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擇校
政策解讀
北京理工大學國家重點發展職業教育
職業教育是對受教育者施以從事某種職業所必需的知識,技能的訓練,因此職業教育亦稱職業技術教育或實業教育。職業教育是與基礎教育、高等教育和成人教育地位平行的四大教育板塊之一。知識技能的勞動者,與普通教育和成人教育相比較,職業教育側重于實踐技能和實際工作能力的培養。職業教育是社會發展的產物,是人類文明發展的產物,也可以說是人自身發展的產物,而且是發展到某個特殊時期的產物。職業教育受益于社會,社會也可受益于職業教育,促進社會發展是職業教育的應有之義和神圣職責。
自“十一五”規劃綱要實施以來,在中央和各地的關注推動下,我國職業教育體系不斷完善,辦學模式不斷創新,招生規模和畢業生就業率再上新臺階,駛上了發展“快車道”。
教育部公布的統計數據顯示,自2005年起,全國職業教育畢業生平均就業率連續5年保持在95%以上。2008年及2009年,盡管國際金融風暴使許多人就業困難,全國中等職業學校畢業生的平均就業率仍沒有回落,分別高達95.77%和 95.99%。
職業教育專業一般都是根據市場社會實際需要而設立,目標明確,專業對口,量體裁衣,學以致用。畢業生很受社會歡迎。例如美國職業教育的畢業生就受到95%企、事業單位的歡迎。職業教育對發展社會經濟和文化至關重要。職業教育的遍地開花,有利于各地普遍的繁榮富裕,安居樂業。職業教育的畢業生已經是、將來也將是本地區經濟和文化發展的重要力量。留得住,又發揮得出。
“十五”期間,中國的教育事業得到了較快發展,2005年初中毛入學率已達95%,高中毛入學率已達50%,高等教育毛入學率已達21%,高等學校在校學生已經超過2300萬人,正如教育部周濟部長說,進入了國際公認的大眾化發展階段。但是,中國是一個人口大國,21%的入學率意味著還有一大批高中畢業生未能升入大學。雖然招生數每年都略有增加,但普通高等院校的發展空間畢竟是有限的,如四川省某大學2005年招生10000人,2006年將招生10200人,僅增加了2%。反觀錄取率——據《成都日報》2006年4月3日報道,四川省2005年的高考生有453269人,比2004年增長32.3%,而錄取率僅60.23%,比2004年下降了10.07%。2006年該省高考生將超過56萬人,而錄取率較之2005年還將下降6.73%,為53.5%。另有報道,近兩年大學畢業生的就業率約為72%,也就是說,有28%的大學生畢業即失業。從以上數據可以看出,高中畢業生的升學率和大學畢業生的就業率已在并還將逐年下降。而另一方面,高技能人才、服務、技師、技術工人等高素質技能性勞動者卻又非常短缺,并在一定程度上已成為制約中國產業結構升級的突出因素。
教育界、用人單位及青年人都曾經片面追求高學歷教育,忽視或輕視職業教育。然而學歷并不代表能力,隨著近年來人事制度的改革和人才觀念的進步,學歷在就業市場的優勢越來越低,用人單位更注重于學生實在的能力,比較務實地去選拔適合需要的人才。社會正在由片面追求學歷向能力社會轉變。日益大眾化的高等教育培養的人才一定要在層次上和類型上都能結構合理,這就要求高等教育結構與類型多樣化,而職業教育正是一種有效的補充。多年以來,中國職業教育曾為社會培養了許多有理想、有道德、有知識和有職業技能的高素質勞動者,改善了中國勞動力隊伍的素質結構、知識結構和技能結構,為各行各業的發展起到積極作用,促進了勞動就業和社會穩定。許多行業在總結改革開放以來取得的成就時,都對職業教育為行業培養的高素質勞動者予以肯定。因此,發展職業教育對于提高勞動者思想道德和科學文化素質,促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具有戰略意義。
2005年10月28日,國務院下發了《關于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要求在“十一五”期間,為社會輸送2500多萬名中等職業學校畢業生,1100多萬名高等職業院校畢業生。《決定》提出,要“以服務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為宗旨,培養數以億計的高素質勞動者和數以千萬計的高技能專門人才”。溫家寶總理講,“沒有這樣一支高技能、專業化的勞動大軍,再先進的科學技術和機器設備也很難轉化為現實生產力。中國目前在生產一線的勞動者素質偏低和技能型人才緊缺問題十分突出。現有技術工人只占全部工人的1/3左右,而且多數是初級工,技師和高級技師僅占40%。”所以,大力發展職業教育,提高勞動者素質,已成為推進中國工業化、現代化的迫切需要。
高等職業職業教育是以學生就業為導向,以技能培養為主導的新型教育模式,簡單的說就是:學歷+技能+就業。學生畢業后可獲得大學相關專業結業證書,相關資格證書,學歷可以本人利用業余時間,通過參加成人高等教育、網絡遠程教育、自學考試等方式獲得國家承認學歷。
本站覆蓋全國各省市專本科院校及計劃外招生院校,匯總各校招生要求及專業信息,如您今年尚未被任何院校錄取,請自愿填寫下表,我們將在全國范圍內篩選適合您就讀的大學,安排校方老師與您溝通。即刻報名,圓大學夢!
報名咨詢電話:010-51291557
高校招生網
評論0
“無需登錄,可直接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