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擇校
政策解讀
2010年5月23日晚,北京理工大學第四屆“亞信杯”程序設計大賽頒獎晚會在中關村校區報告廳成功舉辦。出席本次晚會的領導和嘉賓有:亞信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李捷先生、產品研發部總監李梅女士、產品研發部總監吳曉潔女士、人力資源部經理李瑛女士、Marcom部門經理張小芊女士、季青老師,北京理工大學軟件學院院長丁剛毅老師、網絡服務中心主任陳朔鷹老師、教務處副處長林海老師、軟件學院機關辦公室主任孟春老師。晚會由軟件學院本科2007級的武威、劉向科主持。
晚會在開始的時候播放了由軟件學院同學制作的《北京理工大學程序設計大賽介紹》,通過視頻回顧了北理工舉辦六屆程序設計大賽的全過程。
軟件學院院長丁剛毅老師發表了講話。丁院長總結了本次程序設計大賽的組織情況、報名情況、比賽情況、獲獎情況,本次“亞信杯”程序設計大賽由校教務處和校團委共同主辦,軟件學院具體承辦,基礎教育學院和網絡服務中心協辦,亞信科技(中國)有限公司贊助。大賽吸引了來自全校多個學院的210個代表隊參加,參賽選手共計492名,其中本科生480名,研究生12名。最后大賽決出了一等獎團隊6支,二等獎團隊15支,三等獎團隊25支,并評選出一支最佳女隊獎和一支最佳勇氣獎團隊,此外,還有41名同學獲得本次大賽的優勝獎,獲獎同學共計161名,其中基礎教育學院學生獲獎人數達112名,大一學生獲獎人數達60名。丁院長回顧了軟件學院舉辦的六屆程序大賽的精彩歷程,特別是在程序設計大賽中培養出來的一大批優秀的科技創新人才在2008年、2009年的國際、國內舞臺上奪得了優異的成績;丁院長介紹了軟件學院學生培養的方式和目標,學院高度重視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科技創新能力的培養,他鼓勵在座的軟件學院2008、2009級學生努力學習,積極參加科技創新活動,用優異的成績為學院、學校爭光!最后,丁院長代表學院感謝亞信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學校領導以及各部門一直以來對舉辦亞信杯程序設計大賽的大力支持。
亞信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李捷先生介紹了亞信公司目前迅猛的發展情況,以及贊助北京理工大學程序設計大賽的初衷和意義,對程序設計大賽的成功舉辦以及培養出來的優秀學生感到由衷的高興,他勉勵同學們努力學習、積極創新,為中國軟件業的騰飛而貢獻自己力量!
教務處副處長林海老師發表了講話,林處長鼓勵同學們追求夢想、大膽創新開拓,積極參加到科技創新和動手實踐活動中來,感謝亞信公司一直以來對程序設計大賽的大力支持,為北京理工大學學生提供了一個展示青春才華的精彩舞臺。
獲得2010年度軟件學院金牌畢業生榮譽稱號的崔皓、李亮、王銳堅做了精彩的《從金牌畢業生走出來的金牌畢業生》的報告,他們深情地回顧他們自校園程序設計大賽走向國內、國際舞臺的科技創新歷程,回顧從一名普通學生成長為金牌畢業生的成長歷程,在場的領導、老師、同學們都為他們一路的艱辛和取得的優異成績而感動,都為他們的優秀表現而喝采!
在激昂的音樂聲中,亞信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李捷先生宣讀了獲北京理工大學第四屆“亞信杯”程序設計大賽一等獎的同學名單,丁院長和李捷先生一同為獲獎選手代表頒發了證書和獎杯。北京理工大學教務處副處長宣讀了獲第四屆“亞信杯”程序設計大賽二等獎的同學名單,網絡服務中心主任陳朔鷹老師宣讀了獲第四屆“亞信杯”程序設計大賽三等獎的同學名單,軟件學院機關辦公室主任孟春老師宣布了獲得最佳女隊獎和最佳勇氣獎的選手名單,亞信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季青老師公布參與此次比賽工作的優秀志愿者、優秀組織干部名單,在場領導為獲獎選手代表頒發了證書、獎杯。
在頒獎晚會上穿插著由軟件學院學生自主編導的節目,有:軟件學院2009級同學帶來的聲情并茂的原創詩朗誦《靈動的編碼》,表現了程序人生的酸甜苦辣;本科2009級的同學們帶來的一個娛樂與教育意義兼備的小品《機房那些事》,深刻地反映了同學們學習程序設計的苦與樂。
最后,全體領導、嘉賓、老師、同學們一起合唱《歌唱祖國》,到此,北京理工大學第四屆“亞信杯”程序設計大賽圓滿結束。
本站覆蓋全國各省市專本科院校及計劃外招生院校,匯總各校招生要求及專業信息,如您今年尚未被任何院校錄取,請自愿填寫下表,我們將在全國范圍內篩選適合您就讀的大學,安排校方老師與您溝通。即刻報名,圓大學夢!
北京理工大學是國家重點建設的本科院校,屬于985工程、211工程、雙一流建設高校,北京理工大學招生專業有很多,基本都是高考
2019年4月11日,北京理工大學副校長王曉鋒帶隊走進山西省山西大學附屬中學和太原五中兩所重點高中,分別與對方進行座談交流,
北京吉利學院(原北京吉利大學)是經教育部批準的全日制民辦性質的本科普通高校,下設汽車工程學院、商學院、人文與設計學院、
西安工業大學是一所公辦的本科院校,具有鮮明的軍工特色,是兵器行業部署在西北地區唯一的本科院校,西安工業大學計算機專業
報名咨詢電話:010-51291557
高校招生網
評論0
“無需登錄,可直接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