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2月4日下午,Thomas北京研究院成立典禮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唯實國際會議中心舉行,這是以2013年諾貝爾生理學及醫學獎獲得者,美國國家科學院、美國國家醫學院、美國文理學院院士Thomas C. Südhof(托馬斯·聚德霍夫)教授命名的研究院,由北京市、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托馬斯教授三方共建。
近年來,北航圍繞國家戰略需求和國際學術前沿,全面建設扎根中國大地的世界一流大學。醫工結合、軍民融合,既是北航服務國家戰略的重大機遇,也是服務北京市科創中心建設的重要載體。Thomas北京研究院的建立,是北航在高端人才引育、醫工交叉融合以及科技成果轉化等方面樹立的又一個典范,也是探索國際化人才培養和醫教協同產學研合作的重要舉措。
Thomas北京研究院將圍繞中樞神經系統損傷修復這一世界難題,發揮多學科交叉的優勢,在病理生理學、生物材料修飾與制備技術、修復機理等學科領域開展基礎性、前瞻性研究。諾貝爾獲獎者托馬斯教授能夠選擇北京、選擇北航作為中樞神經系統損傷修復研發基地,是對北航推進醫工結合、建設醫工交叉創新研究院的信任與肯定。托馬斯教授和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李曉光教授之間的強強合作,將有望在中樞神經損傷修復方面取得重大突破,為我國乃至世界中樞神經損傷康復帶來新的希望。
建設全國科技創新中心是新時期推動首都經濟社會發展重要抓手。這就要求北京各行各業尤其是高等院校率先示范,重視原始創新,不斷增強科技輻射能力,加快投入到北京科創中心建設中來。發展醫藥健康產業是北京市科創中建設的重要組成,加強醫工合作,發揮工程技術對醫學和生命科學的支撐作用,推動醫學的進步意義重大。建設海外“塔尖人才”科學家研究院有助于探索新的科研機制體制和政策先行先試,匯聚高端人才,形成創新高地,對于北京形成領跑世界的原始創新策源地以及將北京打造為世界知名科學中心具有示范帶動意義。
北航生物與醫學工程學院李曉光教授做了“激活成年內源性神經干細胞修復中樞神經系統損傷的科學價值及應用前景”大會報告,介紹了研究院 “北京脊髓損傷(SCI)計劃”,提出的“四個一起”原則:即一起制定臨床試驗方案,一起選擇受試者—“完全截癱患者”,一起實施治療,一起康復訓練和評價療效得出有效的結論。邁阿密大學萬斯·雷蒙教授(Vance Paul Lemmon)介紹了美國脊髓損傷進展“邁阿密計劃”,諾貝爾獲獎者托馬斯教授致辭并做大會報告《神經科學未來發展、神經修復、重塑神經,和可塑性》。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房建成副校長與托馬斯教授共同簽署《北京航空航天大學&THOMAS C. SÜDHOF教授合作協議》;北京市隋振江副市長、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張軍書記和托馬斯教授共同為“托馬斯北京研究院”揭牌。中關村發展集團董事長許強、北京市科委朱世龍副主任共同為“生物材料與神經再生北京市重點實驗室”揭牌。北京市教委葉茂林副主任、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房建成副校長共同為“中樞神經損傷修復研究中心(生物醫學工程高精尖創新中心)”揭牌。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黨委書記張軍院士、副校長房建成院士、副校長黃海軍教授、李曉光教授,2013年諾貝爾生理學及醫學獎獲得者Thomas C. Südhof教授,邁阿密大學計算科學中心計算生物學項目主任Vance Lemmon教授,美敦力醫療外科事務監管Anil N. Lalwani,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立大學洛杉磯分校Yi EVE Sun教授,北京大學基礎醫學院院長尹玉新教授,同仁醫院院長王寧利教授,宣武醫院副院長、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醫學科學研究院院長吉訓明教授,地壇醫院副院長成軍教授,安定醫院副院長鄭毅教授,安貞醫院院長助理杜杰教授,首都醫科大學楊朝陽教授。北航黨政辦、科研院、人事處、生物與醫學工程學院、儀器科學與光電工程學院等相關部處、院系負責人參加了典禮。
特別聲明:①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為"原創"的,轉載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育路網",違者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部分稿件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溝通解決。
評論0
“無需登錄,可直接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