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擇校
政策解讀
記者在閱覽報紙時,發現一些對北京培黎職業學院大學生就業有參考價值的資料,就把它們搜集起來,重新編輯整理如下,供師生們參考:
![]() |
圖一、
得不到外界肯定時,加強自我肯定
就業壓力是很多大學生們走出校門所遭遇到的第一個人生逆境,而在這個逆境當中,如何持續樂觀自信成了他們能否走出逆境的重要一步。
■ 案例
步入社會之前,李羅一直自認優秀。但去年大學畢業,李羅進入北京一家外貿公司,剛松一口氣,經濟危機就來了,雖然他一直認為很得領導賞識,但資歷最淺的他依然被第一批“掃地出門”,此后輾轉了兩三家公司,一遇到裁員他便成了“過客”,似乎連試用期都干不滿了。現在的李羅和別人合租著一個小房子,每天吃著盒飯,四處尋覓。他說已經很久沒有用英文跟別人交談,都有些生疏了;他說很久沒有和北京的同學們聯系,怕自己更加失落;每次母親來電話他依然說他還在那家不錯的外貿公司,依然很受領導賞識。其實在他心里,他已經開始懷疑自己——我是否根本就沒有自己想象得那么優秀?
■ 專家意見
進社會一切歸零
●盧悅,北大燕園博思心理咨詢中心心理咨詢師
首先要明確,剛入社會的大學生經歷兩到三年的職業震蕩期是一種必然現象。幾乎所有人都會遇到,并非特異性的。很多非常優秀的大學生高學分形成的高自尊在社會環境中被完全粉碎,逆境就這樣形成了。要適應新的評價體系,他們需要重樹目標,并根據這一目標規劃出自己必須提高的能力;要意識到自己在情商方面的不足,加速社會化的進程,研究如何與人打交道。最后是態度,態度決定一切。你什么都沒有,只有年輕有沖勁,那么就要把這種拼命精神發揮到最大。
不要壓抑恐慌
●鐘輝,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心理學博士
當我們處在逆境中時,會因為周圍環境的變化而變得更為謹慎甚至戰戰兢兢,想自信就更困難。
我給逆境中的人提兩個建議:第一,不要過于謹小慎微,做每件事情都去反復核實、計算,實際上是在努力“壓抑恐慌”,這種壓抑往往導致更大的恐慌,使人變得不自信;第二,不要停止學習。在自信心降低、無助感加強的時候,堅持學習可以填補內心的空虛。
■ 調查
近七成大學生不自信
據39健康網最近舉辦的第一期中國大學生健康調查活動結果顯示: 10%的大學生表示,壓力大得喘不過氣來,而40%的人認為壓力主要來自就業。近七成的大學生不自信或有時不自信,其中超過10%的人明確表示不自信,5.6%的人甚至“常常感到自卑”,僅有不到三成的人選擇自信或非常自信。有五成的大學生經常處于煩躁、郁悶、無聊的情緒當中。
本站覆蓋全國各省市專本科院校及計劃外招生院校,匯總各校招生要求及專業信息,如您今年尚未被任何院校錄取,請自愿填寫下表,我們將在全國范圍內篩選適合您就讀的大學,安排校方老師與您溝通。即刻報名,圓大學夢!
報名咨詢電話:010-51291557
高校招生網
評論0
“無需登錄,可直接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