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新民主主義的五種經濟成分和建設方針 國營經濟、合作社經濟、私人資本主義經濟、個體經濟、國家資本主義經濟。 新民主主義經濟建設的方針是“發展生產,繁榮經濟,公私兼顧、勞資兩利”。簡稱“四面八方”的建設方針。發展生產,繁榮經濟,講的是生產力問題;公私兼顧,勞資兩利,講的是生產關系問題。 19.中國共產黨是最低綱領(基本綱領)與最高綱領的統一論者 黨的最低綱領和最高綱領的辨證統一:首先,推翻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統治,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建立一個無產階級領導下的人民大眾的新民主主義共和國,是中國共產黨的最低綱領,即民主革命階段的基本綱領。 其次,實現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是中國共產黨的最高綱領。共產主義是無產階級的整個思想體系,同時又是一種新的社會制度,是自有人類歷史以來,最完全最進步最合理最革命的思想體系和社會制度,是中國共產黨的最終奮斗目標。 最后,中國共產黨必須首先為民主革命綱領即最低綱領的實現而奮斗,脫離中國革命的實際而妄談實現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就會犯超越革命階段的“左”的錯誤或陷于空想;同樣,沒有共產主義的遠大理想就會迷失方向,將自己降低到資產階級革命家的水平上。實現最低綱領是實現最高綱領的必要前提,而實現最高綱領則是實現最低綱領后的必然發展,當然,最終實現共產主義的道路將是漫長的。 江澤民在 “七一”講話中指出,我們是最低綱領和最高綱領的統一論者。 20.中國共產黨在中國革命中的三個主要法寶 1939年10月,毛澤東在《〈共產黨人〉發刊詞》中指出:“統一戰線、武裝斗爭、黨的建設,是中國共產黨人在中國革命中戰勝敵人的三個主要的法寶。” (1)在半殖民半封建的中國,革命的主要斗爭形式是武裝斗爭,是戰爭解決問題。中國共產黨是在長期的革命戰爭環境中成長起來的,沒有武裝斗爭就沒有共產黨的一切。(2)統一戰線是實行武裝斗爭的統一戰線。統一戰線必須以人民軍隊和勝利的革命戰爭作為支柱。(3)統一戰線是中國共產黨政治路線的重要組成部分,處理好統一戰線中的復雜關系,對黨的建設有積極作用。(4)統一戰線和武裝斗爭是黨掌握和領導下的統一戰線和武裝斗爭。只有把黨的建設搞好,不斷壯大黨的隊伍,提高黨的水平和戰斗力,統一戰線和武裝斗爭才能夠取得成功和勝利。 21.中國革命必須以長期的武裝斗爭為主要形式,中國武裝斗爭的實質 長期的武裝斗爭是中國革命進程的一個基本特點,這是因為:(1)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國家的特殊國情決定中國不能走經過長期合法斗爭再進行起義的道路,而應以武裝的革命反對武裝的反革命,武裝奪取政權; (2)中國的反動統治者異常強大、異常兇狠而人民軍隊的相對弱小,規定了中國武裝斗爭將不可避免地要經歷一個長期而曲折的過程;(3)“須知政權是槍桿子中取得”(毛澤東在“八七”會議上所提)國民革命失敗后,毛在八七會議上提出的著名論斷是: A.須知政權是槍桿子中取得的B.兵、民是勝利之本 C.一切反動派都是“紙老虎”D.星星之火,可以燎原【A】(2007年單選題第9題)。進行武裝斗爭是中國共產黨在新民主主義革命經驗教訓中總結出來的基本經驗之一。中國的武裝斗爭實質是無產階級領導的農民戰爭。 22.農村包圍城市最后奪取全國勝利的基本理論 基本依據:第一,中國是一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大國,政治經濟發展不平衡土地革命戰爭時期、毛澤東指出:“一國之內,在四周白色政權的包圍中,有一小塊或若干小塊紅色政權的區域長期地存在,這是世界各國從來沒有的事。這種奇事的發生,有其獨特的原因。”紅色政權能夠存在和發展的根本原因是: A.中國是個經濟政治發展極不平衡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大國 B.國民革命的政治影響及良好的群眾基礎 C.全國革命形勢的繼續發展 D.相當力量的正式紅軍的存在以及共產黨組織的堅強有力和正確領導【A】(2005年單選題第8題)。第二,國民革命的政治影響是紅色政權存在和發展的客觀條件之一。第三,全國革命形勢的繼續向前發展,是紅色政權能夠存在和發展的又一個客觀的條件。第四,人民軍隊的存在和不斷壯大,這是紅色政權能夠存在和發展的必要的主觀條件。第五,共產黨組織的有力量和它的政策的不錯誤,這是保證紅色政權能夠存在和發展的關鍵性的主觀條件。 “工農武裝割據” 是實現農村包圍城市的必由之路。所謂“工農武裝割據”,就是指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以土地革命為基本內容,以武裝斗爭為主要形式,以農村革命根據地為戰略陣地的三者密切結合。土地革命、武裝斗爭和農村革命根據地三者是相輔相成、緊密聯系、缺一不可的。“工農武裝割據”否定了“城市中心論”,提出了“以農村為中心”的思想,提出了“工農武裝割據”是實現農村包圍城市的必由之路的思想,標志著具有中國特色的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革命道路理論的基本形成。 23.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的統一戰線 統一戰線是無產階級政黨為反對當前的主要敵人,同一切可能聯合的階級、階層、政黨和集團在一定的目標下結成的廣泛的政治聯盟。(1)無產階級及其政黨在革命斗爭中必須領導和組織統一戰線,這是馬克思主義的一個基本原則。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的統一戰線包含著兩個聯盟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的統一戰線包含著兩個聯盟。其中基本的、主要的聯盟是 A.工人階級同城市小資產階級的聯盟 B.以工農聯盟為主體的工人階級同農民、小資產階級等其他勞動人民的聯盟 C.以工農聯盟為主體的工人階級同農民、小資產階級和民族資產階級的聯盟 D.工人階級同可以合作的非勞動人民的聯盟 【B】(2006年單選題第9題)。(2)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國在階級構成上是一個“兩頭小、中間大”的社會近代中國社會的階級結構是“兩頭小中間大”,“兩頭”是指 A.無產階級 B.農民階級 C.地主大資產階級D.城市小資產階級【AC】(2005年多選題第21題),作為革命領導者的無產階級及其政黨,要戰勝強大的敵人,關鍵就在于依靠最廣大的農民,團結小資產階級,爭取民族資產階級,結成最廣泛的革命統一戰線。(3)近代中國經濟政治發展和敵我力量對比的不平衡性,導致了中國革命的長期性與不平衡性,中國革命不可能在一個很短的時間里就能取得全國勝利。這又決定了無產階級及其政黨必須采取統一戰線的策略,在長期的斗爭中逐步壯大自己,最終奪取全國革命的勝利。 中國的革命統一戰線經歷了如下幾個階段:(1)國民革命時期的聯合戰線;(2)土地革命戰爭時期的工農民主統一戰線;(3)抗日戰爭時期的民族統一戰線;(4)解放戰爭時期的人民民主統一戰線。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以國共合作為基礎所建立的統一戰線: A.國民革命聯合統一戰線B.工農民主統一戰線 C.抗日民族統一戰線D.人民民主統一戰線 【AC】(2007年多選題第25題) 黨在統一戰線中的獨立自主原則和對資產階級又聯合又斗爭的方針: (1)必須堅持無產階級及其政黨在統一戰線中的獨立自主的原則;(2)必須堅持在革命統一戰線中對資產階級采取“又聯合、又斗爭”的方針;(3)在統一戰線中要采取“發展進步勢力,爭取中間勢力,孤立頑固勢力”的策略。 24.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的黨的建設 中國共產黨是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同時是全民族的先鋒隊;黨的建設是一項偉大的工程。1939年10月,毛澤東在《〈共產黨人〉發刊詞》中指出: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國,建設一個具有全國范圍的、廣大群眾性的、思想政治和組織上完全鞏固的、馬克思主義的無產階級政黨,是一項極其艱巨的任務,是一項偉大的工程。在我國建設這項工程,有利條件有:有一個良好的思想基礎;有一個良好的階級基礎;形成了中國共產黨獨具特色的建黨理論。特殊困難是:中國共產黨的建黨理論準備不足;黨時刻處于農民和小資產階級思想的包圍之中;封建思想的遺毒對黨的影響較深;共產國際的不適當干預和黨內教條主義傾向都給黨的建設帶來特殊困難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中國共產黨的建設面臨的特殊困難是 A.黨的理論長時期準備不足B.中國社會封建思想的影響 C.農民和小資產階級出身的革命者大量入黨,使黨處于小資產階級思想的包圍之中 D.共產國際在一段時期內存在的教條主義傾向對中國共產黨的影響 【ABCD】 (2005年多選題第22題)。 黨的建設的基本經驗:(1)在農村和戰爭環境中,把絕大多數黨員來自農民的黨建設成為工人階級先鋒隊,保持黨的先進性。(2)著重從思想上建設黨,保持黨的工人階級先鋒隊性質。(3)堅持黨的民主集中制原則,注重黨的組織建設。(4)保持和發揚黨的優良傳統和作風,注重黨的作風建設。(5)正確處理黨內矛盾和開展黨內斗爭。(6)整風是進行馬克思主義思想教育的好形式中國共產黨在把馬克思列寧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革命實際相結合的過程中,在學風問題上曾經反對過的主要錯誤傾向是 A.投降主義B.經驗主義C.教條主義D.冒險主義E.機會主義 【BC】(2004年多選題第21題)。包括整頓黨風、文風和學風等“墻上蘆葦,頭重腳輕根底淺;山間竹筍,嘴尖皮厚腹中空。”毛澤東在延安整風運動期間用這幅對聯形象地諷刺了 A.主觀主義的學風 B.宗派主義的黨風 C.黨八股的文風D.官僚主義的作風 【A】(2006年單選題第8題)。延安整風的主要內容是反對主觀主義以整頓學風、反對宗派主義以整頓黨風、反對黨八股以整頓文風,而其中以反對主觀主義為中心任務。主觀主義的主要表現為教條主義和經驗主義1942年,毛澤東在《整頓黨的作風》中指出:我們要的是馬克思主義的學風。學風問題主要指 A.對待知識分子的態度問題 B.領導機關、全體干部、全體黨員的思想方法問題 C.我們對待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態度問題 D.全黨同志的工作態度問題 【BCD】(2007年多選題第26題)。 -------節選自文都教育李海洋、齊鵬飛《考研政治早知道核心知識精粹及典型真題》 |
熱門資料下載: |
考研最新熱貼: |
【責任編輯:聶榮 糾錯】 |
|
閱讀上一篇:考研政治重點考點知識記憶之毛概篇(二) |
|
閱讀下一篇:考研政治重點考點知識記憶之毛概篇(四) |
|
|
報考直通車 |
·2010年考研政治真題難度分析 |
·2010年全國碩士研究生入學統一考試政治真題匯 |
·2010年全國碩士研究生入學統一考試政治真題(九 |
·2010年全國碩士研究生入學統一考試政治真題(八 |
·2010年全國碩士研究生入學統一考試政治真題(七 |
·2010年全國碩士研究生入學統一考試政治真題(六 |
·2011年考研政治入門測試參考答案及解析(三) |
·2011年考研政治入門測試參考答案及解析(二) |
·2011年考研政治入門測試參考答案及解析(一) |
·2011年考研政治入門測試(四) |
·2011年考研政治入門測試(三) |
·2011年考研政治入門測試(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