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一、單項選擇題 1.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這是因為( ) A.生產力是最革命最活躍的因素,生產關系則是相對穩定的因素 B.生產力是人與自然之間的關系,生產關系是人與社會的關系 C.生產力是本原的第一因素 D.生產力是具有能動性的因素,生產關系是派生的第二性的因素 2.上層建筑是推動還是阻礙社會的發展決定于( ) A.它所服務的經濟基礎的性質 B.它是否同自己的經濟基礎相適合 C.它本身的各個組成部分是否協調 D.它是否有利于公有制的鞏固和發展 3.20世紀50年代,北大荒人煙稀少、一片荒涼。由于人口劇增,生產力水平低下,吃飯問題成為中國面臨的首要問題,于是人們不得不靠擴大耕地面積增加糧食產量,經過半個世紀的開墾,北大荒成了全國聞名的“北大倉”。然而由于過度開墾已經造成了許多生態問題。現在,黑龍江墾區全面停止開荒,退耕還“荒”。這說明( ) A.人與自然的和諧最終以恢復原始生態為歸宿 B.人們發行自然的一切行為都會遭到“自然界的報復” C.人在自然界面前總是處于被支配的地位 D.人們應合理地調節人與自然之間的物質變換 4.我國農村推廣多種形式的承包責任制之所以促進了生產力發展,在于它遵循了( ) A.生產關系適合生產力狀況規律 B.上層建筑適合經濟基礎的規律 C.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的規律 D.階級斗爭推動階級社會發展的規律 5.“任何英雄人物的歷史作用都不超出他們所處歷史條件所許可的范圍”這種看法是( ) A.宿命論觀點 B.機械論觀點 C.歷史循環論觀點 D.歷史唯物主義觀點 6.最早提出階級和階級斗爭理論的是( ) A.封建階級的思想家 B.德國古典哲學家 C.資產階級歷史學家與經濟學家 D.馬克思和恩格斯 7.“群眾追隨英雄創造歷史”是( ) A.歷史唯心主義觀點B.歷史唯物主義觀點C.二元論觀點D.不可論觀點 8.表明古人意識到人在世界中主體地位的觀點是( ) A.“人是萬物的尺度” B.“人是一個世界” C.“人無有不善” D.“人是萬物之靈” 9.人民群眾的主體是( ) A.體力勞動者 B.各個時代的進步階級 C.進步的知識分子 D.包括體力勞動者和腦力勞動者在內的勞動群眾 10.在人的自覺活動和社會發展規律的關系問題上,宿命論的錯誤在于( ) A.否認人的自覺活動,夸大社會規律的必然性 B.否認社會規律的必然性,夸大人的自覺活動 C.否認人的自覺活動和社會發展規律的統一 D.承認社會規律的必然性 11.否認主體選擇在歷史發展中的作用的觀點屬于( ) A.非決定論 B.辯證決定論 C.機械決定論 D.唯心主義決定論 12.承認杰出人物在歷史發展中的作用的觀點是( ) A.僅僅是唯物史觀的觀點 B.唯心史觀的觀點 C.歷史二元論的觀點 D.唯物史觀和唯心史觀都能接受的觀點 二、多項選擇題 1.經濟基礎是生產關系的各方面的總和,這個總和是指( ) A.各種不同類型的生產關系的總和 B.占統治地位的生產關系中的三個方面的總和 C.占統治地位的政治、經濟、文化等各方面的總和 D.作為經濟基礎的生產關系內部各方面的總和 2.我國的改革是一場深刻的革命,但不屬于社會革命的范圍,因為( ) A.改革是解決社會主義的基本矛盾 B.改革并不觸及生產關系 C.改革只在上層建筑領域中進行 D.改革不是改變現有的根本政治、經濟制度 3.下列哪些制度、設施及意識形態屬于上層建筑領域( ) A.監獄 B.《紅樓夢》 C.化工廠 D.生產資料所有制 4.“時勢造英雄”,這在哲學上說明了( ) A.英雄的出現都是必然的 B.英雄沒有階級性 C.英雄的出現都是必然性和偶然性的統一 D.英雄都有其歷史的局限性 5.在我國要充分發揮人民群眾創造作用就必須( ) A.從根本上改造社會制度 B.不斷完善和發展社會主義經濟制度 C.建設具有高度民主的社會主義政治制度 D.大力提高社會生產力和科學文化水平 6.社會規律特點是( ) A.社會規律形成于人的實踐活動之中 B.社會規律只有通過人的有目的有意識的活動才能實現出來 C.人們不可能準確地預見社會事件的發生,而只能預見社會發展的大概趨勢 D.社會規律與自然規律是一致的 7.“如果偶然性不起任何作用的話,那么世界歷史就會帶有非常神秘的性質”這種觀點是( ) A.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 B.歷史唯心主義的觀點 C.歷史辯證法的觀點 D.宿命論的觀點 8.目前社會上存在著以權謀私等腐敗現象是( ) A.社會主義社會存在商品生產的必然結果 B.社會主義制度的必然產物 C.剝削階級思想意識的影響 D.無產階級思想對資產階級思想斗爭放松的結果 9.生產力標準的內涵是指把是否有利于解放和發展生產力( ) A.作為判斷我們的路線、方針、政策正確與否的根本標準 B.作為判斷我們工作的是非得失的根本標準 C.作為判斷社會制度是否優越和進步的根本標準 D.作為檢驗真理正確性的標準 10.革命在社會發展中的重要作用是( ) A.革命是實現社會形態變更的決定性環節 B.革命能使人民群眾創造歷史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得到充分發揮 C.革命能改造和教育群眾和革命階級本身 D.革命可以解放生產力,促進生產力的發展 11.下列有關歷史創造者的觀點中,屬于唯物史觀的有:( ) A.人人創造歷史 B.歷史活動是群眾的事業 C.人們自己創造自己的歷史 D.人們總是在既定條件下創造歷史 12.馬克思對階級斗爭學說的新貢獻是( ) A.發現階級和階級斗爭的存在 B.指出階級斗爭的長期性 C.論證了階級的存在與生產發展的一定歷史階段相聯系 D.說明階級斗爭必然導致無產階級專政 13.評價歷史人物的科學原則是( ) A.發動群眾的方法 B.辯證分析的方法 C.歷史分析的方法 D.階級分析的方法 14.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矛盾,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的矛盾之所以構成社會的基本矛盾是因為它們( ) A.概括了社會生活的基本領域 B.形成了整個社會的最基本結構 C.貫穿于人類社會發展過程的始終 D.是社會發展的基本動力 15.改革在我國社會主義社會發展中的重要作用是( ) A.解決社會主義社會基本矛盾的根本途徑 B.社會主義社會發展的重要動力 C.社會主義制度的自我完善、自我發展 D.為了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促進社會全面進步 |
熱門資料下載: |
考研最新熱貼: |
【責任編輯:聶榮 糾錯】 |
|
閱讀上一篇:考研政治馬哲各章模擬習題精選(十七) |
|
閱讀下一篇:考研政治馬哲各章模擬習題精選(十九) |
|
|
報考直通車 |
·2010年考研政治真題難度分析 |
·2010年全國碩士研究生入學統一考試政治真題匯 |
·2010年全國碩士研究生入學統一考試政治真題(九 |
·2010年全國碩士研究生入學統一考試政治真題(八 |
·2010年全國碩士研究生入學統一考試政治真題(七 |
·2010年全國碩士研究生入學統一考試政治真題(六 |
·2011年考研政治入門測試參考答案及解析(三) |
·2011年考研政治入門測試參考答案及解析(二) |
·2011年考研政治入門測試參考答案及解析(一) |
·2011年考研政治入門測試(四) |
·2011年考研政治入門測試(三) |
·2011年考研政治入門測試(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