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二大綱要求“考生應能讀懂不同題材和體裁的文字材料,題材包括經濟、管理、社會、文化、科普等,體裁包括說明文、議論文和記敘文等”。"/>
英語二大綱要求“考生應能讀懂不同題材和體裁的文字材料,題材包括經濟、管理、社會、文化、科普等,體裁包括說明文、議論文和記敘文等”。 英語二不僅明確告訴了考生文章的題材和體裁,而且只字未提超綱詞,這就使得考生備考能夠有的放矢,知道從哪些題材的文章去多做積累和準備,同時也不必過于擔心超綱詞的問題。
提高閱讀理解能力,在整個備考過程中都非常重要。
首先要掌握大綱詞匯,將詞語放到文章句子中理解,掌握多種詞義。閱讀理解部分對詞匯量要求較高,但這些單詞并不要求考生全會拼寫,只要認識即可,因此考生在日常復習中應盡可能多的掌握一些能識別的詞匯
其次要提高解讀長句、難句的能力。要能分析把握句子成分之間的結構和邏輯關系,利用上下文提供的線索把握詞語的確切含義,
然后就是要掌握正確的閱讀方法和有效的閱讀技能,并總結解題方法和解題思路。那么,究竟什么才是閱讀的正確方法和思路呢,結合題型小編也為大家作了進一步總結:
傳統閱讀
就閱讀理解(Part A)而言,由于這是一個大家非常熟悉的題型,也連著考了十幾年,命題專家都有豐富的經驗來應對它,因此每次考試最穩定的就是四選一的閱讀理解題。就文章題材來說,近幾年越來越重視對人文科學的考查,平時要多注重閱讀一些英美經濟文化科技方面的報刊書籍,例如The Economist (經濟學家),Newsweek (新聞周刊),Time (時代周刊)上面的文章。在尋找材料時,要有選擇,比如說不要涉及政治方面及時事方面比較敏感的話題,如種族歧視、宗教信仰、戰爭評論等。
關于閱讀理解文章來源,根據2016大綱,文章來源依舊是英語國家原版報刊或書籍,絕大多數是評論性的文章(即除文學作品以外的其他類型的短文)。由于新聞記者慣用“引用”的方法,所以考研的文章經常也喜歡正反交替舉例的方法來闡述觀點,先說作者認同的,然后又是作者要批評的、揭露的,再是用實例來論證作者的觀點。這種語篇思維模式會給考生在閱讀理解中造成很大的障礙。但考研命題專家就非常青睞這類語篇。近兩年,這種題目每次都有,而且得分率也很低,因此需要大家平時閱讀時要多注重對于作者觀點、立足點、態度語氣的把握。
最后從語言難度來看,歷年的閱讀文章無論從詞匯方面還是從句子方面都是有一定難度的,命題側重考查推理判斷題以及細節事實題。2016年的閱讀難度依舊,文章讀起來不會很容易,選項仍然會很“刁”。生詞依然存在,但其比例仍然維持在3%左右。命題的風格、誘惑手段和解題思路也會和往年一致。
新題型
考研英語大綱中已經規定新題型主要考查“考生對諸如連貫性、一致性等語段特征以及文章結構的理解”。這就要求考生在準備這類題時,應該掌握必要的攻題技巧。 該題型要求考生從整體上把握文章的邏輯結構和內容上的聯系,理解句子之間、段落之間的關系,對諸如連貫性、一致性等語段特征有較強的意識和熟練的把握,并具備運用語法知識分析理解長難句的能力。
2005、2006、2012、2013年考查的是難度相對較大的一種完形填句(段)題,而2007年則選擇了難度相對較低的第三種——選擇小標題。2008、2009年繼續選擇的是完形填句題。2010、2011年考查的是第二種排序題。 不同的題型考查的重點不同,因此有不同的解題思路和技巧,需要考生全面把握,尤其是對于完形填句(段)題和排序題,是對語言能力和閱讀理解能力的綜合測試,因此在要求上遠遠高于小標題選擇題和觀點例證題,考生需要足夠重視,以提高自己在這部分的應試能力。在解答新題型這類題目時,對英語文章的常見結構有所了解,這樣會幫助大家明確和提高解題思路。
常見結構
1、描述性結構。主要介紹事物 、問題或傾向的特點,對人物的描述如傳記,包括人身體特征、家庭背景、成長過程、個性愛好、成就貢獻等內容進行描述、因此時間、地點往往是出題重點。
2、釋義性結構。解釋某一理論、學科、事物,主要用例子比喻類比闡述。
3、比較性結構。把兩個人或事物功能、特點、優缺點進行對比。
4、原因性結構。這種結構主要分析事物的成因,客觀的、主觀的、直接的、間接的。
5、駁斥性結構。這種結構主要是先介紹一種觀點,然后對其評論或駁斥,然后分析其優點缺點,危害性,最后闡明自己的觀點。
特別聲明:①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為"原創"的,轉載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育路網",違者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部分稿件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溝通解決。
英語是在職MBA必考科目之一,在基礎復習階段你該怎么備考呢?
評論0
“無需登錄,可直接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