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擇校
政策解讀
010-51291557
客服熱線:8:00-20:00
華東理工大學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成立于1997年1月,其專業建設歷史最早可追溯到1958年。目前學院有三個系、兩個中心、兩個研究所以及兩個省部級科研基地,承擔本科教學任務的主要單位有自動化系、計算機科學與工程系、電子與通信工程系、計算機教學實驗中心和電子信息實驗教學中心,主要完成學院各專業課程及全校相關基礎課教學工作,是學校規模較大的學院之一。
學院有控制科學與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信息與通信工程等學科,其中控制理論與控制工程二級學科是國家和上海市重點學科。學院師資力量雄厚,目前具有正高級職稱的教師30人,具有副高級職稱的教師76人,博士生導師26人,碩士生導師85人。教師隊伍中擁有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教育部長江學者、國家“973”首席科學家、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創新獎獲得者、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國家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國家優秀青年基金獲得者、國家青年千人計劃、教育部跨世紀/新世紀優秀人才、上海市科技精英、上海市優秀學科帶頭人、上海市曙光學者、上海市浦江學者、上海市啟明星等一批優秀學術骨干。近年來,學院承擔了多項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973”計劃)、國家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863”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省部級項目和企業研發課題,取得了一批具有國際先進水平和國內領先水平的研究成果。目前已獲批“石油化工行業智能優化制造學科創新引智基地(111引智基地)”立項建設。擁有“華理-梅斯生物醫藥開放鏈接大數據聯合研究中心”“華理-申能能源大數據研究中心”以及“華理-數荃數據科技有限公司金融大數據聯合研究中心”三個大數據研究中心。
在教學方面,學院注重深化教育改革,精心設計培養方案,構建具有基礎性、理論性、工程性相結合的課程體系;注重學生在知識、能力、素質三個方面的協調發展,注重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廣泛開展國際合作交流,面向本科五個專業設有多個“2+2”“3+2”國際交流項目。畢業學生深受社會和用人單位的歡迎。
電子信息類
電子信息類包含四個專業:自動化、測控技術與儀器、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以及信息工程。大類專業分流的啟動時間為第二學期第10周。在綜合考查學生高考成績及大一學習成績的基礎上,按照“分數優先,遵循志愿”的遴選原則進行大類專業分流。
自動化
自動化專業是國家特色專業,2011年被教育部批準實施“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2013年通過了中國工程教育協會組織的工程教育認證。依托優勢學科,培養了一大批具有扎實的基礎理論和創新實踐能力的自動控制工程技術人才,是石油、化工自動化領域國內領先、國際知名的人才培養和科技創新基地。
專業主干課程:除公共基礎和電路、電子技術等專業基礎課外,還有自動控制原理、過程控制工程、微機原理、測控儀表、工業控制裝置與系統以及計算機相關技術等。
畢業生去向:石油、化工、電力、汽車、軌道交通、電子信息等部門從事自動化系統和裝置的設計研究;IT和互聯網行業從事相關產品或軟件的開發和技術支持;國有大中型和外資企業生產過程控制及管理;金融保險等行業計算機網絡系統設計及技術支持;或進一步攻讀碩士和博士學位、出國深造。
本專業學制4年,學生達到教學要求后,可獲得本科畢業證書和工學學士學位證書。
測控技術與儀器
測控技術與儀器專業從測量、控制與儀器三者有機結合的角度培養掌握信息獲取和傳輸、信息處理和應用等方面專業知識和綜合應用能力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
專業主干課程:電路、模擬電子、數字電子技術、微機原理、自動控制原理、傳感器原理、測控儀表、嵌入式系統、數字信號處理、工業控制裝置與系統等。
畢業生去向:儀器儀表、航天航空、軌道交通、汽車、電子信息、石化、金融等行業從事測控系統的設計和研究工作;自動化儀表設計研究單位,從事測控儀表的開發和應用等工作;外資企業和高科技開發區從事與IT和互聯網相關的產品開發、研究、應用和售后服務等工作;或進一步攻讀碩士和博士學位、出國深造。
本專業學制4年,學生達到教學要求后,可獲得本科畢業證書和工學學士學位證書。
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
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培養具有電器、電力電子、電氣傳動、電氣系統設計及應用等專業基礎知識和工程實踐能力,具有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綜合能力,能從事與電氣工程有關的系統運行、自動控制、電力電子技術等相關領域科學研究、技術開發、工程應用與組織管理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
專業主干課程:電路原理、電子技術、電力電子技術、電機及電力拖動基礎、自動控制原理、電力拖動控制系統、電氣控制裝置、繼電保護原理與技術、供配電技術、微機原理等。
畢業生去向:電力、汽車、軌道交通、石化、機電、建筑等行業從事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的設計、研究和維護等工作;自動化設計研究單位,從事開發和應用等方面的工作;外資企業和高科技開發區從事與IT和互聯網相關的產品開發、研究、應用等工作;或進一步攻讀碩士和博士學位、出國深造。
本專業學制4年,學生達到教學要求后,可獲得本科畢業證書和工學學士學位證書。
信息工程
信息工程專業培養具有信息獲取、傳遞、處理及利用等專業知識,能在互聯網+、物聯網、移動通信、嵌入式電子系統、人工智能、大數據分析等信息產業相關的國民經濟生產部門從事信息系統和各類設備的研究、設計、開發、集成和應用等方面工作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
本專業擁有通信與網絡化工程二級博士學位授予點(自設)、信息與通信工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予點和電子與通信工程領域工程碩士學位授予點。本專業十分注重學生動手實踐能力的培養和鍛煉,所培養的學生在歷屆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和嵌入式電子競賽、數模競賽、國際大學生程序設計大賽等賽事中屢獲佳績。
本專業與國內外多所大學建立了良好的合作辦學機制。本科生有機會參與美國休斯敦大學、美國伊利諾伊大學芝加哥分校、美國密蘇里大學、英國諾丁漢大學、英國鄧迪大學、北京科技大學、華南理工大學等國際和校際交流項目。
專業主干課程:C語言、電路原理、模擬電子線路、數字電路與CPU基礎、電磁場與電磁波、信號與系統、通信電子線路、數字信號處理、自控原理、通信原理、信息論與編碼、嵌入式系統原理、計算機結構與設計、SOC設計、軟件工程基礎、計算機網絡、高級語言程序設計等。
畢業生去向:本專業屬寬口徑專業,畢業生可在互聯網、電信、電力、金融、智能交通、輕工、航空航天等行業從事電子信息系統軟硬件開發與設計、計算機網絡應用系統的軟硬件開發與設計工作,從事移動互聯、物聯網和機器人等領域的研發設計工作,從事網絡軟件以及大數據分析系統的軟件研發與運維工作,從事智能檢測、智能化儀器、自動化儀表和控制裝置的研制與開發工作,在高等院校或科研院所從事教學、科研工作,或進一步攻讀碩士和博士學位。
本專業學制4年,學生達到教學要求后,可獲得本科畢業證書和工學學士學位證書。
計算機類
計算機類包含兩個專業: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及軟件工程專業。大類專業分流的啟動時間為第二學期第10周。在綜合考查學生高考成績及大一學習成績的基礎上,按照“分數優先,遵循志愿”的遴選原則進行大類專業分流。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致力于培養掌握數學與自然科學基礎知識以及計算機、網絡與信息系統相關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具有較強的專業能力和良好的綜合素質,能勝任計算機科學研究及計算機系統設計、開發與應用等工作的高級專門人才。
專業主干課程:計算機程序設計、離散數學、算法與數據結構、計算機組成與體系結構、操作系統、編譯原理、計算機網絡、計算機圖形學、人工智能、數據庫系統、軟件工程、信息安全、多媒體技術等。
畢業生去向:高等院校和科研機構從事教學和研究工作;計算機公司從事軟/硬件系統設計、開發和維護工作,軟/硬件系統的生產與營銷工作;金融、貿易、商業機構的信息采集和分析工作;企事業單位計算機應用系統的開發和管理工作;進一步攻讀碩士和博士學位。
本專業學制4年,學生達到教學要求后,可獲得本科畢業證書和工學學士學位證書。
軟件工程
軟件工程專業致力于培養系統掌握計算機科學與軟件工程方面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具有軟件開發能力和一定的項目組織管理能力,能運用先進的工程化方法、技術和工具從事軟件分析、設計、實現、驗證、維護等工作,以及工程項目的組織與管理,具有創新意識和團隊精神,具備良好的外語運用能力,能適應技術進步和社會需求變化,具有國際競爭能力的高級專門人才。
專業主干課程:計算機程序設計、軟件工程導論、算法與數據結構、計算機組成原理、操作系統、計算機網絡、數據庫原理、軟件設計與體系結構、軟件質量保證與測試、軟件需求分析、軟件項目管理、人機交互的軟件工程方法以及企業級軟件應用設計、系統軟件課程設計、軟件工程綜合課程設計等。
畢業生去向:高等院校和科研機構從事教學和研究工作;計算機公司從事軟件系統設計、實現、測試、質量管理與維護工作,軟件系統的生產與營銷工作;金融、貿易、商業機構的信息采集、加工、應用和分析工作;企事業單位計算機應用系統的開發和管理工作;進一步攻讀碩士和博士學位。
本專業學制4年,學生達到教學要求后,可獲得本科畢業證書和工學學士學位證書。
本站覆蓋全國各省市專本科院校及計劃外招生院校,匯總各校招生要求及專業信息,如您今年尚未被任何院校錄取,請自愿填寫下表,我們將在全國范圍內篩選適合您就讀的大學,安排校方老師與您溝通。即刻報名,圓大學夢!
報名咨詢電話:010-51291557
高校招生網
評論0
“無需登錄,可直接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