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擇校
政策解讀
010-51291557
客服熱線:8:00-20:00
北京大學創辦于1898年,初名京師大學堂,是我國近代第一所國立綜合性大學,當時既是中國的最高學府,也是中國最高的教育行政機關。1912年5月,京師大學堂改名北京大學,著名的教育家、啟蒙思想家嚴復出任北京大學第一任校長。1916年12月,蔡元培先生出任校長,實行“兼容并包、思想自由”的治學理念,在學術和思想上將北大造就成中國首屈一指的大學。
中國語言文學類(本科類)
中國語言文學系(中國語言文學類) 北大中文系是中國最早建立的中文系,目前也是全國中文學科中規模最大、學科最全、總體實力最強的系,同時也是北大文科歷史悠久的名牌大系。
本系本科設4個專業:中國文學、漢語語言學、古典文獻學、應用語言學(中文信息處理),是教育部最早確認的國家級人才培養基地。全系擁有7個博士點:古代文學、現當代文學、文藝學、漢語言文字學、古典文獻、比較文學、語言學,11個碩士點和一級學科博士后流動站。全系97名教授、副教授,其中有47名具有博士研究生指導資格的教授,是北大文科院系中教授和博士導師數量最多的院系。平均每5個本科生擁有一位專業導師。
中文系教學和科研并重,目前有5個研究所,4個研究中心,一個文科實驗室,2個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古典文獻、漢語語言學);尤其值得提及的是,本系擁有 6個全國重點學科(二級學科),包括中國古代文學、中國現當代文學、漢語言文字學、中國古典文獻學、語言學與應用語言學、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一個系同時擁有6個重點學科,全國獨此一家。應該說,無論從學科建制、學術基礎、師資力量、研究環境還是學習氛圍來講,都具有整體領先的優勢。在2004年的一級學科評估中,北大中文系名列全國第一。
由于中文系本科多數學生畢業后將進入研究生階段深造,因此,中文系本科各專業的學生在校四年期間,要求系統掌握本專業的相應基礎知識、基礎理論,初步具備進行專業研究或從事相關領域工作的能力,同時具備較高的整體文化素養,有堅實的文史基礎和寬廣的文化視野,有過硬的語言文字能力和較高的外語水平,有不斷獲取新知識和適應新情況的能力。
中文系應用語言學專業(與信息科學技術學院聯合培養)兼收理科學生,著重為國家培養語言文字信息處理方面的專門人材。
中文系目前是按全系大專業招生,前兩年不分專業。第四學期開始由學生根據自己的志趣報名選擇專業,本系充分考慮學生的志愿,并按照上述四個專業的知識結構要求,安排同學從第三學年開始進入不同的專業學習。同學本科畢業之后,僅在本系就有古代文學、現代文學、當代文學、民間文學、文藝理論、比較文學、現代漢語、古代漢語、語言學、應用語言學(中文信息處理)、文獻學、文字學等23個可供選擇的研究生專業方向,通過免試推薦和報考的方式獲得繼續深造機會。
百年學術,薪火相傳。從京師大學堂的“中國文學門”開始,北大中文系歷經多次學科調整和系名更迭,但嚴謹求實、守正創新的學風理念始終如一。歷史上,嚴復、陳獨秀、魯迅、胡適、沈從文、王力、游國恩、吳組緗等眾多大師名家任教于此,秉承“鐵肩擔道義,妙手著文章”的人文信念和學術理想,為學科建設、學術傳承、文化進步乃至民族發展做出了卓越的貢獻。每一個在北大中文系求學的學子,不僅可以浸潤陶冶于前輩學者的人格魅力和學術積淀,更可真切地感受袁行霈、嚴家炎、陸儉明等當代名師和一大批有為中青年學者的個性風采,得到知識和思想的雙重滋養。
北大中文系的本科教學非常注重打基礎,資深教授主講低年級基礎課是堅持多年的傳統。多學科多層次辦學的結構完整合理,為本科開設的選修課門數之多居各校中文系之冠,其中部分還是國家級精品課。本系所屬多家教學研究機構,包括一些國家級的研究中心,都承擔有面向本科教學的任務,為同學的發展提供了廣闊的空間。本科課程全面打通,拓展學生知識面,到高年級自由選擇專業,因材施教,為學生自主學習和個性發展創造充分的條件。中文系學生都是來自全國的青年才俊,最多年份一屆有7名省級文科狀元跨進本系的大門,此外每年均有幾十個國家上百名留學生在本系求學,每學期都有幾十名國內外著名的學者前來講學,形成持續不斷的帶有國際化特點的非常活躍的學習環境。同學還可以通過本系與歐美、日本、東南亞等國外名校和港臺著名大學的聯合培養計劃,獲得各種出國出境交流學習和深造的機會。此外,大多數同學在學期間都有獲得各種獎學金、助學金和科研基金的機會。
本系90%以上的本科畢業生都可獲得免試推薦本校(包括本系和外系)以及清華、復旦、南京大學等名校研究生的資格。出國深造也是有興趣和有志向同學畢業之后的重要選擇之一,眾多同學去了哈佛、耶魯、加州大學、普林斯頓、康奈爾、芝加哥等世界著名大學,他們的知識功底和刻苦精神在歐美等地的世界名校中享有良好聲譽,許多國外大學都樂于接受北大中文系學生。愿意就業的學生就業情況良好,近年就業率在100%到98%之間,高于全校平均水平,甚至超過一些應用型熱門專業。同學在擇業方面也有較大的選擇范圍,可以去國家黨政機關、科研部門、新聞媒體、出版機構、廣播影視機構、地方高校、軍隊、企業等等,中文系畢業生以其“名牌”聲望,加上扎實的基礎和全面的素質,受到了用人單位的普遍認可和歡迎。隨著我國加入世貿,中文信息處理、中國文化研究和對外漢語教學人才急需,北大中文系的畢業生為很多機構和部門所看好。
北大中文系還以其優秀的學生社團和豐富的文體活動聞名遐邇。如五四文學社、我們文學社、科幻協會、現代音樂協會、整體健康協會等學生社團和《啟明星》、《北社》等學生刊物,蜚聲燕園,在全國高校也有影響。一年一度的未名詩歌朗誦會和中文系學術文化節等活動,吸引校內外的眾多關注,而在北大每年的歌詠比賽、文藝匯演和運動會等常規活動中,中文系也都踴躍參加,不斷展現本系的風采。更有本系特色的是,每年都為從事古典文獻、方言和民間文學考察研究的學生組織各類實習活動,東抵蘇杭、西至敦煌、南下桂林、北上興安嶺等等,在培養實踐能力的同時,也為同學提供了游歷祖國大好河山,獲得寶貴人生體驗的機會。
鳳棲于梧,魚游于淵。北大中文系以其獨特的魅力和優越的條件,吸引著一批又一批的優秀學子加入其中。親愛的考生!我們真誠地期待在2006年的金秋,你能夠前來和我們一同收獲成功、分享喜悅!
英語(本科類)
英語語言文學系
一種語言乃是一個世界。在未名湖畔學英語,就是要走入一個由英語語言、文學和文化構成的豐富多彩的世界。 我們成長在中文的世界里,世界在我們眼里是中國人的世界,當我們觀察這個世界的時候,我們處在中文的籠罩之下,看到獨屬于這個民族的一些特質。而如果說中國人仍可以通過學習中文來增加文化自知,那么,學習英文則可以使自己在那些由羅馬字母壘起來的句子里發展出不同的眼光,看見不同的世界。當我們能夠在兩個世界之間自由穿梭時,我們會發現世界的豐富遠超過自己的想象,渺小的自我被置入一個大的精神空間,被嵌入深厚的歷史層面中。這些都不是僅僅把英語當作簡單的工具所能得到的。 為實踐我們的教育理念,英語系不僅強調過硬的基本技能,也注重專業學科的基礎學術訓練,所開設課程包括英語精讀、寫作、視聽、口語、口譯、筆譯以及一整套涉及文學、文化、語言學、人文思想、宗教與神話、電影與戲劇實踐等方面的專題課程。我們對自己的畢業生有如下期待:具備良好的專業英語素質,對歐美文化有深層了解,具有開闊的視野和一定的人文素養。我們認為這樣的本科畢業生無論在就業、上研或出國發展等方面都有較好的適應性,不僅在本專業領域,也包括在其他專業領域,都可以繼續深造和發展。北京大學文理并包的教育特點、各學科間的交叉互補、靈活的選課制度以及豐富的校園文化活動等因素更有助于我們實現自己的抱負。
俄語(本科類)
俄羅斯語言文學系
俄羅斯語言文學系的前身是1920年北京大學設立的俄文系。1952年,在著名翻譯家、教育家曹靖華的主持下,北京大學正式成立俄羅斯語言文學系。曹靖華教授為第一任系主任。 1978年我系被批準建立碩士學位授予點,1990年被批準建立博士學位授予點。俄語系師資力量雄厚,現有在職教學科研人員19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15人,講師1人,獲得博士學位的教師15人,在校本科生、碩士生、博士生總數120人左右。 俄語系為本科生開設的課程有:基礎和高級俄語、俄語寫作、語法、視聽說、修辭、口譯、新聞聽力、翻譯等語言類課程;俄羅斯文學史、文學選讀、俄羅斯國情、俄羅斯藝術史、文學翻譯、俄國作家創作專題研究、俄羅斯社會思想史、民間文學、俄羅斯文學與音樂、民俗民情、大眾傳媒與政治等文學文化類課程。 本系畢業生遍布文化部、中聯部、外交部、教育部、新華社、中國國際廣播電臺、商務部及所屬各大公司和駐外辦事機構,商務印書館、高等教育出版社、人民畫報社、人民文學出版社等各出版機構。許多高等院校均有我系的畢業生從事俄羅斯語言文學文化的教學、研究和翻譯等工作。
德語(本科類)
德語語言文學系
涵英哺華,薪火傳承。作為我國同學科中設立最早的專業之一,北京大學外國語學院德語語言文學系擁有全國一流的師資力量。目前有12名教師,其中教授3名,副教授4名,講師5名,獲得國內外著名大學博士學位者9名。既有學養深厚的知名學者,又有出類拔萃的青年骨干。教學成就和科研成果累累,備受國內外同行稱道。同時還長期聘請有教學經驗豐富、治學態度嚴謹、學識深廣的德語國家文教專家。 德語系致力于全面系統地培養、訓練學生的德語語言能力,向同學們講解、傳授德語國家語言、文學、文化、社會、歷史等方面知識,開拓視野,啟迪思考,注重素質教育,強調人文思想,旨在將同學們培養成為高水平的德語語言人才和德語國家社會文化歷史專家。目前,德語系本科畢業生主要就業方向為國家各大部委、科研機構、高等院校、國內外大型企業等。愿意繼續深造的學生,還可在本系攻讀碩士、博士學位。各方面表現突出的研究生,可經學校選拔、國家教育部派遣,享受中、德大學聯合培養獎學金,去德國學習。
法語(本科類)
法語語言文學系
“法語是世界上最美麗的語言”。當都德在《最后一課》中寫下這樣的詞句時,其中所表達的不僅是熱愛祖國、熱愛民族語言的情懷,也是法蘭西語言具有無窮魅力的事實。啟蒙哲學家的思想、法國大革命的理念、雨果的浪漫詩篇、巴爾扎克的《人間喜劇》、普魯斯特的《追憶似水年華》,就是借助這樣的語言從法國走向世界、從過去流傳到今天。在全球文化交流日益頻繁的21世紀,作為聯合國的工作語言之一,優美且謹嚴的法語仍是莘莘學子心向往之的一門學科。 在中國,學習法語的最好場所無疑是北京西郊的燕園。北京大學法語語言文學系的前身是1919年北京大學設立的法文科,1999年起更名為法語語言文學系,簡稱法語系。本系是國內同學科中最早設立碩士點(1956)和博士點(1987)的單位之一,目前擁有全國一流的師資力量。在這個由14人組成的精干的教學科研集體中,有教授4人,副教授8人,講師2人,另長期聘用兩位法國專家。既有學養深厚的知名學者,又有出類拔萃的青年骨干。科研碩果累累,備受同行稱道。近年來,不僅編寫了多部優秀教材,而且發表了令人矚目的學術著述,翻譯了大量文學名著,并參加了《二十世紀歐美文論叢書》、《新編歐洲文學史》、《法蘭西思想文化叢書》等重大科研出版項目。 法語系致力于學生全面系統的法語技能訓練以及法國文學文化、法語國家人文歷史知識的傳授,培養了一批批高水平的法語人才。目前該系本科畢業生的主要就業渠道為國家機關、三資企業、高等院校、科研機構等。愿意繼續學習的學生可選擇語言、文學、翻譯、文化等方向攻讀本專業的碩士、博士學位,其中一部分可納入中法大學合作培養博士計劃。各方面表現突出的學生可經學校選拔、國家教育部公派或參加法國相關學校在中國的選拔考試,享受中、法政府獎學金或法國相關學校獎學金,赴法國進一步深造。
西班牙語(本科類)
西班牙和葡萄牙語言文學系
西班牙和葡萄牙語言文學系前身為北京大學西方語言文學系的西班牙語專業,創建于1960年,1999年改稱西班牙語言文學系,2005年更名為西班牙和葡萄牙語言文學系,簡稱西葡語系。現有教師10人,其中副教授3人,講師5人,助教2人。此外,還常年聘有外籍教師2人。本系是西班牙語言文學專業博士點之一,有博士生導師2人,均為在西班牙和拉丁美洲文學教學和研究方面成績卓著的專家。 該系本科專業旨在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的外語人才,為我國外交、對外經濟貿易、對外文化交流、新聞、出版以及中外合資企業等各個領域輸送合格的外事工作人員,包括口譯、筆譯和從事研究工作的專業人才。西班牙語和葡萄牙語的語言教學立足于聽、說、讀、寫、譯等方面基本功的訓練,使學生掌握基本語法及實際應用語言的能力。本專業還開設有西班牙歷史文化概論、拉丁美洲文化概論、西班牙文學史、葡萄牙文學史、拉丁美洲文學史,外報外刊選讀等課程。 學生可根據自己的興趣和能力選修其他系科的課程,或攻讀輔修專業。少數學生在畢業時還選擇了攻讀諸如法律、經濟、國際關系、國際政治等專業的研究生。 除本科教育之外,我系每年還招收4至5名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主要為西班牙和拉丁美洲文學,學制為3年。本科生中的優秀學生在畢業時,有機會被免試推薦為研究生攻讀碩士學位。 雄厚的師資、嚴謹的作風、寬松的學術環境,使北京大學西葡語系的畢業生在知識結構上表現出明顯的優勢,在實際工作中表現出較強的思辯能力和綜合能力,有巨大的潛力和廣闊的發展空間,因而,在擇業時有更多的機會。
阿拉伯語(本科類)
阿拉伯語言文化系
阿拉伯語言文化系的前身是原東方學系阿拉伯語言文化專業,建立于1946年,是中國高校建立最早的阿拉伯語專業。半個多世紀以來,積累了豐富的阿拉伯語教學經驗和雄厚的師資力量。現有教授2人、副教授7人、講師3人,有本科、碩士、博士三個教學層次和阿拉伯語言、阿拉伯文學及阿拉伯伊斯蘭文化等教學和科研方向。 阿拉伯語是聯合國工作語言之一,通用于西亞北非20多個國家和地區。該地區在古代曾產生輝煌燦爛的阿拉伯伊斯蘭文化,對世界文明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目前,中國與阿拉伯世界各國的友好合作關系正在政治、經濟、貿易、文化交流各個方面迅速發展,并且有著廣闊的前景。 阿拉伯語系本科階段的學制為4年,培養的學生要求專業阿拉伯語在聽、說、讀、寫、譯五方面具有扎實的基本功和良好的漢語基礎以及寬廣的知識面和良好的素質。學生除了接受全面系統的阿拉伯語語言訓練外,還要完成英語、計算機等全校性必修課,同時還要選修本系開設的阿拉伯文學、阿拉伯歷史文化、阿拉伯世界現狀以及其他院系開設的漢語、中國文學、外國文學及相關的或學生感興趣的社會科學和人文科學等方面的課程。 學生畢業去向一般為外交部、文化部、新華社等國家機關、涉外機構、涉外企業、科研單位、高等院校和攻讀碩士、博士學位。
日語(本科類)
日本語言文化系
日本語言文學專業正式成立于1946年(1987年更名為日本語言文化專業),為我國高校中最早的日語專業,也是我國最早一批的日語語言文學碩士點(1978年),1986年成為我國第一個日語語言文學博士點。 日本語言文化系下設日本語言教研室和日本文化教研室,共有18名專職教師,均有長期在日本留學或進修的經歷,其中有12人獲得博士學位。曾有徐祖正、陳信德、劉振瀛等名師在北大日語專業執教。幾十年來,北大為國家培養了大批優秀的日語人才,國務委員唐家璇、前駐日大使徐敦信。
朝鮮語(本科類)
朝鮮/韓國語言文化專業始創于1946年,是我國相關學科中最早建立的專業。該專業現有教授3人、副教授3人、講師2人。為本科生開設的課程主要有基礎朝鮮/韓國語、朝鮮/韓國文學史、韓國文化史、朝鮮半島概況、朝鮮/韓國語視聽說、韓國報刊選讀、朝鮮/韓國語語法、朝鮮/韓國語泛讀、漢朝(朝漢)翻譯等20幾門課程,并為碩士研究生設立了朝鮮/韓國語言、文學、文化、以及比較語言學等4個研究方向。目前在校本科生有60多名,研究生近20名。該專業創建50多年來,為國家各部委、大專院校、新聞單位、外企培養了600余名人才,其中不少人已經成為我國外交、外貿、文化、教育和新聞等相關領域的業務骨干。該專業還編輯出版了《基礎朝鮮語教程》等20多種教材和《朝漢詞典》、《漢朝詞典》等工具書,在國內外學術刊物上發表了150多篇論文,出版了幾十本專著及翻譯作品。該專業設有藏書量達幾萬冊的朝鮮/韓國文圖書室。專業教學實力雄厚、教學經驗豐富,并常年聘請韓國、朝鮮教授來校任教。該專業在教學方面以培養學生聽、說、讀、寫、譯為基本出發點,全面訓練、提高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以適應社會需求。該專業和韓國、朝鮮的不少大學有著密切的交流關系,共同辦學,除每年有經常性的互訪及學術交流外,還選派部分學生到韓國、朝鮮留學深造,培養出了大批優秀人才。 外機構、涉外企業、科研單位、高等院校和攻讀碩士、博士學位。
印地語(本科類)
該專業屬于1946年創立的印度語言文學學科的一部分,其前身是1942年于云南建立的東方語言專科學校中的印地語科,1949年并入北京大學。印地語是印度的國語,是印度憲法規定的官方語言之一 (另一種為英語),以其為母語的人口約有4-5億。建立至今,該專業已經培養了400多名本科生(包括10多名留學生),100余名專科生,40多名碩士和博士生。他們在科研、教育、外交、文化、新聞、經濟等各個方面為國家建設、中印文化交流和中印兩國友好關系的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在教學方面,本專業不僅注重印地語、英語兩門外語的語言教學,也重視學生對印度及整個南亞地區的整體知識的學習,還積極鼓勵學生選修第二學位,重視對學生實際應用能力的培養。在科研方面,該專業已出版了基礎語言教程、文學史、語法、辭書、專著、譯著等幾十種教材、工具書和科研著作。
該專業是第一批公布的國家重點學科"印度語言文學"學科的一部分,是我國最早建立的碩士點和博士點"印度語言文學"學科點的一部分,是2002年國家評選出的重點學科"印度語言文學"學科的一部分。該專業致力于培養能從事外交、外貿、國際文化交流、涉外企業管理、新聞、旅游、外語教學和國際問題研究等工作的德才兼備的應用型人才。根據印度及南亞各國的實際情況,該專業印地語、英語并重,要求學生扎實地掌握印地語語言和能勝任實際工作的聽、說、讀、寫、譯技能,具有較高的英語實際應用水平,對印度和整個南亞的社會、歷史、文化、政治、經濟、現狀等有較廣泛的了解,對中國和世界文化有較廣博的知識,具備較強的適應不同社會職業需要的能力。
緬甸語(本科類)
緬甸語言文化專業始建于1949年,目前有教授、副教授和講師各一人。該專業至今培養了200多名本科生、20多名碩士研究生和3名博士生。目前他們分別在外交、文化、新聞、經貿、安全、高教、廣播等領域或國內外公司任職。該專業旨在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的、掌握緬甸語言文化基礎理論、知識和技能的專門人才。本科生在校四年, 除了全面系統地掌握緬甸語言的聽、說、讀、寫、譯等方面的技能以外, 還要學習緬甸概況、文化、文學、政治、歷史等方面的知識, 以便適應多方面的需求。該專業面向本科生、研究生開設了緬甸語言、文學、文化、歷史、現狀、經濟等20多門課程, 編撰出版了《緬漢詞典》、《簡明緬漢、漢緬詞典》、《基礎緬甸語教程》、《緬甸文學史》、《緬甸語概論》、《緬甸語口語教程》、《緬甸文化綜論》等多種辭書和教材。
新聞傳播學類(本科類)
新聞與傳播學院(新聞與傳播學類) 北京大學是“中國新聞學和新聞教育之搖籃”。早在1918年北大就開設了中國歷史上第一門新聞學課程,建立了中國第一個新聞學研究團體"北京大學新聞學研究會",由校長蔡元培親任會長。北大出版了中國第一本新聞學著作,創辦了中國第一份新聞學期刊。以北大為中心的新聞學研究和新聞教育活動,為中國新聞學研究和新聞教育的發展奠定了基礎,書寫了中國新聞史上輝煌的一頁。建國后,北大兩度在全國率先開辦新聞專業,為國家輸送了大量優秀人才,這一時期的畢業生大都成為我國新聞教育和新聞戰線的骨干力量。
新聞與傳播學是文理結合的交叉學科,北大文理學科齊備,具備全國一流、得天獨厚的綜合學科環境,為培養信息時代新聞傳播人才提供了豐富的學術資源和技術保證。此外,北大在國內外的學術地位和頻繁的國際交流為我們的新聞傳播教育走向世界創造了十分有利的條件。北京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的辦學宗旨是:面向世界,面向新時代,為社會培養具有較高政治和文化素質、通曉網絡技術、精通外語、具有現代管理觀念的新一代高級新聞與傳播人才。
新聞與傳播學院下設四系、三所、二室:新聞學系、傳播學系、廣告學系、新媒體與網絡傳播系;新技術出版研究所、現代廣告研究所、媒體與傳播研究所;多媒體實驗室、影視制作室。教學和研究領域包括新聞學、傳播學、國際新聞、國際傳播、廣告、編輯出版、大眾媒體、網絡傳播、廣播影視、跨文化交流等學科。學院設有4個學士點、2個碩士點(新聞學、傳播學);4個博士研究方向(國際傳播與文化交流、中外媒體研究、國際新聞、全球化與大眾傳播)。
學院注重培養具有國際意識的復合型人才,與世界著名大學開展學術交流,建院以來已經多次派學生赴丹麥、新加坡、日本、德國、美國、香港等國家和地區學習和實踐。學院畢業生的工作單位主要是國內外著名媒介機構、知名企業、國家機關、文化傳播機構、大專院校和研究機構。
新聞與傳播學院有四個本科生專業:新聞學專業,廣告學專業、編輯出版學專業、廣播電視新聞學專業。新聞與傳播學院本科生按學院招生,入學一年半后按志愿和考核成績選擇專業。
新聞學: 包括新聞學、國際新聞、廣播電視新聞、網絡新聞等專業方向,旨在培養掌握國家政策法規,具備系統的新聞理論知識與網絡時代的傳播技能,具有寬廣的文化與科學知識,能在新聞媒體、出版、宣傳等部門從事編輯、記者與管理工作的高級專門人才。
廣告學: 注重基礎知識與廣告實務教學的結合,廣告專業課教學和相關學科教學的結合,校內教學與校外實習的結合,使學生既提高整體素質,又能掌握廣告的基本知識和技能,成長為復合型、國際性的廣告專業人才。
編輯出版學: 培養具備編輯出版理論知識和專業技能,熟練地掌握現代信息傳播技術,具有全面素質的網絡時代新型編輯出版人才。
廣播電視新聞學: 培養具備系統的新聞傳播理論知識與廣播電視專業技能、寬廣的文化與科學知識,熟悉我國新聞與傳播政策法規,能在廣播電視等新聞與宣傳部門從事編輯、記者與管理等工作的廣播電視新聞學高級專門人才。
本站覆蓋全國各省市專本科院校及計劃外招生院校,匯總各校招生要求及專業信息,如您今年尚未被任何院校錄取,請自愿填寫下表,我們將在全國范圍內篩選適合您就讀的大學,安排校方老師與您溝通。即刻報名,圓大學夢!
報名咨詢電話:010-51291557
高校招生網
評論0
“無需登錄,可直接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