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擇校
政策解讀
010-51291557
客服熱線:8:00-20:00
不公布高考成績能逼停應試教育的戰車嗎
但凡有考試,就有第一名和最后一名。近日有媒體報道,某省教育廳今年規定“高考成績不公布”,只提供給考生本人,意在淡化高考成績,壓制愈演愈烈的應試風氣,防止學校畸形攀比錄取率、過度追捧高考狀元,促使學校、家長落實素質教育,適應新一輪高考改革。
有人說,此舉是向應試教育和“唯分數論”開了刀;也有人說,這是典型的“頭痛醫頭,腳痛醫腳”,根本沒觸及問題的根本。
以往,高考成績除了考生本人可以查,也同時下發到學校。依此,成績出爐第二天,各中學的大戰就展開了,比尖子生、比錄取率、比上線率。盡管教育主管部門早已三令五申——“嚴禁炒作錄取率”“嚴禁炒作高考狀元”。但高考成績一公布,總能在各地中學大門口見到各種各樣的橫幅:熱烈慶祝我校一本上線率XX%;熱烈慶祝我校XX獲某省、某市、某區理科狀元(文科狀元)。
不把高考成績告訴學校,是不是就沒人攀比成績了?有意思的是,有媒體隨之報道,一些學校要求學生通過微信群等各種方式,第一時間向學校反饋自己的高考成績,最終還是少不了一番排名和比較。可見,這一招禁令產生的效果著實有限。
想用一紙簡單禁令,就叫停長期以來存在的掐尖兒拼搶現象,未免有些掩耳盜鈴。因為真正應該改變的,是“唯分數論”的人才選拔方式和教育政績觀。
如今從基礎教育到高招改革,教育改革百轉千回,可高考依舊是懸在每一個考生頭上的指揮棒,自然也成為檢驗一所中學教育質量幾乎唯一的試金石;不僅關系到考生的未來,也跟老師的獎金、學校的排名和考核休戚相關。
你別看學校為之操碎了心的一本上線率、錄取率,只相差區區幾個百分點,卻將直接影響下一屆高一招生的生源水平,也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3年后這所學校的高考榜單。
只用一把尺子衡量學生,必然要比出個短長、拼出個高下,這樣拼分數的循環也只能周而復始、年復一年。教育改革是一個牽一發而動全身的系統工程,僅憑一招一式難有改觀,還是要“啃”下改革的硬骨頭,從真正“育人”的角度出發,因材施教,多元評價和選拔人,讓每個人都活成最好的那個自己。
知識不一定改變命運?
日前,北京高考狀元在網上走紅引起熱議,不是因為得了高分,而是他的一番關于“教育與階層”的言論,一下子戳中這個時代的痛點。
面對鏡頭,他坦誠地說,“農村地區越來越難考出來,我是中產家庭孩子,生在北京,在北京這種大城市能享受到的教育資源,決定了我在學習時能走很多捷徑。”
同樣的高考選拔制度背后,是一個個完全不一樣的人生道路。對北京這樣的大城市中那些家庭條件優越的孩子而言,高考早已不是什么獨木橋。擺在他們面前的路有很多:很小就參加過國際交流,見過不同的教育方式,可以選擇在國內或國外上大學,再挑個自己喜歡的專業。
而在安徽六安的毛坦廠中學,在河北的衡水中學,那些來自三四線城市或是農村的孩子,每天在“只要學不死,就往死里學”的標語下埋頭苦讀,素質教育在這里是一件可望而不可即的“奢侈品”,因為高考,才是他們領到新的人生入場券的唯一途徑。
有人調侃說:“也許你一輩子努力達到的終點,也就是人家的起點。”而所謂“別人家孩子”的高起點,往往不僅是父輩積累的財富,而是更深厚的學識、更廣闊的視野和更持續的投入。事實上,當人們吐槽教育中存在地域歧視等各種不公平,也恰恰是整個社會矛盾的集中映射。可哪里有絕對的公平呢?
從各個角度來看,教育在全社會的各個領域中依舊是相對公平的,它給寒窗苦讀的窮孩子有了出頭的機會和可能,也必然將有效地改善社會中現存的不公平的狀況。
但請記住那個北京男孩的一句話:“有知識不一定改變命運,但是沒有知識一定改變不了命運。”
本站覆蓋全國各省市專本科院校及計劃外招生院校,匯總各校招生要求及專業信息,如您今年尚未被任何院校錄取,請自愿填寫下表,我們將在全國范圍內篩選適合您就讀的大學,安排校方老師與您溝通。即刻報名,圓大學夢!
報名咨詢電話:010-51291557
高校招生網
評論0
“無需登錄,可直接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