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當代資本主義經濟政治的新變化 所謂當代資本主義經濟政治的新變化,就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戰后資本主義的經濟政治新發展、新變化,尤其是指20世紀80—90年代以后的新發展、新變化。這些新變化及其影響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生產資料所有制的變化:由以所有權和控制權統一于資本家自身的個體資本所有制占主導地位的所有制形式——以私人資本聯合占有生產資料的私人股份資本所有制成為占主導地位的所有制形式——法人資本所有制興起并成為占主導地位的所有制形式。 法人資本所有制是資本主義生產資料所有制發展的新形式。法人資本所有制是法人股東化的產物。法人資本所有制有兩種形式,一種是企業法人資本所有制;另一種是機構法人資本所有制。法人資本所有制主要存在于當代資本主義經濟生活中居支配地位的巨型公司中。法人資本所有制在性質上是一種基于資本雇傭勞動的壟斷資本集體所有制,它體現了資本剝削雇傭勞動的關系。 資本主義所有制經過這些形式的變化,資本占有的社會化程度大大提高。 2、勞資關系和分配關系的變化 在資本主義條件下,在表面平等的交換關系背后,是資本對勞動具有實際的支配和控制權。但隨著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和工人階級反抗力量的不斷壯大,資本家及其代理人開始采取一些緩和勞資關系的激勵制度,促使工人自覺地服從資本家的意志。這些制度主要有:其一,職工參與決策。其二,終身雇傭。其三,職工持股。此外,第二次世界大戰后,隨著經濟的恢復和發展,特別是一批社會主義國家的出現,資本主義國家內部工人階級同資產階級之間的斗爭的發展,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為了緩和矛盾,避免社會劇烈的沖突和動亂,建立并實施了普及化、全民化的社會福利制度,在一定程度上滿足勞動者的安全和保障需求,保證勞動者維持最低生活水平,改善勞動者的社會狀況。工人的名義工資和實際工資水平也都有所提高。 3、產業結構和就業結構的變化 第一產業即農業比重不斷縮。坏诙a業即工業由20世紀50—60年代的上升到逐漸下降,總的方向是縮減傳統工業,發展新興的尖端工業;第三產業即服務業迅猛發展。到了20世紀末期,從第二產業中崛起了新興的以信息產業為代表的高科技產業群,并逐步成為主導性產業。與產業結構的變化相適應,就業結構也依次從第一、第二產業向第三產業和信息產業傾斜。當代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產業結構與就業結構的變化表明,它們的經濟結構開始向以信息產業為主導的高科技產業傾斜與過渡,即從物質經濟向知識經濟過渡。 4、社會階層、階級結構的變化 一是資產階級表現為復雜化和多層次化,資本家的地位和作用已經發生很大變化。二是工人階級表現為擴大化與多層次化。三是新中間階層的地位與作用在擴大。四是其它的階層與集團的發展。 5、經濟調節機制和經濟危機形態的變化 在國家壟斷資本主義階段,國家對經濟和生產的干預和調節成了當代資本主義經濟運行的“內在機制”,規模與程度越來越高,并且可以采取多種形式和手段:國家可以把部分生產資料直接掌握在自己手里,也可以利用經濟的、行政的、法律的手段,對經濟生活的各個方面進行干預、管理和調節。國家已經承擔起了提供財產保護、增強國家競爭力、實現經濟增長和充分就業、保持經濟穩定、提高社會福利水平以及維護競爭秩序等重要職能。它與市場機制相輔相成,共同推動著資本主義經濟的運行和發展。 6、政治制度的變化 首先,國家行政機構的權限不斷加強,國家權力日益集中到政府首腦。國家主要不是依靠強力,而是通過加強意識形態領域的“領導權”,宣揚資產階級統治的合法性、合理性和優越性來維持與鞏固他們的階級統治。另一方面國家的經濟職能也大大加強,國家不僅掌握經濟命脈和大量的國有企業,而且還通過經濟、行政、立法、金融等手段來調節經濟,通過社會福利措施縮小社會差距,保持社會的穩定,以使資本主義制度得以“長治久安”。 其次,政治制度出現多元化的趨勢,公民權利有所擴大。 再次,重視并加強法制建設。從上層建筑與法制方面來看,資產階級通過多黨的議會民主制度來保持政權的民主性與穩定性。在社會管理領域,國家法制比較完備,管理機制比較成熟。 最后,改良主義政黨在政治舞臺上的影響日益擴大,成為戰后西方資本主義國家政治生活中非常引人注目的現象。 (二)當代資本主義新變化的原因和實質 1、當代資本主義新變化的原因 當代資本主義發生新變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最主要的有: 首先,科學技術革命和生產力的發展,是資本主義變化的根本推動力量。 其次,工人階級爭取自身權力和利益斗爭的作用,是推動資本主義變化的重要力量。 再次,社會主義制度初步顯示的優越性對資本主義產生了一定影響。 最后,主張改良主義的政黨對資本主義制度的改革,也對資本主義的變化發揮了重要作用。 2、當代資本主義新變化的實質 當代資本主義的新變化是客觀事實,正視這些新變化,深刻分析這些變化的實質,對于我們正確認識資本主義的本質,把握資本主義發展的趨勢,具有重要的意義。同時,實事求是地分析和借鑒資本主義發展過程中出現的符合社會化大生產要求的積極因素,有利于我們進一步發展和完善社會主義制度。 首先,當代資本主義發生的變化從根本上說是人類社會發展一般規律和資本主義經濟規律作用的結果。?隨著科技進步和生產社會化程度的不斷提高,必然要求調整和變革那些不適應新發展的舊的生產關系,因此,當代資本主義新發展、新變化是人類社會發展的一部分。 其次,當代資本主義發生的變化是在資本主義制度基本框架內的變化,并不意味著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根本性質發生了變化。當代資本主義仍然是以生產資料私有制為基礎,導致財富占有兩極分化的制度基礎并沒有改變。盡管資本占有的社會性提高了,但資本雇傭勞動的制度依然存在并運行著,資本追逐剩余價值的本性并沒有改變。資產階級與工人階級之間的支配與反支配、剝削與反剝削的斗爭依然在進行。周期性的經濟危機仍然是當代資本主義發展的基本經濟特征。 在認識當代資本主義新變化的實質的問題上,我們要拋棄兩種錯誤的觀點:一種是把資本主義的部分變化夸大為資本主義的質的根本變化;另一種是完全否定當代資本主義新變化的意義。 |
熱門資料下載: |
考研最新熱貼: |
【責任編輯:聶榮 糾錯】 |
|
閱讀上一篇:名師點評:考研政治之認識的本質及規律 |
|
閱讀下一篇:2010年考研政治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難度較大 |
|
|
報考直通車 |
·2010年考研政治真題難度分析 |
·2010年全國碩士研究生入學統一考試政治真題匯 |
·2010年全國碩士研究生入學統一考試政治真題(九 |
·2010年全國碩士研究生入學統一考試政治真題(八 |
·2010年全國碩士研究生入學統一考試政治真題(七 |
·2010年全國碩士研究生入學統一考試政治真題(六 |
·2011年考研政治入門測試參考答案及解析(三) |
·2011年考研政治入門測試參考答案及解析(二) |
·2011年考研政治入門測試參考答案及解析(一) |
·2011年考研政治入門測試(四) |
·2011年考研政治入門測試(三) |
·2011年考研政治入門測試(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