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路教育網,一站式的學習教育平臺

MBA關注:如何培養所謂的“產品感”?

來源:三節課 時間:2017-06-02 09:49:57

  產品界,有一個特別虛幻的名詞:“產品感”,這個詞經常被人掛在嘴邊。舉個栗子:

  面試結束后,HR問你,這個小朋友怎么樣啊?

  你回答:產品感不好。

  這個時候HR也就不再追問了。

  這種對話,特別像見丈母娘,你表現再好,丈母娘一句話“不靠譜”就給定性了。

  產品感是不是真實存在的東西呢?在我看來,是存在的。比如射箭,韓國的林東賢,高度近視,但不妨礙他拿一堆的,靠的就是一種內在的感覺。做產品也是如此。產品感有多好,見仁見智,但有一些人產品感比較差,卻是很容易看出來的。所謂產品感比較差,有幾個明顯的例子。

  示例1:

  Q:請你推薦幾款比較有意思的產品?

  A:淘寶,微信,支付寶

  Q:有哪些產品的交互你覺得特別好?

  A:支付寶的集五福就不錯呀。

  Q:好在哪里?

  A:特別符合人性,比如這個AR就太牛了!簡直是未來!

  示例2:

  Q:你有什么特別感興趣的產品方向?

  A:我非常喜歡短視頻類的APP,很多應用都很酷炫有趣,我差不多下載了市面上所有類似的應用,非常了解。

  Q:那你評價一下musical.ly吧。

  A:你說的這是啥?沒聽說過啊。

  以上都是屬于產品感不好的表現,那么產品感比較好的表現是什么呢?產品感能不能訓練呢?我認為大概分為以下幾個方面。

  面對新生事物的好奇心

  互聯網作為一個新的行業,瞬息萬變,時刻在產生著大量新的應用、新的形態、功能。而如果你不是一個充滿好奇心的人,不去主動主動地體驗新鮮事物,那就會有“事非經過不知難”的事情發生了。

  體驗并嘗試,是產品感比較好的同學的一種特質。就好像你在嘗試的過程中,會用暴力測試的方法測試出功能的極限的異常情況。在之前三節課同學的寫的作業中,甚至體驗出了朋友圈發文字的極限數量。也會有同學反復測試注冊流程和異常判斷,甚至被官方拉進了黑名單。

  這些是測試環節中的常用的壓力測試方法,你在測試了很多情況后,在之后的工作中,就會有很多靈感來支撐自己的功能設計細節。

  光有好奇心也是不夠的,要想辦法讓自己沉迷到某個方面,成為這個領域的小專家或意見。

  現在短視頻很熱,是否去體驗一下快手,去拍攝一下短視頻?體驗完快手,是否把小咖秀、抖音短視頻等主流的短視頻軟件都體驗一遍?那是肯定的,你體驗完甚至有了粉絲和你互動的話,那這個體驗又是全新的了。

  沉迷進去,意味著你會感受到不同細節,不同的產品的優點和缺點。一直保持好奇心,是產品感的重要表現之一。

  那么,這種對于新鮮事物的好奇心要怎么訓練呢?我覺得是不能的,這是一種天生的性格,有的人一出生就對陌生的事物充滿了新鮮感,而有的人甚至都不愿意動。但好奇心可以強迫自己適應。

  假如你是一個好奇寶寶,在好奇心的驅使之下,加上一些基本的邏輯,你看問題就會更加的結構化,往后這方面能力的提升就會更大。假如你不是好奇寶寶,你可以花更多的時間深入在自己感興趣的領域,成為垂直領域的行家,這也是一種擁有好奇心的表現。

  透過現象,看產品底層結構

  不少剛入行的同學再去面試前,很喜歡做一份分析報告。比起很多同學只發一份干巴巴的簡歷自然要強得多。但是,做出來的這些報告,卻大都慘不忍睹。這些報告做得不好,不是這些同學不夠用心,而是完全走錯了方向。

  很多同學寫的產品分析,會停留在對UI和交互動效,接著鴻篇巨制了一大堆的修改意見和自己的觀點,這些觀點都是在文案、顏色、動效上,很少有關注背后的邏輯。

  所謂產品的邏輯,除了表面的交互,更重要的是產品運行的邏輯、用戶使用的流程、異常流程的處理方法等。前端的樣式是最容易看到的,也是大家都能看見的,并不能體現產品經歷的專業度,如果你能有透過現象看本質的能力,大家都是寫了分析報告,你寫的很可能就更專業也更有說服力。

  看產品,看邏輯看流程,是產品感的第二個重要表現。好的產品調研報告,絕非字數取勝,而是質量取勝,看到關鍵點,比大而全更加重要。

  比如,調研分答,要從產品整體的運作邏輯切入,再進行數據的拆解、用戶的流向,最后才會看看交互表現,自然也不會提出“頁面配色有問題”、“按鈕位置不對”這類的問題了。

  做競品分析的時候,也是如此,兩個產品之間的對比,不是界面上的對比,而是找相同,找不同,通過這里看到產品之間的差異點,通過這個差異點,來確定:

  A和B相比,優點、缺點、亮點是什么?

  如果要抄,抄哪個?抄什么?怎么抄?

  這方面產品感的訓練比較直白:

  體驗:把玩大量的產品,各種好玩的不好玩的,都去試試。試了一個覺得有意思,把所有相關的產品都找出來玩;

  還原:通過還原流程、手畫原型來去深度玩,感受其設計背后的感覺,交互背后和用戶群體的匹配程度等;

  分析:找到產品的關鍵點,并深度分析其中的原因;

  結論:給出你的觀點和結論,并且結論是和目的、體驗的過程相匹配的。

  建立思考框架并不斷豐富

  在產品經理的路上,會看到很多零散的知識,有很多的方法教你怎么看產品、怎么分析產品、怎么復盤整個運營活動…但是,你必須先挑選適合自己的思考框架,并不斷修改和添加思考的維度和思考的細節。

  常見的問題有:

  A產品和B產品相比,哪個產品好?

  某產品最近特別火,你覺得為啥它能火的起來?

  我們這個產品你看能成功嗎?你怎么看我們這種產品?

  我有一個絕妙的想法,你來不來干!

  我一直認為,產品經理屬于創意行業,而創意行業非常難用標準化來 更多的更多衡量的, 是形成自己的觀察和方法。

  同樣的道理,在服裝設計師領域,A款式和B款式誰更優?對于設計師來說,有自己的觀點,自己的思考方式,能比較好地表達出來就好了。本質上只是觀點差異,并非標準答案。

  比如在判斷產品會不會火,能火多久的問題上,也是需要一個思考框架的。開心網偷菜很火的時候,有人問我開心網會不會一直火下去?我說很難,如果是社交平臺,是慢工出細活,如果是游戲平臺,那就是用戶重復消費的頻率問題了。最后其實選擇的是游戲,那就只能作死了。

  而這個判斷,來自于我自己的思考框架:

  場景-用戶:用戶在什么場景下遇到了什么問題,怎么解決的,解決的好還是不好。

  產品核心亮點:有什么特別有吸引力的地方,這個優勢是產品優勢還是資源優勢?

  優先級:產品優先、技術優先還是運營優先?都是核心需求,哪個先做哪個后做?

  用戶在產品里的行為:怎么做拉新、留存、轉化?哪些節點對于用戶增長至關重要?

  產品節奏:產品的生命周期和產品節奏、運營節奏是否匹配得上?

  每看到一個新產品,你都可以擁有這樣一套思考的框架,這樣你可以不斷發現新東西,然后思考,經過刻意的練習后形成習慣。

  并且每個項目結束后,我們都有對應復盤,判斷當時的思考是否有問題,有沒有什么可以提升,可以對應豐富的地方。

  清晰的邏輯性

  一個好的產品經理,邏輯思維能力一定是你一定要具備的基礎能力。

  什么是產品經理的邏輯思維能力,即能分解問題,用流程化思維來解決問題。生活中有很多邏輯思維的體現,如果一個人說和做的過程很有條理,那么一般他的邏輯思考能力也相對不錯。

  比如,在面試的時候,遇到一個題目:如何評估是否在辦公樓樓下開一間咖啡館?

  如果是應屆生,大部分人對這道題目是懵逼的。當然 ,市面上有很多筆試攻略,但現在已有的攻略大都是就答題而答題,換了一種模式還是會懵逼。這其實也是上面提到過的,是由于沒有形成自己的思考框架而造成的。

  那么,不懵逼的同學,會怎么回答呢?

  拆解指標:如何算是能開一個咖啡館呢?盈收平衡,什么時候成本能回來?哪些數據是已知的,哪些數據是缺失的,缺失的數據可能可以用什么數據來替換?來佐證?

  列舉渠道:獲取缺失的數據渠道分別有哪些,都是怎么計算的?驗證一下獲得的可行性和數據準確程度。

  預估:通過一系列的等式來計算,通過這個計算來反推等式的可行性,然后修正它。

  這道題并非要標準答案,其實要的就是你的思考邏輯和表達的條理性。

  那么,下面就來簡單說說訓練邏輯的方法:

  運用思維導圖:打開自己的腦洞,不斷增加內容,想的的越多,得到越多,得到大量的思考內容之后,對這些內容進行簡單的分析排序,思維導圖產生的這些能轉變成產品需求;

  抽象成模型:就是把所有事情都用數據和結構化來表現。分解計算方式,也可以說是一種拆解方法。這部分的訓練是不斷拆解,然后驗證,然后修正;

  反思調整:不斷地找到工作生活中的事情,運用1、2兩種辦法,找到核心改變點,小范圍的驗證,并不斷改進;

  輸出:要真正用起來這些理論,我們可以從有條理的表達開始。首先...然后…接下來...,或者是1.2.3.4這樣的表達方式,都是表達有條理的表現。

  對事物的好奇心和產品調研能力是產品經理必須具備的能力,如果缺乏這兩點,我估計基本上很難找到理想的產品經理的工作。

  而思考的框架和邏輯思維則是看是否有這樣的意識,這寫是完全可以經過后天的刻意練習習得的,但這個練習的過程是枯燥的,學習是一個唯心的事情,所有的耐心和毅力都是服務于最后結果,想要成為一個優秀的產品經理,要經過比較艱苦的打磨和學習。

       相關推薦:

  全國MBA院校招生信息、學費查詢入口

  2018年MBA提前面試活動匯總

  2018年MBA招生簡章匯總

  全國MBA院校學費匯總對比表(2017-2018年)

  全國各大院校2018年MBA招生活動匯總

MBA關注:如何培養所謂的“產品感”?

結束

特別聲明:①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為"原創"的,轉載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育路網",違者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部分稿件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溝通解決。

閱讀全文

一站式擇校服務!【免費領取】專業規劃&擇校方案

*學生姓名 :
*手機號碼 :
*意向專業 :
 意向院校 :
*當前學歷 :
免費領取 :

評論0

“無需登錄,可直接評論...”

用戶評論
500字以內
發送
    在職研究生報考條件評測
    相關文章推薦

    在職MBA熱門關注

    免費咨詢

    在線咨詢 報考資格測評
    掃碼關注
    在職研究生微信公眾號二維碼

    官方微信公眾號

    電話咨詢
    聯系電話
    010-51264100 15901414202
    微信咨詢
    用手機號進行搜索添加微信好友
    15901414202

    張老師

    15901414201

    張老師

    15811207920

    育小路

    一對一免費咨詢

    張老師
    返回頂部
    亚洲中国久久精品无码,国产大屁股视频免费区,一区二区三区国产亚洲综合,国产AV无码专区毛片
    最新2021久久精品 | 中文字幕巨大的乳专区不卡顿 | 性一区二区视频在线 | 色八a级在线视频品尚网 | 真实国产精品视频400部 | 自拍偷精品亚洲手机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