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世界的物質性和人的實踐活動 世界的物質性和人的實踐活動物質及其存在方式辯證唯物主義物質觀及其意義 物質與運動 運動與靜止 物質運動與時間和空間 人對物質世界的實踐把握 實踐的本質、基本特征、基本形式 實踐的主體和客體及其相互作用 人對物質世界的實踐把握的基本環節 自在世界與人類世界的關系 意識與世界的物質統一性意識的產生、本質 意識的能動作用 世界的統一性和多樣性 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 一、辯證唯物主義的物質觀 (一)物質是標志客觀實在的哲學范疇 1.物質的惟一特性——“客觀實在性”; 2.不能把物質的客觀實在性同具體的物質形態及其結構、屬性混為一談; 3.這種客觀實在獨立于我們的意識而存在,能夠為人的意識所反映,即物質是可認識的。 (二)馬克思主義的物質觀堅持徹底的唯物主義一元論,反對二元論;堅持了可知論,反對不可知論。 (三)辯證唯物主義的物質觀與自然科學的物質結構理論是一般與個別、共性與個性的關系。 二、物質與運動(難點、重點) 1.物質是運動的主體和承擔者;運動是物質的存在形式和根本屬性。 2.物質和運動具有不可分性。 3.物質運動的形式是多樣的,它們互相區別,又在一定條件下相互轉換。 4.設想沒有運動的物質,是形而上學的唯物主義世界觀;設想沒有物質的運動,是唯心主義世界觀。 三、運動與靜止:二者是辯證統一的關系(絕對運動和相對靜止) 1.運動是絕對的,靜止是相對的。否認運動及其絕對性,是形而上學世界觀;否認相對靜止的存在,會導致相對主義詭辯論。 2.運動和靜止是相互滲透的。動中有靜,靜中有動。 3.靜止是運動的量度和環節,不承認靜止,運動無法衡量,也無法理解運動;只有承認相對靜止,才能區分事物,才能理解物質的多樣性。 四、物質運動與時間、空間(靈活運用) 1.辯證唯物主義的物質觀、運動觀又是與時空觀相統一的。物質運動就是通過時間持續性和空間廣延性的變化體現出來的。 2.物質是時空的內容,時空是物質存在的基本形式。 3.時間、空間和物質運動不可分割。 五、實踐的本質、特征和形式 本質:實踐是人能動地改造物質世界的對象性活動。 基本特征:客觀現實性、自覺能動性和社會歷史性。 形式:生產實踐、處理和變革社會關系的實踐和科學實驗。 六、實踐的主體、客體及實踐的環節(靈活運用) 主體是指從事實踐活動和認識活動的人,客體是主體活動對象的總和。實踐活動就是以主體、中介和客體為基本骨架的動態系統,通過實踐活動使客體主體化,使主體客體化。 實踐環節主要包括:實踐決策、實踐目標的制訂、實踐的組織與管理、實踐結構的檢驗。 七、自在世界與人類世界 自在世界(又稱天然自然),是人類世界產生前的先在世界,是尚未被人化的自然界。 人類世界(又稱屬人世界),是在人類實踐基礎上形成的“人化自然”和人類社會的統一體。 自在世界構成了人類世界存在和發展的自然基礎,人類世界形成之后又反過來制約天然自然,不斷地改變自在世界的界限。 實踐是自在世界和人類世界分化與統一的基礎。在人的實踐活動中生成的人化自然和人類社會及其統一,構成了人類世界。 八、意識的產生、本質和能動作用(重點) 1. 意識是物質世界高度發展的產物,既是自然界長期發展的產物,又是社會的直接產物。三個決定性環節:生物刺激感應—動物感覺和心理—人類意識(勞動促進人腦形成,起決定性作用。) 2.本質:意識是物質在人腦的機能和屬性,是對客觀事物的主觀映像。 3.意識具有能動作用。表現在:人活動的計劃性,主觀創造性,和精神對生理機能調控。 4.人工智能在本質上是對人的思維的模擬,并不就是人的智能本身,更不會超過人的智能。 九、世界統一于物質原理 世界是統一的,世界的統一性在于它的物質性,物質世界的統一性是多樣性的統一。 世界物質統一性原理是一切從實際出發的思想路線的理論基礎。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是徹底的唯物主義一元論的根本要求。 |
熱門資料下載: |
考研最新熱貼: |
【責任編輯:聶榮 糾錯】 |
|
閱讀上一篇:2009年考研政治大綱考點要點5天速記第一章 |
|
閱讀下一篇:2009年考研政治大綱考點要點5天速記第三章 |
|
|
報考直通車 |
·2010年考研政治真題難度分析 |
·2010年全國碩士研究生入學統一考試政治真題匯 |
·2010年全國碩士研究生入學統一考試政治真題(九 |
·2010年全國碩士研究生入學統一考試政治真題(八 |
·2010年全國碩士研究生入學統一考試政治真題(七 |
·2010年全國碩士研究生入學統一考試政治真題(六 |
·2011年考研政治入門測試參考答案及解析(三) |
·2011年考研政治入門測試參考答案及解析(二) |
·2011年考研政治入門測試參考答案及解析(一) |
·2011年考研政治入門測試(四) |
·2011年考研政治入門測試(三) |
·2011年考研政治入門測試(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