.勞動力自身的價值能夠在消費過程中轉移到新的商品中去 5.1981年黨的十一屆六中全會通過《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建議》對我國社會主要矛盾作了規(guī)范的表述:“社會主義改造完成以后,我國所要解決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將長期是( ) A.生產力落后 B.生產力不斷發(fā)展的要求 C.經濟文化發(fā)展不平衡 D.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 6.“發(fā)展才是硬道理”、“發(fā)展是黨執(zhí)政興國的第一要務”、“發(fā)展是解決中國一切問題的總鑰匙”,這是對社會主義建設歷史經驗的深刻總結。中國解決所有問題的關鍵是要靠自己的發(fā)展,而發(fā)展的根本目的是() A.增強綜合國力 B.體現社會主義優(yōu)越性 C.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 D.使人民共享發(fā)展成果,實現共同富裕 7. 黨的十七大報告指出,堅持節(jié)約資源和保護環(huán)境的基本國策,關系人民群眾切身利益和中華民族的生存發(fā)展,必須把建設資源節(jié)約型、環(huán)境友好型社會放在工業(yè)化,現代人文發(fā)展戰(zhàn)略的突出位置。建設資源節(jié)約型社會的核心是 A.節(jié)約使用資源和提高能源資源利用效率 B.加強減排和生態(tài)保護工作 C.限制能源開發(fā)和利用 D.發(fā)展循環(huán)經濟 8. 隨著經濟的快速發(fā)展和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的精神文化需求日益增長,迫切要求通過深化體制改革激發(fā)文化發(fā)展的活力,為人民群眾提供更多更好的文化產品和文化服務,保障人民的基本文化權益。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權益的途徑是 A.繁榮社會主義文化,提高文化軟實力 B.協(xié)調發(fā)展公益性文化事業(yè),經營性文化產業(yè) C.發(fā)展公益性事業(yè),建立政府主導的公共文化體系 D.調動社會力量 9. “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給中國送來了馬克思列寧主義”,五四運動后,馬克思列寧主義得到廣泛傳播。在中國最早謳歌十月革命、比較系統(tǒng)的介紹馬克思主義的是() A.陳獨秀 B.李大釗 C.毛澤東 D.瞿秋白 10. 1956年4-5月,毛澤東先后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和最高國務會議上作的《論十大關系》 報告中指出“最近蘇聯(lián)方面暴露了他們在建設社會主義過程中的一些缺點和錯誤,他們走過的彎路你還想走?過去,我們就是鑒于他們的經驗教訓,少走了一些彎路,現在當然更要引以為戒”,這表明以毛澤東為主要代表的中共黨員() A.實現了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實際的第二次結合 B.開始探索自己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 C.開始找到自己的一條適合中國的路線 D.已經突破社會主義蘇聯(lián)模式的束縛 11.愛因斯坦曾經說過“大多數人都以為是才智成就了科學家,他們錯了,是品格”下列名言與這段話含義一致的是() A.道雖邇,不行不至;事雖小,不為不成 B.才者,德之資也;德者,才之帥也 C.不學禮,無以立 D.是非之心,智也 12. 中華民族精神源遠流長,包含著豐富的內容,其中,夸父追日、大禹治水、愚公移山、精衛(wèi)填海等動人的傳說,其中體現的是中華民族精神的() A.勤勞勇敢 B.團結統(tǒng)一 C.自強不息 D.愛好和平 13. 2001年中共中央印發(fā)的《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中規(guī)定了公民基本道德規(guī)范的主要內容。公民道德建設的重點是: A.愛國守法 B.誠實守信 C.勤奮自強 D.團結友善 14. 我國憲法明確規(guī)定,實行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依法治國的根要是() A.有法可依 有法必依 執(zhí)法必嚴 違法必究 B.保障公民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監(jiān)督權 C.立法公開、執(zhí)法公開、司法公開 D.社會生活的法制化、規(guī)范化、民主化 15.2009年3月28日西藏自治區(qū)各族各界萬余人身著節(jié)日盛裝在拉薩布達拉宮廣場隆重集會。熱烈慶祝:() A.西藏自治區(qū)和平解放58周年 B.西藏自治區(qū)成立44周年 C.西藏自治區(qū)九屆人大二次會議召開 D.首個西藏百萬農奴解放紀念日 二、多項選擇題:17~33題,每小題2分,共34分。下列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至少有兩個選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在答題卡上將所選項的字母涂黑,多選或少選均不得分。 17.從上世紀70年代至今,商務印書館先后出版了多個版本的《新華字典》,除了一些舊的詞條 ,增加了一些新的詞條,并對若干詞條的詞義給了修改。例如1971年版對“科舉這個詞的解釋是:”從隋唐到清代的封建王朝為了維護其反動統(tǒng)治而設立分科考生文武官吏后備人員的制度”,1992年版刪去“反動“二字,1998版又刪去“為了維護其統(tǒng)治而設”直到2008年版刪去了這句話。一本小字典記載著詞語的發(fā)展變化也記錄了時代前進的印證,字典詞條釋義的變化表明人們的意識() A.是客觀世界的能動反映 B.取決于詞語含義的改變 C.隨著社會生活變化而變化 D.需要借助語言這一物質外殼表達出來 18.歷史經驗表明經濟危機往往孕育著新的科技革命,1857年世界經濟危機引發(fā)了電氣革命,推動人類社會從蒸汽時代進入電氣時代。1929年的世界經濟危機,引發(fā)了電子革命推動人類社會從電氣時代進入電子時代,由此證明() A.科技革命是擺脫社會危機的根本出路 B.科學技術是社會形態(tài)更替的根本標志 C.社會實踐的需要是科技發(fā)展的強大動力 D.科技創(chuàng)新能夠推動社會經濟跨越式發(fā)展 19.有一則寓言講到:狐貍把魚湯盛在平底的盤子里,請仙鶴來和它一起“平等”的喝魚湯,結果仙鶴一點也沒喝到,全被狐貍喝去了。這個寓言給人們的啟示是,盡管資產階級宣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但是() A.法律名義上的平等掩蓋著事實上的不平等 B.這種形式上的平等既是資本主義的本質 C.它的實質是將勞資之間經濟利益的不平等合法化 D.這種平等的權利是建立在財產不平等基礎之上的權利 20.1989年,時任美國國務院顧問的弗朗西斯□福山拋出了所謂的“歷史終結論”,認為西方實行的自由民主制度是“人類社會形態(tài)進步的終點”和“人類最后一種的統(tǒng)治形式”。然而,20年來的歷史告訴我們,終結的不是歷史,而是西方的優(yōu)越感。就在柏林墻倒塌20年后的2009年11月9日,BBC公布了一份對27國民眾的調查。結果半數以上的受訪者不滿資本主義制度,此次調查的主辦方之一的“全球掃描”公司主席米勒對媒體表示,這說明隨著1989年柏林墻的倒塌資本主義并沒有取得看上去的壓倒性勝利,這一點在這次金融危機中表現的尤其明顯,“歷史終結論”的破產說明:() A.社會規(guī)律和自然規(guī)律一樣都是作為一種盲目的無意識力量起作用 B.人類歷史的發(fā)展的曲折性不會改變歷史發(fā)展的前進性 C.一些國家社會發(fā)展的特殊形式不能否定歷史發(fā)展的普遍規(guī)律 D.人們對社會發(fā)展某個階段的認識不能代替社會發(fā)展的整個過程 21.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實踐證明,要運用馬克思主義指導實踐,必須實現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馬克思之所以能夠中國化的原因在于: A.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內在要求 B.馬克思主義與中華民族優(yōu)秀文化具有相融性 C.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實踐需要馬克思主義指導 D.馬克思主義為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提供了現實發(fā)展模式 22. 1952年黨中央在醞釀過渡時期總路線時,毛澤東把實現向社會主義轉變的設想,由建國之初的“先搞工業(yè)化建設”再一舉過渡,改變?yōu)椤敖ㄔO和改造同時并舉,逐步過渡”,這一改變原因和條件是: A.我國社會主義經濟因素的不斷增長和對資本主義經濟的限制 B.為了確定我國工業(yè)化建設的社會主義方向 C.我國工業(yè)化建設取得了重大成就 D.民主革命的遺留任務已經完成 23. 1954年9月,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在北京召開,標志著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在全國范圍內建立起來,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中國人民當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這一制度是( ) A.中國共產黨把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際相結合的偉大創(chuàng)造 B.中國共產黨帶領全國人民長期奮斗的重要成果 C.全國各族人民的共同利益和共同愿望的反映 D.近代以來中國社會發(fā)展的必然選擇 24. 我國是一個多民族國家,在社會主義時期處理民族問題的基本原則是( ) A.實行民族區(qū)域自治 B.維護祖國統(tǒng)一 C.反對民族分裂 D.堅持民族平等,民族團結,多民族共同繁榮 25.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成功走上了一條與本國國情和時代特征相適應的和平發(fā)展道路。堅持走和平發(fā)展道路,符合中國歷史文化傳統(tǒng),這是因為( ) A.中華民族是熱愛和平的民族 B.和平與發(fā)展成為時代發(fā)展的潮流 C.中國人民在對外交流中始終強調“親仁善鄰,和而不同” D.中華文化是一種和平的文化,渴望和平始終是中國人民的精神特征 26. 十九世紀下半葉,以自強求富為目標的洋務運動歷時300年,最終失敗的重要原因, A.指導思想的封建性 B.對外具有依賴性 C.民主階級的荒謬性 D.民族資產階級的腐朽性 27.國民眾的調查。結果半數以上的受訪者不滿資本主義制度,此次調查的主辦方之一的“全球掃描”公司主席米勒對媒體表示,這說明隨著1989年柏林墻的倒塌資本主義并沒有取得看上去的壓倒性勝利,這一點在這次金融危機中表現的尤其明顯,“歷史終結論”的破產說明:() A.社會規(guī)律和自然規(guī)律一樣都是作為一種盲目的無意識力量起作用 B.人類歷史的發(fā)展的曲折性不會改變歷史發(fā)展的前進性 C.一些國家社會發(fā)展的特殊形式不能否定歷史發(fā)展的普遍規(guī)律 D.人們對社會發(fā)展某個階段的認識不能代替社會發(fā)展的整個過程 31.政治權利與自由包括() A.選舉權和被選舉權 B.言論、出版、集會、結社、游行、示威的自由 C.人身自由 D.宗教信仰自由 三、分析題:34~38小題,每小題10分,共50分。要求結合所學知識分析材料回答問題。將答案寫在答題紙指定位置上。 34、結合材料回答問題: 早年,梅蘭芳與人合演《斷橋》,也就是《白蛇傳》,劇情是白娘子和許仙兩個人悲 歡離合的愛情故事,梅蘭芳在劇中飾演白娘子。劇中,白娘子有一個動作就是面對負心的丈夫許仙追趕、跪在地上哀求她的時候,她愛恨交加、五味雜陳,就用一根手指頭去 戳許仙的腦門兒,不想,梅蘭芳用力過大,跪在那里扮演許仙的演員毫無防備地向后仰去。這是劇情里沒有設計的動作,可能是梅蘭芳入戲太深,把對許仙的恨全都聚集在了手指頭上,才造成了這樣的失誤。眼見許仙就要倒地,怎么辦?梅蘭芳下意識地用雙手去扶許仙。許仙是被扶住了,沒有倒下。可梅蘭芳馬上意識到,我是白娘子,他是負心郎許仙,我去扶他不合常理,這戲不是演砸了嗎?大師到底是大師,梅蘭芳隨機應變,在扶住他的同時,又輕輕地推了他一下。所以,劇情就由原來的一戳變成了一戳、一扶和一推,更淋漓盡致地表現出了白娘子對許仙愛恨交織的復雜心情。這個動作,把險些造成舞臺事故的錯誤演得出神入化,得到了大家的認可。從此,在以后的演出中,梅蘭芳就沿用了這個動作,而且,其他劇種也都移植采用了這個動作處理,這個動作成了經典之作。 由此可見,不僅在舞臺上,在各行各業(yè),在各個崗位,在工作中,在生活中,無論是大師還是普通人,失誤和錯誤是難免的,關鍵是出現失誤和錯誤以后怎么去對待,怎么去處理。處理不當,會釀成事故,導致全盤失敗;處理得當,能敗中取勝,化腐朽為神奇。 (1)為什么“無論是大師還是普通人,失誤和錯誤是難免的”? (2)梅蘭芳為什么能“把險些造成舞臺事故的錯誤”變?yōu)槌晒Φ摹敖浀渲鳌? (3)當我們在認識和實踐活動中出現錯誤或失敗該怎樣對待和處理? 35. 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新中國成立60年來,黨和政府高度重視社會發(fā)展事業(yè),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改革開放以來,在社會建設方面取得顯著成就。廢除農業(yè)稅,使延續(xù)幾千年的“皇糧國稅”成為歷史。隨著經濟社會發(fā)展,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改善,“吃穿住行用”水平顯著提高。從1949年到2008年,城市人均住宅建筑面積和農村人均住房面積,已分別從6.7平方米和8平方米增加到30.0平方米和32.4平方米。2008年城鄉(xiāng)居民你人民幣儲蓄存款余額達4.8萬億元,比新中國成立初期1952年增加32.5萬倍。 我們在看到成績的同時也要清醒認識到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發(fā)展中國家,人口眾多,經濟發(fā)展起點低,地區(qū)之間,城鄉(xiāng)之間發(fā)展不平衡,造成社會保障體系建設與經濟社會發(fā)展還有不適應之處,與人們的期望功能和需求還有一定差距。 摘編自《人民日報》,《理論熱點面對面.2009》 材料二 2007年10月黨的十七大對醫(yī)藥衛(wèi)生事業(yè)的發(fā)展做出了整體規(guī)劃。2009年四月,新醫(yī)改《意見》和《實施方案》正式推出。新醫(yī)改明確建立了覆蓋城鄉(xiāng)居民的基本醫(yī)療衛(wèi)生制度的任務和工作。 國務院決定從2009年開始在10%的縣(市、區(qū))實行新型農村社會養(yǎng)老保險的試點,2020年前將覆蓋全國農民。60歲后享有“普惠式養(yǎng)老金”,對廣大農民來說,是一條振奮人心的利好消息。農民在“種地不交稅、上學不付費、看病不太貴”之后,又向“養(yǎng)老不犯愁”的新夢想邁出了堅實的一步。(摘編自人民網 中國網) ①為什么在緊急發(fā)展的同時要加快推進以改善民生為重點的社會建設? ②如何推進以改善民生為重點的社會建設? 36. 結合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1 1949年10月1日下午15時整,北京,天安門城樓.毛澤東向全世界莊嚴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已于本日成立了!” 廣場沸騰了!震天的歡呼直沖云霄,帽子、圍巾甚至報紙在空中飛舞······ 身著深色氣泡的宋慶齡站在城樓上,看著眼前涌動的人潮,看著廣場上矗立的孫中山畫像,不禁熱淚盈眶。8天后,她這樣想世人講述在天安門城樓的那一刻-- “連年的偉大奮斗和艱苦的事跡,又在我眼前出現。但是另一個念頭抓住我的心,我知道,這一次不會再回頭了,不會再倒退了,這一次,孫中山的努力終于結了果實,而且這果實顯得這樣美麗······” 摘編自2009年9月6日《人民日報》 材料2 2009年10月1日 上午10時整,首都各界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60周年大會在北京天安門廣場隆重舉行,20晚軍民以盛大的閱兵儀式和群眾游行歡慶偉大祖國的這一盛大節(jié)日。 天安門城樓紅墻正中懸掛著新中國締造者毛澤東的巨幅彩色畫像。人民英雄紀念碑前豎立著偉大的革命先行者孫中山先生的畫像,紀念碑兩側超寬電子屏上“偉大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萬歲”、“偉大的中國共產黨萬歲”等標語格外醒目。廣場東西兩側,56根繪有各族群眾載歌載舞圖案的民族團結柱,象征著56個民族共同擎起祖國繁榮富強的偉大基業(yè)。 胡錦濤發(fā)表重要講話。他指出:“60年前的今天,中國人民經過近代以來100多年的浴血奮戰(zhàn)終于奪取了中國革命的偉大勝利,毛澤東主席在這里向世界莊嚴宣告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具有5000多年文明歷史的中華民族從此進入了發(fā)展進步的歷史新紀元。” 摘編自2009年10月2日《人民日報》 (1)如何理解宋慶齡所說的“孫中山的努力終于結了果實”? (2)為什么說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標志著“中華民族從此進入了發(fā)展進步的歷史新紀元” 37. 材料 交通環(huán)境是由人、車、路構成的公共生活之一,目前,我國機動車擁有量已超過1.78億輛,擁有駕照的公民已超過1.3億人。由此帶來一系列的交通安全問題,引發(fā)社會公眾強烈反響。 下列是有關交通問題的一些調查數據: 《人民日報》關于不文明開車行為及其原因的調查 個人反感的不文明開車行為 | 不文明開車的原因 | 斑馬線不減速讓行 2156票 | 亂停車擋道 1687票 | 司機素質普遍有待提高 2269票 | 夜間會車不關遠光燈 2045票 | 胡亂鳴笛 1412票 | 跟風,隨大流 1469票 | “加塞兒”,并線不打燈 1928票 | 司機出口成“臟” 1076票 | 行人不文明導致司機不文明 757票 | 雨天不減速水濺路人 1902票 | 搶黃燈 944票 | 因車多路堵無法文明駕駛 464票 |
某市交管局一年中查處交通違章的數據統(tǒng)計 全年查處交通違章總數 | 207萬起 | 比例:100% | 其中:機動車違章 | 112.2萬起 | 54.2% | 非機動車違章 | 80.5萬起 | 38.9% | 行人違章 | 14.3萬起 | 6.9% |
有專家指出,道路交通上普遍存在的交通不文明現象看似個人的私事,但卻折射出某些公民在公共生活領域社會公德和法律意識的缺失。要構建文明出行風尚,既是道德呼喚,也是法律要求。 回答問題: (1)為什么文明出行“既是道德呼喚,也是法律要求”? (2)我們應如何從自身做起,構建文明的公共生活秩序? 38: 材料一 從2009年11月23日起,一則時長30秒“以中國制造 世界合作”為主題的廣告在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正式播出。該廣告由中國商務部會同4家中國行業(yè)協(xié)會共同委托制作,被認為是中國政府的首個品牌宣傳活動,接下來還計劃在包括北美、歐洲等中國的主要貿易對象地區(qū)播出。 廣告圍繞“中國制造 世界合作”這一主題,強調中國企業(yè)為生產高質量的產品,正不斷與海外各國公司加強合作。廣告中展示了一系列帶有“中國制造”標簽的產品,例如,一個類似ipod的mp3播放器上用英文標注“在中國制造,但我們使用來自硅谷的軟件”,一雙運動鞋和一套衣服上標注有“在中國制造,但我們的設計來自于法國”,一臺冰箱上寫著“中國制造,但我們的采用歐洲風格”。 廣告在創(chuàng)意上獨樹一幟,從引導世界受眾重新認識暢銷全球的中國產品入手,能夠啟發(fā)世界各地的消費者對“中國制造”和全球貿易的重新思考,從而逐漸拋棄對“中國制造”的偏見。 材料二 在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熱播的一則“攜手中國制造”為主題的廣告引發(fā)的關注和反響正在發(fā)酵。有分析人士認為,在當前金融危機陰霾尚未散去,貿易保護主義有所抬頭的背景下,主動出擊展示國家形象,是一次很好的嘗試,有利于提升中國的軟實力。 有評論認為,近年來中國經濟實力崛起,如何建立國際形象成為當務之急,政府近期啟動了國際公關戰(zhàn)略,繼新華社,《人民日報》等中央媒體率先向世界發(fā)聲之后,國家形象廣告或許會成為提升國家軟實力和對外形象的新渠道。還有人認為,中國早前一些產品安全事件令世界關注,現在希望能通過在全球投放廣告推廣“中國制造”以提升在國際上的形象,廣告中出現的法國設計、硅谷技術等字樣,說明中國目前還處于產業(yè)鏈的低端,它繼續(xù)把中國定義為世界工廠,因此,令消費者認為中國還只是產品的制造商,現在是從“中國制造”的地位上升為“中國創(chuàng)造”的時候了。 問題: (1)、“中國制造,世界合作”的廣告說明了什么? (2)、為什么說現在是從“中國制造”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