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農民是無產階級最可靠的同盟軍,是中國民主革命的主力軍。無產階級領導權的中心問題是實現對農民的領導。中國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實質上就是農民革命,農民問題是中國革命的基本問題。 (2)沒收封建地主階級的土地歸農民所有,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基本問題和中心內容。中國共產黨在不同時期的土地改革和土地革命中都采取了堅定地依靠貧雇農,團結中農的政策,對富農在不同時期采取不同的政策。在民主革命時期的土地政策中大都采取限制富農的做法,以便使他們在革命中保持中立。建國以后,則采取實行保存富農的政策。 (3)在土地革命初期,中國共產黨采取的土地政策存在兩個方面的問題:其一,沒收一切土地而不是沒收地主土地進行分配,沒有把地主的土地和富農、中農的土地進行區分,往往造成對富農、中農的損害,影響了他們生產和革命的積極性。其二,土地所有權屬于工農革命政府而不是屬于農民個人,這樣不符合中國農村的實際,容易侵犯中農利益,不為廣大農民所接受,不利于土地革命的進行。1929年,毛澤東在制定的《興國土地法》中,將《井岡山土地法》中規定的“沒收一切土地”改為“沒收一切公共土地及地主階級的土地”,這是一個原則性的糾正。到1931年,中國共產黨基本形成了一套比較切實可行的土地革命路線和土地分配方法:依靠貧雇農、聯合中農,限制富農,保護中小工商業者,消滅地主階級,變封建土地所有制為農民土地所有制;以鄉為單位,按人口平均分配土地,在原耕地基礎上,實行抽多補少、抽肥補瘦。 (4)在抗戰時期,中國共產黨實行的是地主減租減息,農民交租交息的土地政策。這樣既減輕地主對農民的剝削,又有利于調動地主富農的積極性。在解放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根據國內階級矛盾上升為主要矛盾的變化,發布《關于清算減租及土地問題的指示》,即《五四指示》,將抗戰時期地主減租減息、農民交租交息的政策改為沒收地主土地的政策。1947年,在劉少奇主持下,制定了《中國土地法大綱》,明確規定:廢除封建及半封建性剝削的土地制度,實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針對土改中出現的“左”的偏差,毛澤東在1947年12月會議上強調,土改中必須注意兩個基本原則:其一,必須滿足貧雇農的要求;其二,必須堅決地團結中農,不要損害中農的利益。1948年。毛澤東《在晉綏干部會議上的講話》中明確提出了土地改革的總路線:依靠貧農,團結中農(土地改革依靠的階級路線),有步驟、有分別地消滅封建剝削制度(土地改革遵循地總原則),發展農業生產(檢驗土地改革成功與否的根本標準)。 (5)1953年,中國共產黨開始對農業進行社會主義改造。在對農業的社會主義改造中,我們黨創造性地運用和發展了列寧的合作化理論,形成了具有中國特色的農業合作化理論,即:第一,農業社會主義改造與資本主義改造相結合。第二,農業社會主義改造與發展農業生產并舉。第三,走“先集體化,后機械化”的農業互助合作化的發展道路。第四,堅持自愿互利,循序漸進的原則和步驟,引導、說服和教育農民,在自愿互利的基礎上,有步驟、分階段地走上社會主義集體道路。第五,堅持黨的領導,發揮思想政治工作優勢,正確執行黨在農村的階級政策,充分調動廣大農民群眾蘊藏的走社會主義道路的積極性。 農業進行社會主義改造主要特點和基本經驗有:采取了積極領導、穩步前進的方針,并遵循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和國家幫助的原則;創造了經過社會主義萌芽性質的臨時互助組到常年互助組,發展到半社會主義性質的初級農業生產合作社,再到社會主義性質的高級農業合作社,由低級到高級逐步過渡的形式,引導農民逐步擺脫私有制;貫徹了依靠貧下中農、團結中農的階級路線,從而引導了廣大的農民共同走上合作化的道路。 (6)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的建議》提出,要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主要內容有: ① 積極推進城鄉統籌發展。要按照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要求,堅持從各地實際出發,尊重農民意愿,扎實穩步推進新農村建設。 ② 推進現代農業建設。加快農業科技進步,加強農業設施建設,調整農業生產結構,轉變農業增長方式,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 ③ 全面深化農村改革。穩定并完善以家庭承包經營為基礎、統分結合的雙層經營體制,有條件的地方可根據自愿、有償的原則依法流轉土地承包經營權,發展多種形式的適度規模經營。鞏固農村稅費改革成果,全面推進農村綜合改革,基本完成鄉鎮機構、農村義務教育和縣鄉財政管理體制等改革任務。 ④ 大力發展農村公共事業。 ⑤ 千方百計增加農民收入。采取綜合措施,廣泛開辟農民增收渠道;充分挖掘農業內部增收潛力,努力開拓農產品市場;大力發展縣域經濟,加強農村勞動力技能培訓,引導富余勞動力向非農產業和城鎮有序轉移,帶動鄉鎮企業和小城鎮發展;繼續完善現有農業補貼政策;加大扶貧開發力度。 |
熱門資料下載: |
考研最新熱貼: |
【責任編輯:聶榮 糾錯】 |
|
閱讀上一篇:考研政治18金鑒之七資本積累、資本積聚 |
|
閱讀下一篇:考研政治18金鑒之九武裝奪取政權理論 |
|
|
報考直通車 |
·2010年考研政治真題難度分析 |
·2010年全國碩士研究生入學統一考試政治真題匯 |
·2010年全國碩士研究生入學統一考試政治真題(九 |
·2010年全國碩士研究生入學統一考試政治真題(八 |
·2010年全國碩士研究生入學統一考試政治真題(七 |
·2010年全國碩士研究生入學統一考試政治真題(六 |
·2011年考研政治入門測試參考答案及解析(三) |
·2011年考研政治入門測試參考答案及解析(二) |
·2011年考研政治入門測試參考答案及解析(一) |
·2011年考研政治入門測試(四) |
·2011年考研政治入門測試(三) |
·2011年考研政治入門測試(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