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唯物辯證法 1、事物是普遍聯系的,系統和要素是相輔相成的,當各要素以合理的結構形成系統時,系統具有全新的功能,系統功能大于各要素功能之和,這就要求我們搞好要素,使系統功能得到最大發揮。 2、世界是永恒發展的。堅持唯物辯證法的發展觀,就要堅持人和自然的協調發展,正確認識和利用地理環境、生態、人口在社會發展中的作用,在經濟發展的同時,注意保護資源和改善環境,使人口、資源、環境、經濟社會協調發展。 3、矛盾就是對立統一,同一性是指矛盾雙方相互聯系、相互吸引的性質和趨勢。它包含兩層意思:一是矛盾雙方相互依存,即矛盾雙方互為存在的條件,共處于一個統一體中,和諧就是矛盾著的雙方在一定條件下達到統一、協調,這是矛盾的統一性第一種情形的體現;二是矛盾雙方相互貫通,即矛盾雙方相互滲透以及相互轉化的趨勢。這種包含著向自己對立面轉化的相互貫通性,最深刻地體現了對立面之間的內在的統一性。建設各盡其能,各得其所的和諧社會,體現了促進矛盾雙方向有利的方面轉化,這是矛盾統一性第二種情形的體現。 二、認識論 1、認識隨著實踐的發展而深化。黨中央提出的科學發展觀和構建“和諧社會”的思想與理念,表明了黨對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共產黨執政規律認識的深化,是認識上的質的飛躍,是一種理論創新。實踐是在認識指導下的實踐,正確的認識能夠指導人們的實踐獲得良好的效果。我們要以科學發展觀和構建“和諧社會”的思想與理念為指導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建設,并隨著實踐的發展而發展。 2、人具有主觀能動性,要求我們在尊重客觀規律的基礎上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昂椭C社會”的建設需要全體人民各盡所能,充分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體現了上述道理。 三、價值觀 人生價值包括個人對社會的責任和貢獻、社會對個人的尊重和滿足,人生的真正價值在于貢獻,這就要求我們在貢獻中實現人生價值。建設“和諧社會”需要“人民各盡其能”體現了個人對社會的責任和貢獻,“各得其所”體現了社會對個人的尊重和滿足。 四、唯物史觀 1、歷史唯物主義認為:人民群眾是歷史的主體、歷史的創造者,所以,人類在社會歷史進程中應該堅持一切依賴于人,一切為了人,一切以人民群眾為本。 2、社會發展和人的發展是相統一的過程。社會進步歸根結底是人的全面而自由的發展。樹立科學發展觀,構建和諧社會,其出發點和立足點就是以人為本。以人為本就是以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為本,從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出發謀發展,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的經濟、政治和文化權益,讓發展成果惠及人民群眾。 3、地理環境或自然環境是人類生存的自然條件,它通過人的實踐活動成為社會存在的構成要素,對社會發展起著加速或延緩的作用。人口生產和物質生產在人類歷史上同時存在并相互作用,構成了社會存在的基本要素,對社會發展有著重要作用。實現人口、資源、環境、經濟、社會五位一體的協調發展,對我國這樣一個人口眾多、資源相對不足的發展中國家更具有特殊的意義。 4、社會主義社會是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態文明全面發展和全面進步的社會。不斷促進社會主義物質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協調發展,是社會主義社會的本質的要求,也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構建和諧社會、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根本要求。 |
熱門資料下載: |
考研最新熱貼: |
【責任編輯:聶榮 糾錯】 |
|
閱讀上一篇:考研政治重點知識記憶之毛概篇(六) |
|
閱讀下一篇:考研政治18金鑒之二科學技術與自主創新 |
|
|
報考直通車 |
·2010年考研政治真題難度分析 |
·2010年全國碩士研究生入學統一考試政治真題匯 |
·2010年全國碩士研究生入學統一考試政治真題(九 |
·2010年全國碩士研究生入學統一考試政治真題(八 |
·2010年全國碩士研究生入學統一考試政治真題(七 |
·2010年全國碩士研究生入學統一考試政治真題(六 |
·2011年考研政治入門測試參考答案及解析(三) |
·2011年考研政治入門測試參考答案及解析(二) |
·2011年考研政治入門測試參考答案及解析(一) |
·2011年考研政治入門測試(四) |
·2011年考研政治入門測試(三) |
·2011年考研政治入門測試(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