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擇校
政策解讀
010-51291557
客服熱線:8:00-20:00
問:從哪些機構可以獲取就業信息?
答:(1)學校就業主管部門。作為學校畢業生就業工作的核心部門,是畢業生獲取就業信息、順利實現就業的主渠道。(2)公共就業服務機構。包括省(區、市)畢業生就業指導中心、市(區、縣、鎮、街道)人才交流服務中心、職業介紹服務中心或人力資源市場、街道社區勞動服務站所等。(3)市場經營性服務機構。主要包括從事人力資源服務的經營性企業或機構,如果有企業、民營企業、中外合資企業和原人事、勞動系統所屬服務機構自辦或以股份形式合辦的企業等。
問:獲取就業信息的主要渠道有哪些?
答:(1)瀏覽各類就業信息網站,包括中央有關部門主辦的全國性就業信息網站、地方主管部門主辦的就業信息網站、各高校就業信息網及校內BBS求職版面、其他專業性就業網站等;(2)參加各類招聘和雙向選擇活動,包括國家有關部門、各地、學校、用人單位等相關機構組織的各類現場或網絡招聘活動;(3)參與校企合作實習,包括社會實踐、畢業實習等活動;(4)查閱媒體廣告,如報紙、刊物、電臺、電視臺、視頻媒體等;(5)他人推薦,如導師、校友、親友等;(6)主動到單位求職自薦等。
問:高校畢業生可以通過哪些途徑提升就業能力?
答:(1)開展就業見習。就業見習是指由各級政府有關部門組織對離校后未就業畢業生到企事業單位實踐訓練的就業扶持措施。為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教育部、工業和信息化部、國資委、工商總局、全國工商聯和共青團中央聯合下發《關于印發三年百萬高校畢業生就業見習計劃的通知》(人社部發[2009]38號),決定自2009年至2011年,拓展和規范一批用人單位作為高校畢業生見習基地,用3年時間組織100萬離校未就業高校畢業生參加就業見習。2009年,全國將組織30萬離校未就業高校畢業生參加就業見習。昆明市每年組織500名本市生源未就業高校畢業生參加就業見習,見習期一般為3至6個月。見習期間,按照不低于當地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標準從發放生活補貼;同時根據見習工種崗位性質和實訓條件,按照每人每月200元的標準給予見習實訓費補貼。(2)加強技能培訓。根據高校畢業生的需要,實施畢業證書和職業資格證書“雙證書”制度,提供多種形式的職業技能鑒定服務。對進行失業登記的高校畢業生,給予職業培訓和職業技能鑒定補貼。(3)組織實習實踐。實習實踐對大學生提高就業能力、增加與用人單位相互了解具有積極的作用,全市各級政府、各部門要主動為高校與企業搭建平臺,確實為高校發展一批、提供一批社會責任感強、管理規范的用人單位作為實習基地,為大學生提供實習的機會,縮短應屆高校畢業生進入工作狀態的周期,提高就業成功率。
問:困難家庭高校畢業生包括哪些?
答:困難家庭高校畢業生是指:來自城鎮低保家庭、父母為“4050”失業人員、失地生活困難人員、低保邊緣戶家庭、農村貧困家庭和殘疾人家庭的普通高校畢業生。
問:面對求職困難,畢業生該如何應對?
答:(1)主動了解國家促進就業的相關政策,努力爭取各方支持;(2)主動聯系學校就業指導老師和專業教師,并保持經常溝通;(3)通過網絡等各種渠道,廣泛搜集社會需求信息;(4)參加校園招聘會和各類人才洽談會;(5)充分利用親友、校友、學校社團等資源,積極獲取就業信息;(6)了解社會動態,合理調整求職預期。
問:離校后未就業高校畢業生如何獲得相應的就業指導和服務?
答:回到戶籍所在地報到的未就業高校畢業生,能夠享受當地政府部門所屬的公共就業服務機構、人才交流服務機構和高校畢業生就業指導服務機構提供的就業指導和服務。就業指導與服務內容包括:就業政策法規咨詢、職業崗位供求信息、市場工資指導價位信息、職業培訓信息、職業指導和職業介紹、辦理求職登記、失業登記等。
問:離校后未就業高校畢業生如何申請參加職業培訓?
答:職業培訓由各地政府公共就業服務機構組織。離校后未就業回原籍的高校畢業生可到當地人力資源社會保障或相關部門資訊了解職業培訓開展情況,選擇適宜的培訓項目參加。培訓工作主要由給類職業培訓機構承擔(職業培訓由就業訓練中心、技工學校、職業中等專業學校、職業技術學院、企業職工培訓中心實施)。
問:離校后未就業高校畢業生如何獲取職業資格證書?
答:高校畢業生個人可向職業技能鑒定所(站)自主申請職業技能鑒定。職業技能鑒定要參加知識考試和操作技能考核。經鑒定合格者,由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核發相應的職業資格證書。
本站覆蓋全國各省市專本科院校及計劃外招生院校,匯總各校招生要求及專業信息,如您今年尚未被任何院校錄取,請自愿填寫下表,我們將在全國范圍內篩選適合您就讀的大學,安排校方老師與您溝通。即刻報名,圓大學夢!
報名咨詢電話:010-51291557
高校招生網
評論0
“無需登錄,可直接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