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擇校
政策解讀
為了進一步分享北京市高等職業院校骨干教師出國培訓的成果,從多方位、多角度交流赴德國培訓教師的收獲和體會,加深教師對德國“雙元制”職業教育模式的理解,提高教師對現階段高等職業教育科學發展的認識,進一步調動廣大教師以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為核心的積極性,大力推行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北京市高教學會高職教育研究會于10月29日在北京信息職業技術學院召開了“赴德國培訓教師經驗交流報告會”。會議議題有三:一是德國職業教育體系與高等職業教育改革;二是提高教學質量與提高教師職業素質和教學能力;三是工學結合課程的教學組織與設計。主要由兩位接受培訓的教師做了報告。北京培黎職業學院在教務處處長張桂花的帶領下,由系領導、骨干教師一行16人參加了此次會議。
首先,由北京信息職業技術學院副院長盧小平就德國培訓提出了我們要“學什么?怎么學?”的問題。他說:“學什么是價值判斷的問題,怎么學是方法論的問題。”我們要學先進的教育理念和課程思想,學成功的實踐經驗和運作方法。德國的職業院校,專業課程提供的均為教師開發或改造后的、適合學生學習的“學習任務”,既與真實工作任務相關聯,又必須遵循學校教學的規律。教學的基本步驟是:備課、導入、布置任務、講解指導、匯報展示、評價考核。關鍵步驟是動機分析、任務研制、有效評價。盧小平副院長強調:“我們不要只注重高深的概念,要腳踏實地、重心下移,把改革放在操作層面。”他指出骨干教師要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辦教育。
接著,北京電子科技職業學院教務處長張俊茹重點講了德國培訓的收獲并提出了幾點思考。她強調了在教學過程中師生角色定位問題。她說:“教師要擔負多方面的角色:學習活動的規劃師、管理員、協調員、教練員、咨詢員和評估員等。”“教師的最大責任是把握過程的方向,使學習者從混沌狀態走向秩序、實現轉變和發展。”“教師在學生學習過程中的主要作用包括:規劃設計學習過程,提出學習任務,掌握學習進度;創設教學環境,組織課程資源;引出問題,發現和利用困難、干擾等不平衡因素激發學習過程;必要的講解、示范;組織討論交流和總結反思。”“要建立開放性、發展性的考核評價方法體系。”
此次會議使我們對高等職業教育的現狀和發展有了進一步的認識和思考,我們要在借鑒德國先進的職教經驗的同時,結合北京培黎職業學院的實際情況,集成創新,創造我們的品牌院校。
本站覆蓋全國各省市專本科院校及計劃外招生院校,匯總各校招生要求及專業信息,如您今年尚未被任何院校錄取,請自愿填寫下表,我們將在全國范圍內篩選適合您就讀的大學,安排校方老師與您溝通。即刻報名,圓大學夢!
報名咨詢電話:010-51291557
高校招生網
評論0
“無需登錄,可直接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