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擇校
政策解讀
王惠芬
我是一個學校的"老兵",欣聞徐匯財貿分校今年已建校30周年了,十分感慨,也為之動情。30年來,徐匯財貿人一步一個腳印,靠智慧、靠努力,開拓進取,頑強打拼,取得飛速發展,獲得累累碩果。
我雖然退休后移居加拿大,但我非常關注學校的點點滴滴,經常暢游在徐匯財貿的網站上,這種對學校揮之不去、割舍不下的情結始終依舊。
1989年上半年,由老校長舉薦,我來到學校擔任校長辦公室主任,經歷著從廣元路居民樓,一直到現代化辦公商務樓的變遷。我參加過學校頭10年"艱苦創業"的實踐活動;參加了"艱苦拚搏、力求發展"第二個10年的全過程,更全身心地投入學校"快速、長足發展"第三個10年中關鍵性的前五年的奮斗,一直到2009年初。這歷經20年的7300多個日日夜夜,我與學校同行、同樂、共甘苦。我們的汗水沒白流,心血也沒白花。因為,徐匯財貿分校已茁壯成長起來了。
2002年上半年,年屆退休,女兒為我辦妥了移民加拿大的手續,讓我快去享受生活。確實,按自然規律我應該歇一歇了,讓年輕人早點接班,也是明智之舉吧!于是,我離開了熟悉的工作環境,去了加拿大多倫多。但旅居海外的老人都會有一個共同的感受:"好山、好水、好寂寞……"是呀,我已習慣了幾十年養成的工作習性,讓我一下子"休身養心",還真適應不了。
正巧,我離校后不久,學校邁進了騰飛的新階段。校長以他的智慧和膽略,在全體職工大會上發出:"租賃與改建教室,擴大教學場地,五年投資200余萬元,學校大變樣"的戰斗號令。
我雖身處異國他鄉,但我還是第一時間從電波中聆聽了校長捎來的喜訊,我還認真學習了學校"經濟工作會議文件"的精神,我真有點坐不住了。最終,我在校領導、同事和好友們的相邀下,毅然辭別了傷心的女兒,與休閑、安逸的生活說聲"拜拜",于2003年1月初回到學校,繼續發揮余熱。這一干就是五年,一直到2009年新春團拜會上,校領導正式歡送我第二次退休。
這幾年,我除了盡心盡責地做好日常工作,還做了一件非常重要和有意義的事情。我協助校領導構筑"徐匯財貿人才高地",加強教職工隊伍建設。我們發過三次招聘啟事,也通過各種人才招聘會,向社會公開招聘具有高學歷、高級專業技術職稱的高層次人才來校工作,以充實學校教學、教務管理和專職教師隊伍。記得有一次招聘啟事見報后,校長辦公室陸續收到104份自薦信或應聘資料。我們都認真整理、篩選,從中挑選出專業對口,或有豐富實踐工作經驗的人選,再通知面試,做好錄用工作。在這兩、三年間,按照學校的要求,我們陸續招聘了十余位同志,其中:有碩士生、博士生、副高級職稱的專業技術人員,也有應屆大學畢業生。我們還通過挑選本校優秀的大專、本科畢業生,經過見習期的培養考察,把稱職的人選充實到輔導員(班主任)隊伍或其他崗位。
經過幾年的努力,學校教職工隊伍在知識化、年輕化、專業化方面提高了一大步,以適應學校開拓發展的需要。學校現在的主要領導和部主任一級中層干部,基本上都是年輕人,輔導員(班主任)隊伍中有不少具有高級職稱或有多年教學管理工作經驗的人士擔當。為此,我很欣慰,我看到了我們工作的成果,更預示著徐匯財貿大有希望的曙光。
最近十年來,學校里不少老同事陸續退休了,我們雖告別了這個有戰斗力的集體,但我們永遠是徐匯財貿分校的一員。我們曾經有過付出,所以我們會有牽掛。我與徐匯財貿20年的"不了情",將永遠是一段值得留戀和珍惜的回憶。
徐匯財貿已今非昔比,而明天必將繼續開拓發展、更上一層樓。希望在我有生之年,能迎接建校四十周年、五十周年的喜慶! (發自加拿大多倫多)
(作者曾任本校黨支部副書記、辦公室主任、校工會主席)
本站覆蓋全國各省市專本科院校及計劃外招生院校,匯總各校招生要求及專業信息,如您今年尚未被任何院校錄取,請自愿填寫下表,我們將在全國范圍內篩選適合您就讀的大學,安排校方老師與您溝通。即刻報名,圓大學夢!
報名咨詢電話:010-51291557
高校招生網
評論0
“無需登錄,可直接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