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擇校
政策解讀
學院概況
北京吉利大學新聞與信息傳播學院(原名新聞傳播學院,2009年因增設了信息內容服務專業而更名),成立于2001年,是北京吉利大學第一批成立的學院。現有本、專科在校生1800多人。
學院下設學歷(統招) 教育、“ 311”品牌和高等教育自學考試專業三部分。2009年計劃招生600人。
國家計劃內學歷教育專科新聞采編與制作專業(信息內容服務方向、新聞采編與制作方向);“311”品牌專業本科新聞采編與制作專業、信息內容服務專業和廣告設計與制作專業;自學考試本科新聞學、廣告學兩個專業。
自建院以來,學院認真落實“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的辦學指導思想,積極開展課程改革,貫徹“在實踐中學,在學中實踐”的教學思想,注重理論與實踐結合、課上與課下結合、校內與校外結合,致力于為社會培養思想素質好、實踐技能強的新聞與信息傳播從業人員。
辦學特色
去年以來,學院根據社會對人才的需求,積極調整專業結構,重構課程體系,拓展教學內容,取得了顯著進展。
1、好就業的新專業
為適應信息內容服務業快速發展對人才的需求,學院增設了信息內容服務專業,2009年暑期開始招生。根據市場調查和專家論證,該專業為社會急需專業,學生畢業后去向廣、好就業。
(A) 培養目標
為各類數據庫、網站、媒體等信息內容服務機構以及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城市社區、農村等信息服務部門培養掌握信息采集、檢索、加工、儲存(數據庫)、管理、傳播、產品開發與營銷等基礎知識,能夠熟練運用與信息服務業務相關的計算機技術、網絡技術(主要是各類軟件的使用)完成信息的采集、檢索、分類、加工、存儲、管理、傳輸等工作的一線應用人才。
(B) 畢業去向
各類媒體,各類網站以及數據庫等信息內容服務機構;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城市社區以及農村的信息部門從事新聞信息服務工作。
(C)教學條件
學院為新專業建立了新聞信息綜合教學平臺。這個試驗平臺涵蓋了新聞信息內容服務機構的基本工作流程。從新聞信息采集、加工、組織、存儲、檢索、傳播到產品的開發、發布(報紙版面制作、網頁設計制作、網站內容維護),均可以通過這個平臺完成。依托這個平臺,可以模仿新聞信息服務機構的工作流程,設置仿真崗位,讓學生通過上崗操作,熟練掌握從事信息內容服務必備的知識和技能。
(D)專家論證
該專業已經校外專家組進行了論證。專家組認為,信息內容服務產業是信息時代的朝陽產業。開設信息內容服務專業,符合時代的要求,社會的需求。北京吉利大學新聞與信息傳播學院創辦信息內容服務專業的思路清晰、方案可行,基本具備開設專業的條件。專家組認為,信息內容服務專業是一個新專業,教學內容、教學方法以及課程體系的設置都應通過實踐不斷探索,不斷完善。辦得好一定會成為有特色的專業。
(E)專業背景
信息內容產業是依托數據庫,按照用戶的需求,運用先進的數字技術,加工、開發多層次、多類型的內容產品,通過多種數字化終端為消費者提供內容服務的企業群。
信息內容服務業是信息時代新興起的朝陽產業,市場潛力很大,就業領域廣闊。近年來,信息內容產業在國外發展十分迅速,在美國和歐盟地區已經成為第一大支柱產業,在日本也已成為第二大產業。據統計,2006年世界內容產業增速達40.1%,遠高于其它領域。近年來,我國信息內容業也呈現了快速增長的趨勢,并正在向企業、城市社區、農村拓展。據權威調查顯示,2005年中國信息內容產業規模增長58.3%,達到849.8億元;2006年增長40%;預計未來5年的復合增長率將達60%。
信息內容產業的快速發展,需要大量的從事信息內容服務的專業人才,特別是一線工作的應用人才。據了解,在各類信息服務機構中,在一線從事信息采集、檢索、分類、存儲、信息初加工的人員,占整個從業人員的75%以上。這些機構要求一線從業人員掌握信息采集、檢索、加工、儲存(數據庫)、管理、傳播、產品開發與營銷等基礎知識,能夠熟練運用與信息服務業務相關的計算機技術、網絡技術(主要是各類軟件的使用)完成信息的采集、檢索、分類、加工、存儲、管理、傳輸等工作。
信息內容服務
2、 新聞采編與制作專業--拓展教學內容 擴大就業領域
專業簡介
新聞采編與制作專業是以社會需求為導向,調整專業定位,拓展教學內容,由單一的新聞采編知識技能培養拓展為包括新聞在內的信息內容服務知識技能培養,為學生的就業拓展更廣闊的空間。
重建課程體系
拓展教學內容,重建課程體系,增加多了媒體軟件應用、信息組織、檢索及其實務等實踐性較強的課程。
2009年學院新聞采編與制作專業增設了《重大新聞報道課》和《聽看選評新聞課》兩門創新課程,目的是突出新聞教育的時代性、實踐性,培養學生的時代感、洞察社會的能力,把媒體實踐中創造的新成果、新經驗、新方法引入到教學中,使新聞教育與新聞事業的發展同步,與時代合拍。
(A)課程特點
《聽看選評新聞》課的基本特征:堅持每天聽新聞、看新聞、選新聞(最有價值的新聞)、評新聞,是對新聞工作者的基本要求,也是新聞工作者必須具備的基本素質。本課程將理論教學與對每日新聞的聽看選評相結合,與鮮活的新聞案例相結合,重點是培養學生的新聞意識、新聞敏感性,專業興趣,使之養成良好的職業習慣。
重大新聞報道
重大新聞報道課的基本特征:組織學生學習、分析、研究、參與媒體正在突出報道的重大新聞實踐,學習有關重大新聞報道相關知識和技能,如重大報道的策劃組織、重大報道的內容、方法、形式等。
(B)“三結合”教學模式
兩門課均采用“學生自學、教師授課、系列講座”三結合的教學模式。學生用所學的專業知識指導“聽看選評”,關注、參與重大報道,以加深對新聞采編知識和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教師結合每天發生的重要新聞和媒體對重大新聞的報道,講授有關新聞知識和技能;邀請一線新聞工作者作專題講座,重點講授媒體在新聞實踐中取得的新經驗、新知識、新方法。
學生作業展示
“學生獲獎作品”-教育部頒發的全國大學生藝術作品展一等獎
3、“311”廣告設計與制作專業
該專業旨在培養具有創新精神的“廣告設計師”,培養具有現代的廣告創意理念,在廣告設計與制作領域中具有較強的操作能力,具備廣告營銷知識的應用型復合人才。
根據就業市場需求和我校“311”的辦學理念,學員學院堅持把培養學生的職業素養和實踐能力作為重要目標,圍繞學生實際操作能力設置教學計劃。
專業培養模式將采用靈活科學的“3+1模式”,即學生在完成三年的專業學習后,根據學生的意愿,可以選擇畢業或者繼續攻讀本科。如果選擇畢業,學生將具備扎實的專業理論基礎及先進的設計理念和設計能力,具備較強的廣告設計能力,能夠熟練掌握和運用各種設計軟件;選擇繼續攻讀本科,學生還將具備較強的創新意識、較高的創造能力和職業素養,并且具備一定的廣告經營管理知識和品牌營銷意識。學生畢業后,能在廣告經營單位、媒體、企業,從事廣告設計制作、策劃、經營等技術或管理工作。
4、擴招新聞學、廣告學專業
本著培養和造就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和現代化建設需要,富有創新精神的“應用型,復合型”人才,學院除了按照國家自學考試時間合理安排教學計劃,還率先納入采寫編評實訓教學和職業資格證書課程。學生在應試學習的同時,還可以掌握至少一門職業技能,力求在完成自考規定的教學任務的基礎上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實踐技能,以提高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和就業競爭力。
新聞學專業學生在專業學習的過程中,開展全程采寫編評綜合實訓,納入網絡編輯和攝影師兩個資格證書;廣告學專業納入廣告設計師和攝影師兩個資格證書。
5、功能齊全的教學平臺
學院新建新聞信息綜合教學平臺。平臺由新聞信息存儲(數據庫)平臺、新聞信息采集制作平臺、新聞信息產品發布平臺三個子平臺組成。試驗平臺涵蓋了新聞信息內容服務機構的基本工作流程。從新聞信息采集、加工、組織、存儲、檢索、傳播到產品的開發、發布(報紙版面制作、網頁設計制作、網站內容維護)等,均可以通過這個平臺完成。這個平臺還有兩個模塊:中國農村村級信息化綜合實驗室和農村視頻資源制作室。
附:新聞與信息傳播學院綜合教學平臺結構圖
本站覆蓋全國各省市專本科院校及計劃外招生院校,匯總各校招生要求及專業信息,如您今年尚未被任何院校錄取,請自愿填寫下表,我們將在全國范圍內篩選適合您就讀的大學,安排校方老師與您溝通。即刻報名,圓大學夢!
報名咨詢電話:010-51291557
高校招生網
評論0
“無需登錄,可直接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