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擇校
政策解讀
010-51291557
客服熱線:8:00-20:00
多年來,中外合作辦學項目以其在國內讀書拿國外學歷等優勢備受考生和家長追捧。一般來講,中外合作辦學項目會比本校的錄取分數線低,學生想獲得國際教育經歷,又希望有國內名校光環傍身,便會考慮這些項目。
然而,面對眾多的中外合作辦學項目,該如何選擇卻成了一個難題。究竟什么是中外合作辦學?中外合作辦學分為哪些形式?畢業后能拿什么樣的學歷?如何查詢相關信息?填報的時候需要注意哪些問題?下面,我們就為您一一解答。希望對您選擇此類項目有所幫助。
一、什么是中外合作辦學?
中外合作辦學是指中國教育機構與外國教育機構依法在中國境內合作舉辦以中國公民為主要招生對象的教育教學活動。
需特別說明的是:中國教育機構沒有實質性引進外國教育資源,僅以互認學分的方式與外國教育機構開展的教育教學活動,例如一般的校際交流項目、外國大學預科班、雙聯學位、雙語授課項目、引進外國高校部分課程等,均不屬于中外合作辦學的范疇!
二、中外合作辦學有哪幾種形式?
從辦學形式來看,中外合作辦學有“中外合作辦學機構”和“中外合作辦學項目(專業)”兩種形式。
“中外合作辦學機構”是指經教育部批準的外國高校同中國高校在中國境內合作舉辦的以中國公民為主要招生對象的教育機構。舉例說明如西交利物浦大學、寧波諾丁漢大學、昆山杜克大學、上海交通大學交大密西根聯合學院、上海大學悉尼工商學院等這些就是以“中外合作辦學機構”的形式存在。
而“中外合作辦學項目”是指中外合作辦學者不設立專門的教育機構,而是直接在某個大學的某一學科或某個專業直接開展合作。像“復旦大學與法國里爾第二大學合作舉辦管理科學專業本科教育項目”、“華東理工大學與德國呂貝克應用技術大學合作舉辦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本科教育項目”等這些就是以“中外合作辦學項目”的形式存在。
三、從招生方式看,中外合作辦學有“計劃內招生”和“計劃外招生”,如何區別?
“計劃內招生”是納入國家普通高校招生計劃的統招生。考生必須填報高考志愿,并參加高考錄取,一般情況下,“計劃內招生”的中外合作辦學項目質量是有保證的。
“計劃外招生”是學校采取自主招生方式招收的學生。學生無須填報高考志愿,只參加學校自己舉辦的入學考試即可(一般會參考高考成績及英語單科成績)。先在中方學校修得相應學分,通過語言考試后再被合作學校錄取,畢業后獲得外方學校頒發的文憑。也就是說,“計劃外招生”的中外合作辦學項目,最終只能頒發國外學校的學位證書。而其中一些項目因沒有“境外學位授予權”,還可能導致學生拿到的國外證書無法得到我國認可。所以,如果考慮“計劃外招生”的考生家長一定要確認最終獲得的國(境)外文憑能否得到教育部認可。
對于高考考生來說,選擇“計劃內招生”項目最簡單、最保險的方法就是查看所在省當年下發的“招生專業目錄”。全部高考統招計劃都在其中,計劃內的中外合作辦學項目自然也包括在內。“招生專業目錄”還會注明招生計劃人數、相關招生錄取要求(如英語成績)和學費等。
而“計劃外招生”則需要到教育部教育涉外監管信息網(www.jsj.edu.cn)上查看了。
四、如果想了解更多關于中外合作辦學的各類信息,如何查找?
教育部中外合作辦學監管平臺,網址是:http://www.crs.jsj.edu.cn/
還有教育涉外監管信息網上也有,網址是:http://www.jsj.edu.cn/
五、中外合作辦學機構(項目)的培養模式有幾種?
中外合作辦學機構(項目)主要實行“2+2”分段培養模式,即學生一、二年級在國內院校學習,后兩年可自主選擇在國內院校或國外合作院校進行學習,所學專業并不改變;
但,也有一些中外合作辦學機構(項目)實行“3+1”“4+0”等培養模式,也就是有可能學生幾年都是在國內上課而不出國,只不過采用國外的教學計劃和考試方式,引進國外的原版教材及師資,教學模式與國外本合作院校保持一致。
六、中外合作辦學發放學歷學位證書有多種形式
同屬于中外合作辦學,中外合作辦學項目與中外合作辦學機構有許多不同。中外合作辦學項目中,學生在國內讀書期間,仍然會學習思修、毛概等課程,外語授課和外籍師資的比例也因項目不同而有所差別;中外合作辦學機構則相當于國外大學在國內開設的分校,整體教育西化的程度更為徹底。
中外合作辦學項目又分為學歷教育項目和非學歷教育項目,前者必須通過統招考試,填報志愿,畢業后分別獲得中外雙方學校頒發的文憑;后者則無須填報志愿,參加學校自己舉辦的入學考試,在中方學校修得相應學分,通過語言考試后再被合作學校錄取,畢業后獲得外方學校頒發的文憑。
報告顯示,2016年,中外合作辦學學歷學位認證總量中,博士層次認證為54份,為2015年的兩倍;碩士認證層次為5028份,占比59.2%;學士層次認證為3310份,占比39%;而高等教育文憑為97份,較2015年的159份,下降明顯。由此可以看出,隨著回國人數占留學人數的比例越來越大,家長和學生在意的也不僅僅是海外學習經歷,更看重能否拿到有含金量的學歷學位。
據了解,中外合作辦學項目發放學位證書最常見的幾種方式是:中方發本科畢業證書、學士學位證書,外方發放學位證書;另一種則是常說的“計劃外招生”,即該項目是針對計劃外招生或者該項目實行自主招生,畢業生將拿到國外的學位證書,但是無法拿到國內的學歷證書;還有一種,則是畢業生只拿到中方院校頒發的學歷學位證書,但外方只開設一個寫實性證書,不具備學歷和學位的證明資格。
需要注意的是,一些外國私立院校頒發的文憑是不受當地國家教育部門的認可的,這類證書回到國內也往往無法被認證。
七、中外合作辦學有什么好處?
(一)中外合作辦學使不出國留學成為可能。中外合作辦學引進境外教育資源,開展教學活動,頒發境外學歷證書,學生不出國即可接受境外教育。
(二)雖然中外合作辦學費用很高,但相對留學來說已經低不少了。中外合作辦學開辟“不出國留學”途徑,節約了很大的教育支出。
(三)中外合作辦學在教學環境、培養模式等方面與傳統專業有較大不同,引進國外優質教育資源,課程設置大多與國外課程緊密接軌,部分中外合作辦學機構的師資、教材均來自國外,有利于學生接受中西方文化的教育,豐富其文化知識結構。
(四)中外合作一般會重視加強學生的語言素質和口語訓練,對學生一般都有語言能力的要求。部分課程教學采用外方合作院校原版教材,配備國外師資,實施雙語教學,會極大的提高學生的外語水平。
(五)如果將來有出國打算的話,中外合作辦學作為一個過渡階段會為出國深造提供很大的優勢,特別是申請相應的國外大學的碩士相對容易。
(六)對很多大學來說,確實中外合作專業要比別的專業可能分數稍微低一點。
八、如果就讀中外合作辦學,應該關心的主要問題有哪些?
根據中外合作辦學的相關情況,在就讀中外合作辦學時,建議特別關注和認真了解以下六個方面的情況:
(一)關注所就讀的中外合作辦學機構或項目是否是經過合法審批。最主要的是要查看辦學者是否能提供審批部門所頒發的同意其辦學的文件。其中,新批及已完成復審省市通過復審的本科以上中外合作辦學機構與項目(包括內地與港澳臺地區合作辦學項目與機構)名單,目前已通過教育部中外合作監管工作信息平臺、教育部網站、教育部教育涉外監管信息網(www.jsj.edu.cn)予以公布。可通過登陸以上網站查看相關信息確認所就讀的中外合作辦學機構與項目是否合法。
(二)關注實際辦學情況,尤其是教育教學質量高低。應通過向在讀學生詢問等多種方式了解實際辦學情況。在質量方面要關注決定與影響中外合作辦學質量的幾個關鍵因素,如,學生入學標準;師資配備情況,包括是否配備了一定數量和比例的比較好的外方教師;教授什么樣的課程;在什么地方辦學,有無很好的教學環境和條件,有沒有足夠的圖書館、實驗室,操場等教學輔助設施可供使用等等。另外,要關注和了解畢業生(如果已有畢業學生)的就業情況,除了解就業率,還應該關注畢業生到哪些單位、公司工作,必要時向相關單位確認有關信息。
(三)關注學校的招生宣傳與實際辦學情況是否一致。重點考察學校招生宣傳中的辦學地點、辦學特點、師資教學情況、收費項目與數額(須由中外合作辦學所在地省政府批準)、招生人數等情況。
(四)關注招生標準。按照規定,實施我國高等學歷教育的,須按照同地區同批次計劃內錄取,降低批次錄取是違反國家規定的。實施外國教育機構學歷、學位教育的,其錄取標準應當不低于外國教育機構在其所屬國的錄取標準。一般來講,錄取標準比較低,錄取學生的水平參差不齊,辦學質量很難保障。錄取標準高,辦學質量才有可能更好。
(五)關注招生計劃。按照規定,頒發中國高等學校學歷學位的中外合作辦學招生必須納入國家高等學校招生計劃。而實施實施外國教育機構學歷、學位教育的,也由國家教育主管部門核定了相應的招生計劃數。
(六)關注中外合作辦學的評估和認證情況。教育部在加強中外合作辦學管理,規范合作辦學秩序,提高辦學質量,維護就學者利益的工作措施中,開展辦學評估和加強合作辦學證書頒發的認證是兩項重要舉措。可通過教育部設立的中外合作辦學信息平臺中所公布的關于這兩個方面的內容,進一步了解合作辦學機構或項目的評估和認證信息,以做出更恰當的就學選擇。
九、中外合作辦學還可能有哪些誤區?
誤區一:留學預科也是中外合作辦學
"留學預科"這個辦學概念在中國也有近十年的歷史了,對于中國自費留學市場的推動作用和促進"理智留學"是有其積極作用的。但是,無論是從教育本身還是中國官方的觀點看,"留學預科"都不能稱作貨真價實的"中外合作辦學",兩者的核心區別在于,"留學預科"是屬于學歷教育前的一種"留學預備培訓課程",后者是完全的"學歷教育"。此外,目前有很大一部分"留學預科"項目是由留學中介機構作為實際的"操盤手",高校承辦"留學預科"項目只是一個幌子或者只投入了極為有限的資源,高校在一定程度上成為了披著合法外衣的"院校留學中介"。盡管"留學預科"不失為留學之前的有一定價值的準備,但是選擇"留學預科"時不可輕信所謂的"留學直通車"、"留學綠色通道",學完"留學預科"也不能天然地確保學生接受"學歷教育"并獲得學位的目標能夠達成。
誤區二:就讀中外合作辦學就能出國或者有好工作
中外合作辦學項目(或機構)的主辦方高校都可能為學生提供出國深造的機會,但是如果僅僅將就讀中外合作辦學當做出國的跳板是不盡科學和理智的。在當前的就業大環境下,中外合作辦學也不可能保證其畢業生就一定能在就業市場上成為贏家。如果辦學方確實遵循了"引進國外優質教育資源"、切實貫徹了"國外先進教育理念和教學方式",而學生又能夠適應這樣的轉變,那么經過幾年的學習,學生的確有望被塑造為一個有別于"中式教育"的產品,自然在就業市場上具備相當的競爭力。
報考建議:按需報考即可,市場需求和個人能力比文憑“含金量”重要
教育部留學服務中心認證處處長柳緒燕指出,家長和學生在有意向報考合作辦學項目之前,可以登錄教育部中外合作辦學監管工作信息平臺,平臺上清楚羅列了教育部認可的合辦項目和院校機構。同時,一些已經停辦的合作辦學項目也在該網站有公示,家長學生應注意甄別。
而關于合作辦學項目的學位含金量,柳緒燕則建議學生按需選擇,每個國家的教育體系不同,有的院校辦法國家文憑,有的頒發校頒文憑,拿著前者的就業面更廣,但并不能說后者的含金量就很低。“學生最終還是要拿著文憑到市場上去找工作,市場上有需求,用人單位認可就可以。有些校頒文憑的項目如果真的想讀,最后能找到工作也是可以的。”柳緒燕指出,“但是類似公務員這種職位,就必須要出示國家認證的學歷,還是需要國頒文憑的。”
在某證券公司做HR的楊先生表示,中外合作辦學項目畢業的學生,只要能夠拿到國家認證的學歷學位,他們都會接受,因此不存在含金量低的問題。“關于文憑,我們還是一視同仁的,看重的是個人素質和專業能力。”
本站覆蓋全國各省市專本科院校及計劃外招生院校,匯總各校招生要求及專業信息,如您今年尚未被任何院校錄取,請自愿填寫下表,我們將在全國范圍內篩選適合您就讀的大學,安排校方老師與您溝通。即刻報名,圓大學夢!
報名咨詢電話:010-51291557
高校招生網
評論0
“無需登錄,可直接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