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江西公務員考試申論熱點詳解(二)
來源:網絡發布時間:2009-09-27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2010年江西公務員考試申論熱點詳解:農村 “ 留守孩 ” 的 問題
1. 對于這個社會問題背景,主要有以下幾方面背景:
(1)近年來,進城務工已成為許多農民謀生的方式,他們遠走異鄉,留下了由祖輩、親戚、朋友甚至是兄姐照管的“留守孩”。這些孩子因長期缺乏父母的關愛和培養,往往容易患上種種心理病癥,如性格孤僻、感情脆弱、自暴自棄、讀書不求上進、厭學甚至逃學等。
(2)由于長期遠離父母,缺乏良好的家庭教育,致使不少“留守孩”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礙,常有違規、違紀現象,有的甚至走上違法犯罪道路。
(3) 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進一步深入,大量的農村剩余勞動力不斷涌入城市,據不完全統計,江西省每年外出的務工青年達600余萬,由此造成了一大批遠離父母,由祖輩、親戚、朋友、甚至是哥哥、姐姐照管的“留守孩”近200萬名。
(4)新學年伊始,江西于都縣啟動“留守孩關愛工程”,256名經過專業培訓的心理咨詢教師正式持證上崗,奔赴全縣256所中小學開始對“留守孩”進行心理治療和咨詢。
于都縣是勞務輸出大縣,在外打工人員25萬多人,全縣留守孩子達5萬多人,占在校學生總數的三分之一。據調查,這些孩子由于長期與父母分離,生理和心理上的需求得不到滿足,相當部分存在心理障礙,存在任性、冷漠、憂郁、多疑等不良心理,缺乏愛心、上進心、自覺性和刻苦精神,對其未來成長相當不利。
為此,于都縣啟動“留守孩關愛工程”,對這些孩子高看一眼厚愛一分。開學前夕,縣里專門請來高校專家教授講課,為全縣256所中小學校各培訓了一名心理咨詢專職教師,開辟了一間專門的心理咨詢辦公室。培訓結束后,這些教師還進行了一周的心理咨詢實習,經考核合格后持證上崗。
2. 對于“留守孩”現象的解決對策:
(1) 投資建立農村“留守孩”學生公寓,將“留守孩”集中住校管理,改善吃住條件;
(2)在學校建立互聯網站,方便孩子與父母、老師與父母視頻交流;
(3)在學校建立圖書室,完善文體活動設施,豐富孩子的課余生活;
(4)節假期間組織返鄉的家長聽取家教知識講座,提高家教水平;
(5)在孩子留守地開展“結對認親”活動,呼吁更多的“愛心父母”與留守孩子建立親情關系,彌補親情缺失;
(6)打造“青少年維權崗”、心理咨詢中心和“留守孩”托管中心等平臺,不斷創新“留守孩”關愛載體。
【責任編輯:育路編輯 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