亨利商學院從2012年起開辦音樂MBA課程,向音樂及創意產業從業者傳授商業技巧,專業課包括流媒體和藝術家版稅。
鼓手巴瑞•范澤爾(Barry van Zyl)除了在舞臺上為安妮•藍妮克絲(Annie Lennox)、羅伯特•普蘭特(Robert Plant)等明星敲擊節奏外,余暇時通常為電視寫配樂。不過在2016年一次巡演期間,范澤爾在業余時間埋頭研讀商業教科書,并為一篇有關企業戰略的5000詞論文寫草稿。
在跟隨約翰尼•克萊格樂隊(Johnny Clegg Band)前往美國進行50場巡演之前,范澤爾參加了一個MBA課程。即使在畢業后,他依然嘆服于自己竟然能將鼓槌和教學案例研究結合起來。他說:“作為一名藝術家,我知道我必須重塑自己,但我沒想到這意味著上商學院。”
范澤爾是為數不多的念完亨利商學院(Henley Business School) MBA課程的演藝人員之一,該課程專為創意產業從業者設計。他從亨利商學院非洲校區負責人喬恩•福斯特-佩德利(Jon Foster-Pedley)那兒聽說了這門課,喬恩曾向范澤爾提供約翰內斯堡校區的空間,讓他籌辦研討會。
亨利商學院發現了一個商機:向音樂和創意產業從業者傳授商業技巧,并于2012年推出了相關MBA課程。據亨利商學院院長約翰•博德(John Board)表示,該學院意識到課程安排必須靈活,因為像范澤爾這樣的藝術家很難使自己的演出日程安排適合傳統的課程表。
他說:“該行業由小型企業家主導,他們在發展業務的同時,很難擠出時間完成MBA課程。”
亨利商學院每年招收約40名MBA學員,其中有10人來自音樂和創意藝術領域。這些學員接受相關主題的額外培訓,比如流媒體音樂和藝術家版稅的經濟學。
范澤爾在亨利商學院讀了兩年半,在前半段時間里,范澤爾沒有將自己入讀商學院這一秘密告訴演出伙伴和音樂界人脈。
他曾數次想要放棄。他說:“我不知道我給自己惹上了什么麻煩。”但隨著他獲得信心,他欣然接受了商業教育的傳統好處,例如使用校友網絡幫助自己成立Slaves to the Rhythm——一家為愛好音樂的高管設立的培訓公司。
他現在教的那些商界人士對他感到很驚奇,他問了他們很多有關辦公室工作的問題,而他們問了他很多有關音樂家生活的問題。
他說:“我分析、處理和管理數據的能力提高了,與人交談時也有自信了,這在以前是不可能的。”
約翰•古斯(Johann Gouws)在美國完成了亨利商學院的音樂MBA課程。他在完成課程之前遷居田納西州,在面向樂器教學的專業出版公司Alfred Music找了份工作。
相較倫敦音樂界的同行,古斯的美國同事較多是MBA畢業生,但沒有一人擁有專業資格。
Alfred去年被教育軟件公司Peaksware收購后,古斯被提拔為國際銷售副總裁,他認為這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要歸功于他的專業學習。
他說:“作為MBA課程的一部分,我曾寫過關于流媒體服務及其對獨立音樂家影響的文章。這有幫助。”
斯坦•德懷特(Stan Dwight)也是亨利商學院音樂MBA畢業生。他原本是英國音樂公司Chrysalis的財務總監,2011年該公司被BMG Rights Management收購后,他被裁員,隨后他申請了該課程。
他在商學院就讀期間承擔了財務總監和顧問的工作以幫助支付學費,并在畢業后擴大了業務。德懷特更喜歡重回音樂出版界從事全職工作,但行業整合后就業機會比較有限。
并不是每個人都認為把目光收窄到一個行業——比如音樂——是個好主意。
巴維克•特里維迪(Bhavik Trivedi)的公司Critical Square每年為100多名學生提供商學院咨詢,他表示對于那些尋求拓寬就業機會的人來說,專業化不應成為決定因素。
他說音樂行業就業機會有限,專注于該行業有“過度專業化”之嫌。他建議那些年近30、想要進入音樂行業的年輕人去學習普通MBA課程,然后到這個行業積累經驗。
特里維迪表示,專業化可能對那些已經到了職業生涯中段、想轉行到音樂產業工作的人有用。最重要的是,人們應該根據總體聲譽來選擇一所學校。
他說:“商學院最重要的是知名度,它將確保你躋身于下一輪升職候選者之列。”
特別聲明:①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為"原創"的,轉載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育路網",違者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部分稿件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溝通解決。
報考人數能夠直接影響著最終錄取比,所以影響著MBA報考人數的因素也會直接影響著最終的錄取比,下面就跟著小編一起來看看影響
正值2018年全國研究生網報階段,根據一項調查顯示,越來越多的考生傾向于報讀專碩,主要有以下原因:一、專碩更偏向實踐
評論0
“無需登錄,可直接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