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社會和人的發展 在理論地位上,這一章是整個馬克思主義哲學體系的歸結,特別是唯物史觀的理論歸結。但并不是歸結為口號式的簡單結論,而是通過一系列理論內容邏輯地展開。其思想脈絡與節相對應,分為三個層次。 第一節"社會發展的歷史進程"從考察社會形態范疇入手,分析了社會發展過程中的決定性與主體選擇性以及社會發展道路的統一性與多樣性的關系, 第二節深入考察了人的屬性、人的本質、人的價值問題,個人價值和社會價值的關系,以及從什么意義上理解"以人為本"。 第三節是關于人的自由及其實現、必然和自由的關系,人的發展與社會發展以及共產主義在哲學上如何界定的有關理論問題的闡述。 相對于理論內容的分量來說,分布于本章的考點是較多的。本章的三節內容都曾考過。 第一節的內容比較抽象,有的考點本身較難,但以往考試命題難度并不大。所以,復習中應注重對于"社會形態"、"社會發展過程中的決定性""主體的選擇性"、"可能性空間"等概念及其關系的準確理解。第二節的內容既有理論深度,又有世界觀人生觀意義。像"人的本質在其現實性上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人的價值"問題都是能夠結合當代青年學生思想實際命題的考點,2008年即以材料分析題"醫患關系"的一個采分點即考察了"人的本質"。第三節的內容理論內涵較深,同時具有強烈的現實意義。對于"自由"、"人的發展""社會發展"等知識點,需要在掌握基本概念的基礎上,從辯證唯物主義的基本理論立場出發,聯系"科學發展觀"去把握其現實意義,在答題時即可無誤,考試大。 一、社會發展的歷史進程 (一)社會形態及其更替(一般考多選題) 社會形態是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的統一體,是社會的經濟形態、政治形態和觀念(文化)形態的統一體。是物質的社會關系和思想的社會關系的統一體。 (二)社會發展過程中的決定性與主體的選擇性【難點高頻命題點】(一般考多選題、可能考材料分析題) 1.社會發展的決定性和主體的選擇性 前者是指社會發展客觀規律性。后者是指人在歷史中表現的主觀能動性。 2."可能性空間" 社會歷史規律所提供是由多種現實可能性構成的"可能性空間"。哪一種成為現實,取決于主體的選擇。 3.社會發展決定性和選擇性的關系 主體選擇性并不否定社會發展的決定性。社會發展規律也不否定主體選擇性。 (三)社會發展過程中的統一性和多樣性【高頻命題點】(一般考多選題) 1.社會發展過程中的統一性和多樣性原理 一方面,社會發展道路具有統一性。社會形態受社會基本矛盾的支配,由低級向高級地發展。另一方面,具體的民族、國家,其社會形態的發展又有差別性和多樣性。 2.意義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既是歷史的必然,又是中國人民新的自覺選擇和偉大創造。 (四)社會發展過程的前進性和曲折性(一般考多選題) 曲折前進是歷史的普遍規律。 (五)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成功實踐深化了對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一般考多選題) 1.深化了對生產力在社會發展中的最終決定作用的認識 2.深化了對改革在社會發展中的作用的認識 3.深化了對社會基本結構和運行機制的認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