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擇校
政策解讀
北京化工大學怎么樣?
北京化工大學一、學校概況 北京化工大學 創辦于 1958 年,原名北京化工學院,是新中國為“培養尖端科學技術所需求的高級化工人才”而創建的一所高水平大學。作為教育部直屬的全國重點大學,國家“ 211 工程”和“優勢學科創新平臺”重點建設院校,肩負著高層次創新人才培養和基礎性、前瞻性科學研究以及原創性高新技術開發的使命。 北京化工大學經過半個多世紀的建設,已經發展成為理學基礎堅實,工學實力雄厚,管理學、經濟學、法學、文學、教育學等學科富有特色的多科性重點大學,形成了從本科生教育到碩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博士后流動站以及留學生教育等多層次人才培養格局。建校以來,北京化工大學已為國家輸送了 9 萬余名各類人才。 學校由 3 個校區組成,東校區位于北京北三環東路,交通便利;西校區坐落于北京紫竹院公園西側,環境優雅;北校區在昌平區內,臨近著名的十三陵風景區,景色宜人。學校總體占地面積 1116 畝,建筑面積約 60 萬平方米。擁有現代化的圖書館、教學大樓、田徑場、大學生活動中心和一批裝備先進的教學、科研實驗室。 學校共設有 10 個學院,全日制本科生 12667 人,全日制研究生 5130 人(其中博士 575 人),高職生 1181 人,函授、夜大等繼續教育學生 10000 多人,留學生 212 名;有教職工 1711 人,其中專任教師 959 人,正、副教授 612 人,兩院院士 7 人,國家“千人計劃”引進專家 1 人,全國杰出專業技術人才 1 人,教育部“長江學者獎勵計劃”特聘教授 8 人、講座教授 1 人,“ 973 ” 首席科學家 1 人,國家杰出青年基金獲得者 8 人,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 41 人。 學校現有 3 個一級學科博士點, 24 個二級學科博士點, 50 個碩士點, 42 個本科專業; 1 個國家一級重點學科(涵蓋 5 個二級學科), 2 個國家二級重點學科, 1 個國家重點(培育)學科, 1 個北京市一級重點學科(涵蓋 3 個二級學科)、 1 個北京市交叉重點學科、 6 個北京市二級重點學科; 6 個國家級特色專業建設點, 10 個北京市級特色專業建設點; 5 個博士后流動站, 1 個國家級重點實驗室, 2 個國家級實驗室, 5 個省、部級重點實驗室, 1 個校級重點實驗室; 1 個國家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8 個部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 6 個校級跨學科研究中心, 13 個校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24 個校級研究所;近百個教學科研實驗室。 學校積極開展教學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教學質量穩步提高。目前已經擁有化學、物理、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 3 個國家級教學基地、 1 個國家級教學示范中心, 5 個北京市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 1 個北京市級定點實習基地、 4 個校級教學基地、 10 個校級教學實驗中心;國家級高等學校教學名師 5 人,北京市級高等學校教學名師 10 人,國家級教學團隊 4 個,北京市優秀教育團隊 5 個;國家級精品課程 12 門,北京市精品課程 35 門課程。 學校科研工作發展迅速,承擔重大項目、解決國家經濟社會發展重大需求問題的能力進一步增強,科技經費不斷創出歷史新高,全校人均科研經費名列全國高校前茅。 2001 年以來,學校已有 17 個科研項目獲得國家科技大獎,擁有 3 個教育部創新團隊,位居全國高校前列。 2009 年學校科技經費到款 4.09 億元,獲得國家科技獎勵 2 項,省、部級科技獎勵 8 項,獲專利授權 140 項,發表論文 1782 篇。 學校一直致力于高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工作,北京化工大學科技園已經被認定為“國家大學科技園”。學校的科技產業擁有 20 多個與教學、科研緊密結合的科技產業實體,依托學校科技和人才優勢,以科技成果產業化為經營宗旨,形成了具有北化特色的高科技產業,在生物化工、日用化工、精細化工、化工新材料等領域已形成系列技術和多種產品。近年來,在原有密云縣、昌平區高科技產業基地的基礎上,學校重點在珠三角、長三角和環渤海地區建設科技機構,江蘇常州設立的常州先進材料研究院和福建省廈門市設立的廈門工業生物技術轉移中心已相繼成立,并取得良好成績。 學校十分注重開展國際間學術和文化教育交流,積極開展中外合作辦學。先后與英、美、法、德、澳、韓、日等 68 所大學建立了學術合作關系。杜邦公司、陶氏公司、巴斯夫公司、拜爾公司、羅納普朗克公司等 10 余家國際公司為在校學生提供獎學金。目前,學校已經與 10 多所國外院校開展了學生互換、出國攻讀碩士生等項目,為在校學生提供了短期或長期出國留學的機會, 2009 年學校派到海外學習的學生達到百余名。學校招收從語言生到本科生,碩士生以及博士生的多層次化的留學生,每年招收外國來華留學生百余人。 學校高度重視學生就業工作,將就業工作列為全校四項重點工作之一,舉全校之力推進就業工作。建立了完善的就業指導和服務體系,重視對學生的全過程就業指導,積極發揮學校在畢業生與用人單位供需見面、雙向選擇過程中的主導作用,多年來畢業生一次性就業率一直名列全國高校前茅。 2009 年學校本科畢業生就業率為 97.71% ;研究生就業率為 99.03 %。 在 21 世紀這個充滿機遇和挑戰的時代,北京化工大學的全體師生將繼續秉承“宏德博學、化育天工”的校訓和“團結奉獻、艱苦奮斗、務實力行、博學創新”的化大精神,以自己的實際行動努力把北京化工大學建設成為特色鮮明、國內一流、在國際上有影響的高水平多科性研究型大學。 二、學院設置及科研機構設置1、學院設置: 化學工程學院 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 機電工程學院 信息科學與技術學院 經濟管理學院 理學院 文法學院 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 繼續教育學院 職業技術學院2、科研機構: 國家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1 個 國家碳纖維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與吉化公司共同組建)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批準的科研機構 2 個 新危險化學品評估及事故鑒定基礎研究實驗室 危險化學品生產系統故障預防及監控基礎研究實驗室國家級重點實驗室 1 個 化工資源有效利用國家重點實驗室省、部級重點實驗室 5 個 可控化學反應科學與技術基礎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教育部納米材料先進制備技術與應用科學重點實驗室 北京市生物加工過程重點實驗室 北京市新型高分子材料制備與加工重點實驗室 教育部碳纖維及功能高分子材料重點實驗室部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8 個 教育部超重力工程研究中心 化工行業系統仿真工程技術中心 化工行業膜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化工安全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智能過程系統工程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生物煉制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高分子材料加工裝備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北京市環境污染控制與資源化工程研究中心校級重點實驗室 1 個 國防新材料重點實驗室校級跨學科研究中心 6 個 資源與環境研究中心 國防新材料研究中心 信息安全技術研究中心 安全科學與監控工程研究中心 水處理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光聚合基礎與應用研究中心 校級工程技術中心 13 個 超重力工程技術中心 環境科學與工程技術中心 化工裝備技術工程中心 過程模擬優化控制中心 設備診斷工程研究中心 先進復合材料研究中心 非線性科學研究中心 先進彈性體材料研究中心 綠色創新與可持續發展研究中心 安全監控工程研究中心 特種流體裝備技術開發中心 過程機械設計研究中心 中國信息化績效評估中心 校級研究所 24 個 化學工程與技術研究所 高分子材料研究所 功能材料研究所 材料保護研究所 碳纖維及復合材料研究所 化工安全管理研究所 塑料機械與塑料工程研究所 自動化研究所 測控技術研究所 計算機應用研究所 近代化學研究所 現代催化研究所 橡塑機械研究所 植物化學物理研究所 電化學研究所 計算化學研究所 工業化學研究所 現代藥物研究所 金融工程研究所 科學技術與社會研究所 政治與行政學研究所 法學與知識產權研究所 高等教育研究所 標準物質研究所 三、發展目標 學校建設目標是: 把北京化工大學建設成為特色鮮明、國內一流、在國際上有影響的高水平多科性研究型大學。使北京化工大學成為國家創新人才培養和國家創新體系建設的重要基地;成為國家化工、石油化工和其他相關科學技術領域的高層次人才培養、基礎研究、應用研究與開發研究的重要基地。在教育質量、學科建設、科學研究、學校管理和辦學效益等方面處于國內高校先進行列,化學工程、材料科學與工程等學科接近或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本站覆蓋全國各省市專本科院校及計劃外招生院校,匯總各校招生要求及專業信息,如您今年尚未被任何院校錄取,請自愿填寫下表,我們將在全國范圍內篩選適合您就讀的大學,安排校方老師與您溝通。即刻報名,圓大學夢!
報名咨詢電話:010-51291557
高校招生網
評論0
“無需登錄,可直接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