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擇校
政策解讀
010-51291557
客服熱線:8:00-20:00
“根據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提出的‘義務教育免試就近入學,試行學區制和九年一貫對口招生’要求,北京市將進一步推廣學區化管理。”北京市教委委員、新聞發言人李奕同時表示,由于各區縣的教育發展情況不同,今后還是以各區縣自身為主體,確定實行學區制的模式和進度。
相較于北京,有的城市學區制改革雖然起步較晚,但力度毫不遜色。在分析研究了武漢、杭州、上海等地的學區化管理模式后,西安市的“大學區管理制”改革率先在4個城區試點,共有283所中小學組建成為72個大學區。2013年春季,在西安全市13個區縣及灃東新城全面推行改革工作,全市1788所中小學共組建416個大學區。當年秋季,全市1295個幼兒園組建303個大學區。至此,學區化管理在西安市實現基礎教育階段全覆蓋。
陳如平認為,學區制在人口稠密的城市中心區域最能體現價值。學區劃分的主要原則是“合理規劃,科學布局”,通常以街道為單位,按照高低搭配的原則,根據學區內戶籍人口、常住人口規模以及生源結構進行劃分,通常以一到兩所優質校為核心,配以幾所普通校或薄弱校,滿足不同學生的入學需求。
“要實現學區制效用的最大化,就要在全國范圍內進一步統一義務教育學校建設標準,從學區開始,擴大到在區域內統一義務教育校長和教師等教育資源的配置,統一實施教學研究和管理、統一財務核算、統一考核評價。”吳霓建議,在此基礎上,拓展到區域范圍內,在城鄉之間學校建立學區,協調城鄉教育發展,縮小城鄉教育差距。
范先佐指出,采取學區化管理,通過學區內的優質學校帶動薄弱學校的發展,能在一定程度上促進教育均衡,但他同時認為,這是治標不治本的方法,要根本解決擇校熱,必須將優質教育資源的“蛋糕”做大。
“怎么做大?就是要加強薄弱學校建設。薄弱學校差在哪里?一是校長領導力欠缺,二是學校辦學條件差,三是師資水平低,而這三點又導致學校生源質量差。因此,要實現優質均衡,必須注重薄弱學校上述三方面的建設。”范先佐表示。
在西安,優化配置教師資源同樣是推行學區制改革的重要方面。西安市制定印發了《西安市推進大學區教師交流工作實施意見(試行)》。碑林區、新城區、蓮湖區等區縣制定了統一教師交流暫行辦法,相繼制定了《學區長和副學區長年度考核暫行辦法》、《大學區教師流動制度》等管理辦法,進一步優化學區長學校的教職工編制,配強學區管理層力量,提升管理水平,要求在編教師全部納入交流范疇,確立了關系隨轉、校際協作、跨校兼課、學術研討、名師引領、校際跟崗等6種交流形式,并注重發揮名師的示范引領作用,帶動中青年教師專業成長。目前,全市有8240人次參與大學區教師交流。
西安市鐵五小學大學區剛成立時,6所成員校各具特色,但校際之間在辦學規模、師資力量和管理機制等方面存在不小差距。經過積極探索,該大學區率先在全市嘗試大學區“緊湊型”管理模式,中鐵小學、祭臺小學合并為鐵五二小;在教育質量管理方面,初步形成了大學區教學“體系化質量管理模式”;在師資管理方面,構建了“交流、培養、提高”為主要內容的教師隊伍研修模式;在素質教育方面,搭建起學生綜合素質展示平臺。在學區校長們的共同努力下,如今6所學校均發展態勢良好。
西安市教育局有關負責人表示,經過3年實踐,區域教育資源均衡發展步伐明顯加快,優質教育資源總量日益壯大,基礎教育整體水平明顯提高,切實緩解了區域內擇校熱問題。“2014年,我們將繼續深化大學區管理制改革,鼓勵在全市范圍內探索組建跨學段、跨區域、跨體制的集團化或聯盟學區組織。以城市帶動農村,逐步實現教育資源由小區域均衡向大區域均衡的過渡,不斷擴大優質教育資源的帶動輻射效能。”這位負責人說。
“未來學區制要制度化、科學化,既要根據經濟社會和城市發展進行動態調整,又要保持相對穩定;既要嚴格執行既定管理制度,又要適當增加選擇性,扶持和鼓勵發展優質民辦學校,滿足家長和學生的選擇要求。”在吳霓看來,教育領域的均衡發展一定是建立在多元成才觀基礎上的,對現有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化和完善。“改革必須不斷深化,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我們永遠在路上。”這個判斷對已經進行了20多年探索的學區制改革尤為適用。
本站覆蓋全國各省市專本科院校及計劃外招生院校,匯總各校招生要求及專業信息,如您今年尚未被任何院校錄取,請自愿填寫下表,我們將在全國范圍內篩選適合您就讀的大學,安排校方老師與您溝通。即刻報名,圓大學夢!
報名咨詢電話:010-51291557
高校招生網
評論0
“無需登錄,可直接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