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擇校
政策解讀
2009年11月27日下午,著名學者、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文學評論》主編楊義先生應邀來中國傳媒大學作“先秦諸子發生學”的學術演講,受到傳媒大學師生的歡迎。這是我校“文化名人大講堂”系列講座的第二場。
![]() |
演講開始前,黨委副書記田維義會見了楊義先生。
在演講中,楊義先生以豐富的史料旁征博引,將多種研究方法融會貫通,闡述了一系列新鮮的觀點,如“莊子是楚莊王的后代”;《論語》至少經歷了兩次重大的編撰,其中有“曾門制造的家族神話”;韓非子歸本于黃老思想的啟迪者是;孫武寫出《孫子兵法》是“家族影響的結晶”等等。
“先秦諸子發生學”是楊義先生近年來深入研究并取得重要成果的新領域。他認為,研究先秦諸子首先的著力點是它的發生學,即它是怎么發生的?諸子是一批什么樣的人?在什么情形下形成了那樣的思想?為什么把書寫成現在這個樣子?這些問題只有從文獻入手,進行“歸本”闡釋,同時又不拘泥于文獻,從文獻“空白處”運思探尋先秦諸子的思想形成和生命歷程,才能觸摸到諸子的“體溫”,真正回歸諸子本原。
![]() |
楊義先生的演講不僅觀點令人耳目一新,其研究問題的獨特視角和多樣方法也給人深刻的啟迪。楊義先生表示,諸子是中國思想在原創期的一個全面展開,他們用的是自己的切身經驗,透視關乎民族興亡的天道、世道、人道,把人類原始的生存智慧、民俗信仰等轉化為思想,這些思想帶有原型性。這種原型性思想是古今貫通的,它有生命力,是一種可以生長的思想。我們研讀諸子作品,把握諸子思想,不能簡單地通過西方的哲學概念來圖解,而應該首先聯系我們民族的原始生存智慧和民俗信仰,這樣才能接近諸子的根本。
在研究方法上,楊義先生指出,把握諸子的生命形態,就要利用各種材料,包括歷史文獻、出土文物、口傳文化、文化人類學資源,用多維的研究方法,包括史學、民俗學、年代學等,盡可能透過歷史的煙塵和過去學術的舊說弄清楚諸子的思維,分析其文化DNA。
楊義先生還結合清人學術的三大“流弊”(不敢講民族問題、輕視民間問題和缺少考古發現)來闡明我們看待傳統文化應該具有的心態。他指出,中國作為一個現代大國,要改變以往看待文化的心態,我們還原諸子不是為了歌頌圣人,也不是為了顛覆前代學術,而是要在全球化的現代,用實事求是的方法,包容寬大的心態清理我們的傳統文化,使我們具有自己的文化性格。他強調,我們應該樹立正常的歷史觀、文化觀,“還古人以古人應有的偉大,還今人以今人充分的創造空間”,把傳統文化作為現代性對話的伙伴,而不是現代人的包袱,在豐富的對話中加深現代性的文化底蘊,把古代諸子的文化智慧融入到現代智慧中,由此構建我們美輪美奐的精神家園。
演講會由傳媒大學文學院院長張鴻聲主持。他從感覺、思想、文獻等方面對楊義先生的演講進行了總結,指出楊義先生的演講有助于我們正確樹立對待傳統文化的心態,有助于我們啟迪思維,拓寬眼界,掌握多樣的研究方法,也有助于增強我們對傳統文化的熱愛,堅定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本站覆蓋全國各省市專本科院校及計劃外招生院校,匯總各校招生要求及專業信息,如您今年尚未被任何院校錄取,請自愿填寫下表,我們將在全國范圍內篩選適合您就讀的大學,安排校方老師與您溝通。即刻報名,圓大學夢!
報名咨詢電話:010-51291557
高校招生網
評論0
“無需登錄,可直接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