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擇校
政策解讀
010-51291557
客服熱線:8:00-20:00
7月2日,高考一本院校志愿填報工作已經結束。接下來,二本院校的志愿填報將成為很多人關注的焦點。
今年,我省在二本A類和B類批次志愿設置方面有所調整,考生可填報院校志愿數量由5個增加到了8個,仍實行平行志愿錄取?忌顖笾驹笗r間也相應有了變化,二本志愿與一本志愿填報時間分開(二本志愿填報時間為7月22日8 00—7月24日18 00)。因為志愿數增加,考生和家長需要更長時間選擇,這樣的調整給了考生和家長充足時間收集高校信息,進行志愿填報。
我國現有二本院校700多所,每年750多萬大學畢業生中,二本院校學生占了60%。因此,對于絕大多數考生來說,二本是一個極其重要的錄取批次,其是每年錄取人數最多的一個批次,也是最容易出現“報考扎堆”“院校缺檔”等特殊情況的一個批次。
考生如何根據自己的分數選擇合適的院校及專業,做好二本院校的志愿填報?本期,記者邀請省招生考試管理中心的資深專家楊懷珠老師為大家答疑解惑。
要全方位了解二本院校
通常來講,一本是全國重點大學(1A類)和近年來報考人數較多的熱門院校(1B類),二本是一般院校(2A類)和近年來由專科學校升格的本科院校(2B類)。顯然,在一本和二本之間,一本優于二本,在同一批次院校之間,A類優于B類。
但這種院校之間的重點和一般、熱門和非熱門以及A類和B類之間的關系是相對的,是在不斷變化和轉換的。由于歷史和地域的原因,學科專業設置的不同特色,每一所大學都會形成自己的優勢學科和專業,都有各自的閃光點,考生不能憑此簡單地區分一個高校的好壞與優劣。
今年有16個省區市將原有的三本(獨立學院、民辦高校領銜)改為二C,合并為二本批次錄取,但獨立學院和民辦高校不在本文討論的“二本”之列。
關于二本,考生及其家長中流傳著許多似是而非的說法,比如說:“一本院校比二本院校好”“二本院校分數線比一本低”等等。對此,楊懷珠老師說,這些都只是大概印象,如果具體到某個院;蚰硞專業的話,這個說法就需要好好斟酌了。
比如說,重慶大學頭頂教育部直屬、985、211等桂冠,但其采礦工程專業(專業排名穩居全國前列)卻由于社會偏見等原因,在不少省份曾經多年委屈于二本批次招生。
至于說錄取分數線,那更得具體院校具體分析了,比如說,北上廣等地區的二本院校錄取分數水漲船高,如上海電力學院、北京印刷學院、北京物資學院、天津外國語大學、南京郵電大學、南京審計大學、北方工業大學等普通本科院校,在很多省份或者已經跨入一本區域,或者其錄取分數常年超過一本線。
另外,杭州、廣州、青島、大連等熱門城市的二本院校,錄取分數也是居高不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中西部地區的大部分高校因為地域不具優勢,一本、二本的錄取分都相對較為平穩,經常踩線錄取。還有一些地域相對偏僻的高校,每年缺檔現象嚴重,經常需要重新征集志愿或降分錄取。
我省二本A類、B類均設置8個平行志愿
今年我省在志愿設置方面有所調整,實行平行志愿投檔模式的文理科提前批、本科一批和二批,考生可填報院校志愿數量由5個增加到了8個。
二本A類和B類批次均設置了8個平行院校志愿,排列順序為A、B、C、D、E、F、G、H,每所院校設置6個專業志愿和“是否同意專業調劑”志愿。這樣給了考生和家長更多的選擇,增加了考生的錄取幾率。
我省平行志愿的投檔原則是成績優先、遵循志愿。投檔過程分兩步:一是排序,先按特征成績由高分到低分對批次線上未投檔的全體考生進行大排序;二是檢索并判斷是否投檔,從最高分考生開始,對每一位考生的全部平行志愿,先從第一志愿開始檢索并判斷其是否符合投檔條件,當某個志愿符合投檔條件時,即將該生檔案投向該志愿院校,同時停止檢索該生后續志愿。如果考生的全部院校志愿都不符合投檔條件,則該生落榜,電腦開始檢索下一位考生志愿。
平行志愿并非 “保險志愿”,要注意潛在風險
楊懷珠老師介紹,平行志愿的最大優點是高分考生的落榜概率較低,但也存在風險。從近幾年我省考生填報志愿情況來看,常見風險有以下幾種:
一是招生院校調檔數大于計劃數的退檔風險。在實施平行志愿投檔方式后,招生院校調檔比例在1:1.1范圍以內,調檔數一般大于招生計劃數,在公平競爭、全面考核、綜合評價、擇優錄取后,仍有一定數量的考生存在被退檔風險。
二是考生院校志愿選擇過高,搭配不科學,沒有合理梯度,從而造成考生所填報的多所院校志愿全部落空的風險。
三是“專業調劑”選項選擇不合理,造成錄取結果與考生的原始意向相反。實際上,“專業調劑”選項到底是“服從”還是“不服從”,要依據考生的高考成績、各批次志愿之間的關系、考生的興趣愛好、未來的打算統籌考慮。這是志愿填報中最難把握的技巧,考生一定要認真研究,慎重抉擇。
考生要特別注意,平行志愿中的院校志愿是一次性投檔,不能多次投檔。即當考生被投檔到A志愿院校后,其6個專業志愿由于選擇過高無法滿足,而考生又不服從專業調劑時,檔案只能退回省招辦,而此時其后續志愿院校已經投擋完畢甚至結束錄取,該考生只能等待征集志愿或下一批次的投檔。
準確計算全省排名,選出目標院校
2016年,我省一本和二本院校志愿填報在同一個時間段,今年由于志愿設置有了調整,因此填報志愿時間安排上也相應有了變化,二本志愿與一本志愿填報時間分開。因為志愿數增加,考生和家長需要更長時間選擇,這樣的調整給了考生和家長充足時間收集高校信息,進行志愿填報。
需要提醒的是,在1A和1B院校錄取結束后,一本線上仍然有部分落榜考生,這部分考生也要參加2A院校的錄取,會對一本線下二本線上的考生選報2A志愿產生影響,因此,在選報2A志愿前,考生必須弄清一本線上這部分考生的數量和分布情況。這時,可以利用2016年的相關數據作為參考。
比如,2016年2A理科投檔前,一本線519分以上剩余考生約為 1939人。在今年填報2A志愿書,完全可以認為一本線上剩余的考生也大致為 1939人。按平行志愿投檔規則,電腦先從一本線上最高分開始檢索投檔,只有當一本線上的 1939名考生檢索投檔完畢后,電腦才從一本線下第一名考生開始檢索投放二本線上考生,這樣一來,一本線下考生的一分一檔表中的實際位列已經發生改變,需要重新計算。
判斷出自己高考成績在全省所處的大概位次,同時綜合分析心儀高校近兩年在本省的錄取分數、錄取人數、投檔線,估測自己在本屆考生中的實力,通過兩者比較篩選目標院校范圍,目標院校數量一般確定10到30所左右。
由于每個考生可以填報 8個平行志愿,可以根據本人的興趣愛好、未來志向和家庭狀況,先確定本人的志愿選擇方案,式采取冒險型的還是穩妥型的。如果是想冒點險,可以在基準志愿上方選擇兩個院校作為第一和第二平行志愿,基準志愿下放選擇兩到三個院校作為保底志愿。但考生一定要有清醒的認識,院校檔次提高了,就不可能選擇理想的專業。如果想保守一些,可在基準志愿下方選擇全部平行志愿,院校檔次越低,選擇專業的自由度就越大,有利于考生的長遠發展。
要善于鑒別院校名稱與專業名稱
時下,一些貪大求闊的校名和時髦求洋的專業名稱混淆了考生視線,五花八門的“新大學”和“新專業”讓考生眼花繚亂,無從選擇。其實,判斷一所大學最基本的標準就是其辦學實力、辦學歷史、校風和校園文化積淀,考生和家長千萬不要簡單以國內外某些網站或媒體公布的大學排行榜作為填報志愿的唯一依據,一定要詳細了解所報考大學的學科設置、師資力量等內在的真實情況。
近年來,有些高校在招生簡章中對本校的宣傳存在不真實的情況。如某信息工程學院在招生宣傳材料中這樣介紹:“該信息工程學院建于1951年……”而實際情況是其在1951年只是一個氣象干部培訓班,1956年成立某氣象學校,1978年升格為某氣象學院,2000年更名為某信息工程學院。許多中專、專科、成人學校經過合并包裝,搖身一變掛上名牌大學的牌子,各種名不符實的“新大學”層出不窮?忌谔顖笾驹笗r,一定要弄清楚所報院校的歷史沿革(組建、更名、合并、升格),不要被“高大上”的校名弄暈。
在鑒別專業方面也不能馬虎,一定要認真推敲,仔細研究,特別要結合各專業所開設的課程來分析判斷。如某大學招生簡章中有關“熱能工程系”的介紹,用了大量篇幅介紹熱能與汽車工業的關系,但讀完介紹后,會發現該系的學科和研究重點是動力工程(過去的鍋爐專業)和流體機械工程(過去的水泵專業)。類似的新舊名稱對比還有材料成型與加工專業(原來的鑄造專業),某省工業大學生物工程專業(某糧食學校的發酵專業),資源環境與工程學院(某大學的采礦系)等等。
志愿梯度設置要合理
所謂志愿梯度,簡單說是指在同一批次內拉開檔次。即便是在平行志愿模式下,如果 A、B志愿選擇了“熱”學校準備沖一沖,那C、D志愿就要依次降溫穩一穩,最后還一定要有幾所“冷”來兜底。分數不高、缺乏競爭力的考生,可選擇軟硬件較好的老牌學校沖一沖,同時報一些新建本科院校保一保。
二本院校的綜合實力差距很大,錄取分數線的差距更大,因此,反復研究目標院校最近3—5年的錄取分數線、錄取位次此時顯得異常重要。在研究院校錄取資料時,不僅要看最低分、平均分、最低位次,更要重視最高分、最高位次,在分數上留有余地才能讓你進退有如。
一般來講,辦學實力、知名度、熱門程度相當且同處一地的院校之間錄取線差距小,即梯度小,考生不宜把梯度小的各個院校填在同一批次。若考生把梯度小的各個院校填在同一批次,則無論是哪種方式投檔,這些院校都會在某一輪投檔中全部完成招生計劃。若某考生在某一輪投檔中未能投出,在其后的次一輪投檔中,由于該生填報的各個院校檔案已經滿額,該生的檔案有可能無法投出而成為死檔,因此,該生所填報的這幾個院校志愿對該考生來講就變成了無用的志愿,即無效志愿。
專業志愿填報也是如此,如果第一二專業志愿填報了錄取分數相對較高的熱門專業,那么之后的四個專業志愿就要逐級分配,選擇相對較冷的專業。如果你沒有分數上的優勢,一定不要忘記“同意專業調劑”。
之所以強調志愿梯度,終極目的是為了增加考生的被錄取機率。志愿填報講究穩中求勝,二批次的填報更要“穩”,道理很簡單:一旦從本批次落選,你只能讀學費高、社會認可度低的三本(現稱2C)。歷史教訓告誡我們:不考慮自己的競爭實力,定位不準,所有志愿都集中在熱門城市、熱門院校、熱門專業,還想當然地認為總會有一個學校錄取,到頭來難免會碰得頭破血流。
選擇專業眼光要放長遠
社會上有種比較主流的說法是“一本選學校,二本選專業”,是有一定道理的。
優質高等教育資源的形成,離不開時間的積淀,所以從學校的發展歷史中一般可尋找到該校的辦學特色、優勢所在,尤其是對那些已經改名的學校,我們通常能從該校的“曾用名”中窺見其優勢專業。
反面的例子也可以舉很多,F在有不少考生被所謂的熱門專業牽著鼻子走,以很高的分數被國際貿易、新聞學、財務管理等專業錄取,入學后才發現自己的學校其實是以師范、機械、化工等專業為特色的,后悔晚矣。
很多學校的重點專業不是因為實力不濟,而是因為該專業服務的行業較為冷門或者不景氣,導致畢業生就業困難,于是在高考錄取時就造成乏人問津、錄取分數偏低。
關于專業的選擇,我們應該從大范圍來看,從行業大勢來考慮——那些與中國國家發展戰略相符合,服務于國民經濟主戰場的專業,有時在就業上會小有波動,但長遠看卻是堅挺的,比如土木、建筑、化工、機械、電子、材料、地質、能源等專業,只要中國經濟、社會在發展,社會對學這些專業的大學生就有旺盛需求。
更何況,有些所謂的“冷門”或“熱門”只是社會輿論強貼的標簽:都說采礦工程、石油工程等專業“冷”,但畢業生的就業率和薪水并不低。相反,一些專業雖然看起來熱門,但“含金量”很低,例如高燒不退的法學專業,開設院校太泛太多,遍地開花,畢業生就業形勢其實很不好,二本院校尤甚,考到律師資格證的人很少,從事本專業的人更少。
因此,選擇專業眼光要放長遠,既要考生感興趣,還要適合考生將來發展。
關于二本B類院校的填報
我們所說的2B院校,是2000年以后,由原來的本科院校分校、專科院校升格(多數是由過去的師范專科學校升格的)或合并而組建的,另外還有少數中外合作辦學(高收費)的2A院校及部分民辦本科高校。
從地域上分類,有少部分位于北上廣深這樣的發達城市,還有少部分位于省會城市,但大部分是位于省會以下的地級城市,尤其是少數民族及邊緣地區分布的也不少。
從學科門類來看,工科類、醫學類、農林類占一小部分,大部分為師范類。
這些2B院校無論是辦學歷史、管理水平、實驗設備、師資力量,都與大部分2A類院校有較大差距。這類院校對大多數考生都沒有太強的吸引力,考生們經常是出于無奈報考幾所地理位置優越、院校名稱時髦和專業熱門的院校志愿。2B院校的生源和錄取情況有以下特征。
第一,地理位置優越、校名時髦、專業熱門的少數幾所2B院校報考人數扎堆(第一志愿報考人數約為招生計劃的4倍以上),錄取分也異乎尋常的高,有些院校的錄取線僅比一本線低幾分。
第二,從2013—2014年實行平行志愿投檔的總體情況看,考生在選擇志愿中的上述傾向性仍然存在,平行志愿并不能解決考生報考志愿中的集中扎堆現象。
針對以上情況,楊懷珠老師提出以下建議:
考生一定要更新傳統觀念,重新認識、定位這些院校資源,放下身段,選擇那些與自己成績匹配、原先不看好的院校;
寧讀大學五年級,不讀高中四年級,一般不建議這個分數段的考生復讀;
篩選目標院校,要留出一定的安全空間。要保證8個志愿之間的梯度關系,慎重決策。
要重視省內院校的填報
近年來,上海、北京、南京、杭州等地的高校錄取分數逐年上升,這是很多考生都喜歡到外地上大學、扎堆報志愿導致的。
對于高校的地域問題要全面客觀地看待,發達地區城市具有信息資源豐富、辦學條件優良等優勢,而省內院校具有文化底蘊深厚、師資力量雄厚、學習費用較低等優勢。
按照歷年來的經驗,省內高校不僅招生總量大,而且院校的優勢特色專業在省內的招生計劃數也是最多的。同時,省內院校在就業困難學生資助、社會實踐、就業推薦等方面也具有比較優勢,因此在省內上大學也是不錯的選擇。
用好征集志愿,或許可以“起死回生”
為了挽救高分考生的滑檔現象,按照我省規定,各批次錄取都會有征集志愿的機會,但很多家長和考生由于不了解,甚至誤解,反而與機會擦肩而過。
不少家長和考生會認為:院校沒招滿,肯定很少人報,也就是說某個專業肯定不受歡迎,因此,放棄征集志愿的機會。
其實,由于生源情況的變化,以及政策的變化,一些很好的高校和專業也會參加征集志愿。每年山西本科一批征集志愿的高校中不乏“211”高校,許多學校建校歷史悠久、師資力量雄厚。
另外,征集志愿招錄的人數一般在1—10人之內,不少考生覺得希望不大選擇放棄。楊懷珠老師說,考生一定要大膽嘗試,即使征集志愿中未被錄取,也不會影響下一批次院校的錄取。
除此之外,征集志愿還為部分線下考生提供了錄取可能。特別是二本批次,在征集志愿后,一些院校仍有生源不足的現象,這時,省招考中心會根據情況進行降分,重新征集志愿的錄取,考生一定要隨時關注相關信息,為自己贏得更多機會。
本站覆蓋全國各省市專本科院校及計劃外招生院校,匯總各校招生要求及專業信息,如您今年尚未被任何院校錄取,請自愿填寫下表,我們將在全國范圍內篩選適合您就讀的大學,安排校方老師與您溝通。即刻報名,圓大學夢!
報名咨詢電話:010-51291557
高校招生網
評論0
“無需登錄,可直接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