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擇校
政策解讀
010-51291557
客服熱線:8:00-20:00
今天高校招生網小編整理了湖北財稅專科學校排名前十 湖北省有哪些比較好的高職高專院校?,希望在這方面能夠更好的幫助到考生及家長。
武漢職業技術學院是國家教育部批準獨立設置、湖北省人民政府主辦、湖北省教育廳直屬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學校,最早辦學歷史可以追溯到 1972年。學校坐擁“武漢·中國光谷”的中心地利,開創了區域化、國際化、現代化高職辦學的成功范例,成為引領荊楚、示范全國的高職教育著名品牌。,學校是國家示范性高職院校、國家優質專科高等職業院校、國家 “雙高計劃”高水平專業群(A檔)建設單位、國家緊缺人才培訓基地、國家高技能人才培養示范基地、全國職教先進單位、首批職業院校校長培訓基地、全國職教師資培訓重點建設基地、全國就業工作典型經驗高校、全國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全國首批職業院校數字校園建設樣板校單位;獲評教育部“2019年教學資源50強”“2019年高等職業院校國際影響力50強”“2018年全國職業院校學生管理50強案例 “2024全國職業院校實習管理50強”案例、第七屆“黃炎培職業教育獎杰出校長獎”以及“第五屆黃炎培職業教育獎優秀學校獎”;是湖北省文明校園、湖北省高校襲散畢業生就業工作先進集體、科技服務湖北先進單位、湖北人才工作先進單位、服務湖北經濟社會發展先進高校。同時,學校也是全國職業高等院校校長聯席會議主席團成員單位、中國高等教育學會職業技術教育分會副會長單位、中國職業技術教育學會常務理事單位、中國職業技術教育學會高等職業教育分會理事單位、湖北省高等教育學會副會長單位、湖北省職業技術教育學會會長單位、湖北省高等教育學會高等職業技術教育分會會長單位。,學校秉承 “厚德篤學,求實拓新”的校訓精神,在長期的辦學實踐中,形成了“一個堅持——堅持高等職業教育方向;二個滿足——最大程度地滿足社會對高職教育多樣化的需求,最大程度地滿足學生求知、求技、求職等多方面的需要;三個結合——實現學校與企業相結合,專業與行業相結合,知識、能力與素質相結合;四個為本——學校以人為本,辦學以教師為本,教育以學生為本,人才培養以能力為本”的辦學理念,堅持“質量立校、特色興校、品牌強校”的發展戰略,堅持“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以服務發展為宗旨,以促進就業為導向,走產學研結合的發展道路”,在校企深度融合的開放式辦學模式、柔性化教學體系、“三全育人”體系、以綜合能力素質為核心的全面質量觀以及國際合作交流等方面形成特色。,學校現有占地面積 1580畝,建筑面積62.18萬平方米,固定資產總值15.86億元。學校擁有62個校內實訓基地,其中有數控技術、光電子技術、生物制藥技術3個國家級實訓基地、16個省級實訓基地,313個實驗室,323個校外實訓基地,1個國家“十三五”產教融合發展工程建設項目,1個全國示范性職業教育集團(聯拍啟氏盟),教科研設備總值達到2.86億元。學校館藏紙質圖書144.65萬冊,數據庫13個,其中電子圖書343.1萬冊。學校出口總帶寬10Gbps,校園網主干帶寬40Gbps,信息點24600個、信息系統56個,基本形成了信息化基礎設施完備,信息化服務功能完善,信息化教育教學均衡發展的智慧校園體系。,學校現設置 13個二級學院共69個專業,覆蓋電信、機電、計算機(信創)、建筑、商學(智能商務)、藝術、外語外貿、文化傳媒、旅游航空、紡織服裝、生物、國際教育、繼續教育、雙創教育等十多個應用技術與教育領域,形成了以25個國家級稱號專業為引領、30個省級稱號專業為主體、6個國際合作專業為特色的專業集群。其中國家級高水平專業群1個,國家示范性專業5個,央財支持重點建設專業2個,高等職業教育創新發展行動計劃骨干專業8個,現代學徒制試點專業5個,省級高水平專業群2個,省級重點、品牌、特色專業22個;湖北裝備制造、湖北旅游為湖北10大職教品牌,專業服務區域產業發展能力大大增強。,學校實施 “人才強校”戰略,現有教職工1451人,其中校內專任教師850人,校外兼職教師520人。專任教師中,具有碩士以上學位557人,占比65.5%,教授、副教授旁謹413人,占比48.6%,“雙師”素質教師占專業課教師的比例超過90%。學校擁有教育部督學1人,國務院、省政府津貼專家7人,全國優秀教師4人,全國技術技能大師1人,省級教學名師、優秀教師4人,國家級教學團隊2個,省級教學團隊5個。學校有國家行業職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14人,教育部裝備專家委員會專家1人,全國和湖北省高職高專院校人才培養評估專家4人。聘請外籍教師23人。,學校積極開展國內外合作辦學,先后與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愛爾蘭、新加坡等 28個國家和臺灣地區的107所院校或教育機構建立交流與工作關系,開展各類國際教育項目55個,2024多名校友在國(境)外學習和工作,牽頭成立了“湖北職教國際交流分會”,榮獲“2018年度世界職教院校聯盟卓越獎”。學校依托行業產業,發起并牽頭成立了湖北現代制造、電子信息、旅游、生物四個職業教育集團,與IBM、海爾、華中數控、聯想、長江存儲等300多家企業和機構長期開展“產學研”合作。,學校面向全國 27個省、市、自治區招生,在校生22000人,畢業生就業率長期穩定在96%以上,學校就業工作多次獲得省級以上表彰。學校建有社會職業與職業教育研究院、旅游與旅游職業教育研究院等11個研究機構,6個博士科研團隊。近五年為400多家企事業單位提供技術開發、咨詢、培訓、成果轉化等服務,技術服務到款額達2024萬元。學校援建中西部職業院校12所,重點支持建設了湖北省教育援疆品牌——武漢職院新疆博州分院。學校年均開展各級各類職業技術技能培訓60000余人次。,目前,學校正加強全面從嚴治黨、深入落實提質培優計劃,深入推進 “雙高”建設,全方位開展教育教學改革,實行領導力、執行力、教學力、文化力、學術力“五力并舉”策略,著力推進“三全育人”綜合改革。全校師生員工正致力于現代職教體系建設,加快內涵建設與發展,辦人民滿意的高職教育,為把學校建設成為一流職業技術大學而努力奮斗。
武漢的大學有武漢大學、武漢紡織大學、武漢輕工大學、武漢理工大學、湖北工業大學、華中農業大學、湖北中醫藥大學、華中師范大學、武漢城市職業學院、武漢船舶職業技術學院、武漢工貿職業學院、武漢工程職業技術學院等。 武漢本科學校名單 武漢大學 華中科技大學 武漢科技大學 武漢工程大學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武漢紡織大學 武漢輕工大學 武漢理工大學 湖北工業大學 華中農業大學 湖北中醫藥大學 華中師范大學 湖北大學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 武漢體育學院 湖北美術學院 中南民族大學 江漢大學 湖北警官學院 武漢音樂學院 湖北經濟學院 武漢商學院 武漢東湖學院 漢口學院 武昌首義學院 武昌理工學院 武漢生物工程學院 武漢晴川學院 湖北大學知行學院 武漢科技大學城市學院 武漢文理學院 湖北工業大學工程技術學院 武漢工程大學郵電與信息工程學院 武漢紡織大學外經貿學院 武昌工學院 武漢工商學院 湖北商貿學院 湖北經濟學院法商學院 武漢體育學院體育科技學院 文華學院 武漢學院 武漢工程科技學院 武漢華夏理工學院 武漢傳媒學院 武漢設計工程學院 湖北第二師范學院 武漢專科學校名單 武漢職業技術學院 長江職業學院 武漢城市職業學院 武漢船舶職業技術學院 武漢工貿職業學院 武漢工程職業技術學院 湖北輕工職業技術學院 湖北交通職業技術學院 武漢航海職業技術學院 武漢鐵路職業技術學院 武漢軟件工程職業學院 武漢電力職業技術學院 湖北水利水電職業技術學院 湖北城市建設職業技術學院 武漢警官職業學院 湖北生物科技職業學院 湖北開放職業學院 武漢科技職業學院 武漢外語外事職業學院 武漢信息傳播職業技術學院 武昌職業學院 武漢商貿職業學院 湖北藝術職業學院 武漢交通職業學院 長江工程職業技術學院 武漢民政職業學院 湖北財稅職業學院 湖北國土資源職業學院 湖北生態工程職業技術學院 湖北科技職業學院 湖北青年職業學院 湖北體育職業學院 湖北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 湖北鐵道運輸職業學院 武漢海事職業學院 武漢鐵路橋梁職業學院 武漢光谷職業學院
武漢科技大學是湖北省人民政府和教育部共建的地方高水平大學,是湖北省 “雙一流”建設重點高校,是“全國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示范高校”、首批“國家知識產權試點高校”、首批“高等學校科技成果轉化和技術轉移基地”、“創新人才培養示范基地”和首批“省級雙創示范基地”。,學校辦學歷史溯源于 1898年清末湖廣總督張之洞奏請清朝政府批準成立的工藝學堂,歷經湖北中等工業學堂、中南鋼鐵工業學校等傳承與發展,1958年組建為武漢鋼鐵學院,開辦本科教育。1995年隸屬于原冶金工業部的武漢鋼鐵學院、武漢建筑高等專科學校、武漢冶金醫學高等專科學校合并組建為武漢冶金科技大學。1998年根據國家高等教育管理體制改革需要,成為第一批實行“中央與地方共建,以湖北省人民政府管理為主”的劃轉院校。1999年更名為武漢科技大學。百余年來,學校為國家和社會培養了各類專門人才20余萬人。一大批杰出校友成長為院士、專家學者、黨政領導、大型鋼鐵企業掌門人,學校被譽為“冶金高層次人才的搖籃”。,學校現有青山、黃家湖和洪山三個校區,校園總面積 171.43萬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積129萬平方米。固定資產31.01億元;教學儀器設備總值6.94億元;圖書館館藏紙質圖書278.05萬冊,電子圖書100.6萬冊。全日制普通本科生24000余人,博士、碩士研究生8200余人。校園依湖覽江、風景優美,教學設施齊備,辦學條件完善,是“湖北省生態園林式學校”“全國綠化模范單位”。,學校學科門類齊全、特色鮮明,構建了以工為主、理工結合,工、理、管、醫、文、經、法、哲、藝、教等學科協調發展的綜合性大學學科體系。設置有 20個教學學院、78個本科專業;擁有8個博士后科研流動站,8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和39個二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33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和176個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20個碩士專業學位類別。建有1個國家重點(培育)學科、10個省級重點學科,5個省級重點(培育)學科,6個省級優勢特色學科群。在全國第四輪學科評估中,11個學科位居湖北省屬高校第一;材料科學與工程、冶金與礦業工程、機械工程等3個學科入選湖北省“國內一流學科”建設學科;材料科學、工程學、化學、臨床醫學等4個學科進入ESI全球排名前1%。,學校堅持深化教育教學改革,獲批 “雙萬計劃”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肢春33個(國家級22個),國家級特色蘆顫專業、“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等國家級專業建設項目14項,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精品課程、雙語教學示范課程等15門,國家規劃教材14部,國家級實驗教陪饑敗學示范中心、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等實踐教學平臺7個;獲批國家級新工科研究與實踐項目3項,國家級新文科研究與改革實踐項目1項,國家級教學成果獎4項(一等獎1項)。畢業生平均就業率保持在95%以上。學生多次榮獲“互聯網+”、“挑戰杯”和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大學生機械創新設計大賽、大學生智能汽車競賽、大學生電子商務“創新、創意及創業”挑戰賽等高水平競賽大獎。“十三五”以來,學生參加各類學科和科技競賽累計獲得國際級、國家級獎勵3000余項;學校在中國高等教育學會發布的“2021年全國普通高校學科競賽評估結果”中排名第71位。學校女籃在全國享有盛名,多次獲得全國大運會、CUBA和CUBS冠軍,培養了10多位國家隊、國青隊隊員。,學校科研實力雄厚,建有湖北省屬高校第一個國家重點實驗室 ——“省部共建耐火材料與冶金國家重點實驗室”、湖北省屬高校第一個國家工程研究中心——“高溫材料與爐襯技術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湖北省屬高校第一個生態環境部重點實驗室——“國家環境保護礦冶資源利用與污染控制重點實驗室”和2個國家級協同創新中心——“高性能鋼鐵材料及其應用省部共建協同創新中心”“戰略釩資源利用省部共建協同創新中心”;擁有2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1個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個國家級協同創新中心(聯合)、28個省級科研平臺。“十三五”以來,學校主持和承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社會科學基金等國家級項目450余項,獲得省部級及以上科技(社科)成果獎160余項。2007年以來獲得19項國家科技成果獎(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二等獎13項,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5項)。,學校積極實施人才強校戰略,現有教職工 2700余人,其中專任教師1900余人。擁有全職及雙聘院士5人、俄羅斯工程院外籍院士1人,國家重要人才計劃入選者21人,全國高等學校教學名師1人,全國模范教師2人,全國優秀教師5人,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1個,國家級教學團隊3個,國家及湖北省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入選者30人,湖北省人才引進計劃入選者267人,湖北省公共衛生領軍人才培養計劃入選者1人,湖北省青年拔尖人才培養計劃入選者2人,湖北省教學名師7人,湖北名師工作室7個,寶鋼教育基金優秀教師36人,省部級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31人,享受國務院和湖北省人民政府特殊津貼84人,獲“霍英東青年教師獎”3人。“海洋工程用鋼及應用性能學科創新引智基地”入選教育部和國家外國專家局聯合組織實施的“高等學校學科創新引智計劃”;“先進耐火材料學科創新引智基地”入選湖北省引智創新示范基地。,學校積極創新校企、校地合作,與中國寶武、恒大集團、鞍鋼集團、柳鋼集團、中國一冶、中冶南方等 30余家大型企業和武漢、宜昌、孝感、無錫、淄博、湛江等省內外有關地市建立了全面合作關系,成立了“中國寶武—武漢科技大學炭材料聯合工程研究中心”“武漢科技大學宜興陶瓷與耐火材料研究院”“武漢科技大學—老河口市科學技術研究院”“武漢科技大學—襄州區科學技術研究院”,與恒大集團共建了“恒大管理學院”“恒大足球學院”;建有1所直屬三級甲等附屬醫院、1所直屬二級醫院和8所非直屬附屬醫院;設立了濮耐獎學金、鈮鋼獎學金、輝玲獎學金、圣暉獎學金、創澤創新獎學金、冶機77獎學金、上饒商會助學金等20余項社會獎助學金。,學校堅持面向世界、開放辦學,與美國、德國、英國、澳大利亞、奧地利、日本、意大利、荷蘭等數十個國家和地區的近百所高校、科研院所建立了學術交流與合作關系,開展學生交換、師資互訪、聯合科研等多方面的交流合作。與德國弗萊貝格工業大學、奧地利萊奧本大學、荷蘭阿姆斯特丹大數據中心等共建聯合實驗室和研究中心。與美國橋港大學、澳大利亞迪肯大學、英國伯明翰城市大學合作舉辦本科教育項目,與荷蘭阿姆斯特丹自由大學合作舉辦碩士教育項目。在臨床醫學、土木工程、國際經濟與貿易、機械工程等本科專業及材料科學與工程、控制科學與工程、機械工程、化學工程與技術、安全科學與工程、礦業工程、系統科學與工程等一級學科博士、碩士學位授權點招收外國來華留學生近 500名。,站在新時代新的歷史起點上,學校將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始終秉持 “厚德博學、崇實去浮”的校訓精神,積極傳承“堅韌不拔、勇承重載、崇實求精、表里如一”的鋼鐵品質,大力弘揚“向上向美、力行力新”的沁湖文化,扎根荊楚大地,服務國家需求,主動履行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文化傳承創新、國際交流與合作的職責,不斷增強綜合實力和核心競爭力,為率先實現湖北省屬高校國家“雙一流”建設突破,把學校建設成為特色鮮明的一流大學而努力奮斗。
比較好的專科學校有:天津職業大學、邢臺職業告謹姿技術學院、威海職業學院、青島職業技術學院等。
威海職業學院(Weihai Vocational College)是一所由威海市人民政府舉辦,并經山東省人民政府批準設立、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備案的全日制公辦普通高等職業學校。
院系專業
截至2018年12月,威海職業學院共建有信息工程系、機電工程系、經濟襪絕管理系、藝術設計系、生物與化學工程系、旅游與酒店管理系、國際商務系、建筑工程系、交通工程系等9個系及基礎課教學部—(技工教育教學部)體育部。
開設57個晌扮高職專科專業,3個“3+2”分段培養專業。
以上內容參考 百度百科-威海職業學院
武漢好的大專有武漢鐵路職業技武漢好的術學院、武漢軟件工程職業學院、武漢交通職業學院、武漢光谷職業學院、武漢職業技術學院等。 武漢好的專科學校有哪些 武漢職業技術學院、長江職業學院、武漢船舶職業技術學院、湖北輕工職業技術學院、湖北交通職業技術學院、武漢鐵路職業技術學院、武漢軟件工程職業學院、武漢電力職業技術學院、湖北水利水電職業技術學院、湖北城市建設職業技術學院; 武漢警官職業學院、湖北生物科技職業學院、湖北藝術職業學院、武漢交通職業學院、長江工程職業技術學院、湖北財稅職業學院、湖北國土資源職業學院、湖北生態工程職業技術學院、湖北體育職業學院、湖北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湖北鐵道運輸職業學院、武漢海事職業學院。 武漢職業技術學院介紹 武漢職業技術學院是國家教育部批準獨立設置、湖北省人民政府主辦、湖北省教育廳直屬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學校,最早辦學歷史可以追溯到1972年。學校坐擁“武漢·中國光谷”的中心地利,開創了區域化、國際化、現代化高職辦學的成功范例,成為引領荊楚、示范全國的高職教育著名品牌。 武漢船舶職業技術學院介紹 武漢船舶職業技術學院是一所中央與地方共建、由湖北省人民政府管理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學校,2010年入選國家示范性高等職業院校,2015年入選國家首批現代學徒制試點單位。 武漢船舶職業技術學院溯源于1950年創辦的中南兵工學校,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創建的首批國防軍工院校之一,在發展歷程中曾更名為中湘干部學校、第二一二技工學校、湖北工學院、湖北機械工業專科學校、武漢機械工業學校、武漢船舶工業學校,1998年由原國家教委批準設置為高等職業院校,更名為武漢船舶職業技術學院。
湖北省共有61所高職院校,其中有37所均在武漢市。武漢市高等教育資源非常豐富,是國家重要的科教基地之一,胡亮科教綜合實力居全國大城市第三位,共擁有包括本科及高職院校在內的高等院校83所,居于全國大學最多的城市第二名,僅少于北京市(92所)。
2020年湖北省排名前十院校燃陵均為公辦校,半數在武漢市,其中六所為“雙高”院校。在全國高職排名300強中,湖北61所高職院校占據15個席位,其中三所位列全國前百名,分為別武漢職業技術學院、武漢船舶職業技術學院、襄陽職業技術學院。
從整個湖北省的角度來看,共有8所院校入選“雙高”院校,武漢電力職業技術學院是唯一一所非國家優質/示范/骨干高職三非入選院校,專業群建設實力褲段寬不容小覷。
武漢軟件工程職業學院排名第6名,是湖北省非“雙高院校”的最好名次;武漢商貿職業學院排名第25名,是湖北省民辦高職院校最好名次。
作者:聚焦職教
以上,就是高校招生網小編給大家帶來的湖北財稅專科學校排名前十 湖北省有哪些比較好的高職高專院校?全部內容,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本站覆蓋全國各省市專本科院校及計劃外招生院校,匯總各校招生要求及專業信息,如您今年尚未被任何院校錄取,請自愿填寫下表,我們將在全國范圍內篩選適合您就讀的大學,安排校方老師與您溝通。即刻報名,圓大學夢!
全校共有教職工2209,在編在崗教職員工1623人,國家優秀教學團隊2個,國家教學名師2人,省級教學名師8人,珠江學者2人,特聘鵬城學者5人。武漢軟件工程職業學...
而且復旦大學的電子商務真的是我一直想去的地方,有平臺又有口碑,名字還很高大上。報名人數已開始成倍增長,競爭最激烈的前三名崗位仍然是恩施州殘疾人康復中心、湖北利川...
學校現有教職工3196人,專任教師2366人,外聘教師656人。
報名咨詢電話:010-51291557
高校招生網
評論0
“無需登錄,可直接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