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擇校
政策解讀
全國重點中學校長座談會在人民大學蘇州校區召開 “五四三二一”模式受關注
4月19日下午,全國重點中學校長座談會在人民大學蘇州校區召開,這是2015中法教育文化節系列活動的一項重要內容。中國人民大學副校長伊志宏,法國保羅-瓦萊里大學副校長Yann BISIOU,中國人民大學招生就業處處長王鵬,法國駐上海領事館項目官員周宇(Xavier LUCE),蘇州校區黨委書記、國際學院院長、中法學院院長朱信凱,中法學院法方院長魏讓方以及來自全國40多所重點中學的校長出席座談會。會議由國際學院副院長李明奎主持。
法國駐上海領事館項目官員周宇(Xavier LUCE)在致辭中表示,中法學院是中法兩國在高等教育領域合作的典范,法國政府和法國駐華使領館高度重視并大力支持中法學院的建設和發展,希望中法學院能夠發展成為法中教育的風向標。他歡迎更多的學生加入中法學院,也歡迎更多的中國學生到法國學習。
王鵬處長從招生計劃、招生專業、招生類型三個方面對人民大學總體的招生情況進行了介紹。他指出,在教育部學位評估中心2013年初公布的新一輪全國一級學科評估結果中,人民大學9個學科排名第一,排名第一的學科總數位居全國高校第三位,在人文社會科學領域位居全國高校首位,同時,人民大學在理工科方面同樣具有一定的競爭力。為確保人才培養質量,人民大學一直保持較為穩定的招生規模,除部分理工科專業只招收理科生外,絕大多數專業都是文理兼招。王鵬處長特別強調,中法學院是通過全國高考統一招生,所錄取學生均為中國人民大學正式統招生,具備學歷生注冊學籍,中法學院的學生與人民大學其他學院的學生一樣,只是培養地點在蘇州校區和法國合作高校。隨著辦學實力的不斷增強,中法學院生源質量逐年提升,越來越多的優秀考生選擇到中法學院就讀。
朱信凱院長詳細介紹了中法學院的情況。他用“最高貴的混血兒”形容中法學院,并重點介紹了中法學院“五、四、三、二、一”的辦學模式:“五”是指中法學院獨特的五年一貫制本碩連讀學制;“四”是指中法學院由兩國人文社科領域里最知名的四所大學共同開辦;“三”是指中法學院中、英、法三語教學實踐;“二”是指中法學院全體辦學者和受教育者都具備自由行走于中西方兩個文化平臺的意識與自覺;“一”是指中法學院的愿景是要成為中外合作辦學、特別是中法高等教育在人文社會科學領域合作的一面旗幟、一個標桿,成為中外合作辦學的國際典范。此外,朱信凱院長還對中法學院的師資力量、專業設置、校園生活、就業前景等方面進行了系統詳細的介紹。
Yann BISIOU副校長在發言中指出,法國政府高度重視高等教育的國際化,在法國高校就讀的外國留學生一直占有很大比例。他希望中法學院越辦越好,希望中法學院的學生都能在學業上和將來的事業上獲得成功。此外,Yann BISIOU教授還介紹了法國教育制度、人才培養情況以及法國綜合性大學和高等專業學院的差異。
與會的全國部分重點中學校長結合各自的具體情況,圍繞國際化拔尖創新人才選拔培養機制展開討論。他們對中法學院的辦學特色表示贊賞,并重點就加強中法學院宣傳、拓寬交流渠道等方面提出了意見和建議。
魏讓方院長在致辭中感謝各位重點中學校長對于中法學院提出的建議和意見。他指出,中法學院的設立,目的是推動中法兩國在高等教育領域的合作與交流,培養國際化高端人才。他希望與大家加深了解、增進交流,并就中法學院的招生規模、學生培養、專業設置、發展建設等問題做了進一步說明。
伊志宏副校長在總結致辭中指出,成立中法學院是中國人民大學順應高等教育國際化的趨勢和潮流,全面提升國際性,培養國際化高水平人才戰略舉措。她強調,人民大學是有理想、有使命感的學校,是堅守教育責任和使命的學校,在辦學上是嚴肅認真的。中法學院在合作模式、課程設置、語言學習等方面進行了全新的探索,注重中西方教學理念、教學方式的有機融合,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夠吸收中法兩國文化精髓,實現我們的人才培養目標。在此過程中,學校將進一步加強與重點中學的聯系與合作,加大中法學院宣傳力度,吸收更多優質生源。
李明奎副院長對各位重點中學校長提出的意見和建議表示衷心感謝,他指出,本次座談會和優質生源學校共同探討國際化拔尖創新人才的選拔培養機制,目的是搭建好重點中學和世界名校的橋梁,為國際化拔尖創新人才的成長提供更好的平臺。他表示,學院會針對大家提出的意見和建議,認真研究,制定切實可行的方案,進一步提高中法學院的辦學水平,希望各位重點中學校長能夠繼續保持對中法學院的關注,共同推動中法學院發展。
出席會議的重點中學校長還參觀了中法學院圖片展,并實地參觀了蘇州校區校園。
本站覆蓋全國各省市專本科院校及計劃外招生院校,匯總各校招生要求及專業信息,如您今年尚未被任何院校錄取,請自愿填寫下表,我們將在全國范圍內篩選適合您就讀的大學,安排校方老師與您溝通。即刻報名,圓大學夢!
報名咨詢電話:010-51291557
高校招生網
評論0
“無需登錄,可直接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