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擇校
政策解讀
2012年高考落榜生上大學最佳捷徑 免試入學 點擊進入快速錄取通道>>
為實現多樣化人才培養培養目標,我校于2000年全面實行學分制改革,實施彈性學制;按專業大類設置統一的學科基礎課平臺,拓寬專業培養口徑;建立了通識教育基礎課、學科基礎課、專業選修課、學科選修課、集中實踐教學環節、公共選修課、文化素質教育選修課的課程體系;提出通過“通識教育+學科教育+專業教育”模式,構建人文基礎、科學基礎、工程技術基礎以及基本技能等有機結合的大基礎教育,并以此為基礎通過實行課程分層次教學、選課制、選專業、副修專業以及靈活設置專業方向和選修課等,為各類學生多樣化發展創造條件。
教學管理——選專業與轉專業
學校在化工與制藥類、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經濟學類、工商管理類、管理科學與工程類、會計學、數學類等專業實施大類招生。學生入校1—2年后通過對專業的了解,選擇具體專業方向。
大一學年學習成績排名學院前30%的學生可以申請全校范圍內調整專業。由學院組成專家組負責對學生面試考察等。每年學校都有部分學生在高考后擁有二次選擇專業的機會。
拔尖創新人才——優才計劃實驗班
學校組建機械類、電氣信息類、材料類優才計劃實驗班,直接面向高中畢業生招生。實驗班采用“2+X”兩段式培養方式,其中X為1~7年。實驗班學生3~4年可完成本科階段學習,5~6年可完成本科、碩士研究生階段學習,7~9年可完成本科、碩士、博士研究生階段學習。實驗班學生在本科階段前兩年學習基礎課夯實理論基礎;后兩年與導師互選,并在導師指導下確定未來的專業方向及課程修讀計劃。學校聘請院士、長江學者等知名學者教授為實驗班開設新生研討課,部分課程聘請國內外專家開課,使學生有更多機會接觸優秀的學者,感受他們的人格魁力,聆聽他們的創造心得,了解科技前沿,拓寬知識領域。
工程人才——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
2011年10月,教育部批準我校進入第二批“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學校。“武器系統與工程”、“武器系統與發射工程”、“特種能源工程與煙火技術”、“探測制導與控制技術”等四個專業成為首批試點專業。
“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是我國培養高素質工程人才的一項重要舉措,重點突出學生工程素質、工程實踐能力、創新精神與研究能力培養。學校將按照“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要求,借鑒發達國家工程教育的成功經驗,以校企聯合、雙導師為保障,四年本科學習期間,累計將達到一年的實習實踐時間,在四年級期間將有3 -5 個月到大型企業(含國家級、省級工程實踐教育中心)進行工程實踐,培養具有能夠引領國防科技工業發展潛質和一定國際競爭力的復合型工程拔尖人才。
開展“班導師”工作制度
學校在全校范圍內實施班導師制度。擔任班導師的教師必須有較強的事業心和責任感,為人師表、樂于奉獻,具備相關專業背景,熟悉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并具有高級職稱或博士學位。班導師在學生的四年學習過程中對學生進行專業思想、學習目的、學習態度和學習方法等方面的教育;同時指導學生科學制定學習計劃,選修課程等。班導師實則成為學生的學業規劃和職業生涯發展的重要領路人。
復合型人才——副修雙學位
學有余力的普通本科生在主修本科專業外可以在知識產權、公共事業管理、市場營銷、英語、計算機科學與技術五個專業跨專業學習,修滿25-30學分可以獲得副修專業證書,修滿50學分合格后可以獲得副修雙學位證書。
“百千萬計劃”——學生自主科研
學校于2008年經教育部批準成為國家大學生創新實驗計劃項目學校。每年國家及江蘇省教育廳立項資助、學校配套資助在校大學生開展創新實驗。學校于“十二五”啟動實施大學生科研訓練“百千萬”計劃,即學校每年支持百余項重點科研訓練項目,千余名教師參與指導,四年覆蓋萬名本科生科研訓練的推進計劃。學校為支持大學生開展創新活動,不僅給予經費支持,同時依托學校工程訓練中心設立了大學生創新實踐基地,使其成為大學生學習創新的樂園。
大學生創新性實驗計劃項目是本科學生個人或創新團隊,在導師的指導下,自主選題設計、獨立組織實施并進行信息分析處理和撰寫總結報告等工作,以培養學生提出問題、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興趣和能力。大學生創新實驗項目和科研訓練計劃就是以項目為載體,學生自主開展研究,自主管理項目經費,自主管理研究團隊,為學生自主發展提供了廣闊的平臺。
經過大學生創新實驗計劃項目,許多優秀本科生獲得了國家專利,并在重大科技競賽中獲得了獎項,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都得到了鍛煉與提高。
對外交流及聯合培養
我校已與美、英、法、德、日、俄等幾十個國家和地區的100多所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系,包括美國卡內基梅隆大學、澳大利亞國立大學、德國慕尼黑工業大學、俄羅斯莫斯科包曼國立技術大學、日本東京工業大學等,學校每年選派學生赴美、英、法、德、日、韓等國攻讀學位或短期進修,與多所海外高校開展了“2+2”、“3+1”模式本科生聯合培養項目、“1+1”模式研究生聯合培養項目以及學生海外學習體驗活動。同時我校每年邀請數百名海外知名教授學者來校講學或開展科研合作,提高了學校的國際化水平。
一九七八年以來,我校科研成果共獲得獎勵一千二百余項,其中國家級科技獎勵88項,省部級科技獎勵近900項,在國家級科技獎勵中,包括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2項,國家技術發明一等獎1項,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5項。“十一五”期間,獲國家獎總數在江蘇省高校中與南京大學并列第一。
報名方式(推薦網上報名)
南京理工大學招生辦提醒:招生錄取工作繁忙,請考生務必先網上報名預留入學名額 》》》馬上填寫報名志愿表
切忌電話報名錯過錄取時機,網上報名后,招生辦將統一安排咨詢老師通知錄取情況。
聯系方式及通訊地址
南京理工大學通訊地址: 北京北三環西路32號恒潤中心1803招生辦 周華龍老師收 郵編:100086
南京理工大學招生辦監督電話:010-51291357、51291557
南京理工大學面向全國進行招生,名額有限,如有意向請點擊報名 !!!了解更多詳細情況請 免費索取招生簡章
本站覆蓋全國各省市專本科院校及計劃外招生院校,匯總各校招生要求及專業信息,如您今年尚未被任何院校錄取,請自愿填寫下表,我們將在全國范圍內篩選適合您就讀的大學,安排校方老師與您溝通。即刻報名,圓大學夢!
報名咨詢電話:010-51291557
高校招生網
評論0
“無需登錄,可直接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