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歌的Master在對弈平臺上60連勝,屠殺中日韓三國圍棋高手。
這新聞,你一定知道了。
這幾天追著看直播,有點耽誤事。正想要不要戒掉,谷歌宣布收手。其實繼續(xù)也沒有意義了,再下六萬盤,也是人工智能勝。
我理解圍棋手們的失落,原來認為人工智能絕無可能在圍棋上戰(zhàn)勝人類,而這一年來,它進步飛速,去年李世石還贏了一盤,今年人類已毫無勝算。
70后這一代人,多少都會一點三腳貓圍棋,我們初中時剛好是中日圍棋擂臺賽,競技的魅力再澆上民族主義熱油,全國狂熱,聶衛(wèi)平成為中國體育史上少有的超級偶像,跟風學圍棋的人多得是。
中國人也普遍接受了圍棋是東方智慧,其無窮的可能性可阻擋人工智能的算法進攻。
Master說:愚蠢的人類啊,你們想多了。
我還是挺高興的。看直播時,我是替Master加油的。如果發(fā)生了人工智能與人類的戰(zhàn)爭,我這種行為應該算是人奸吧?希望這段話將來能讓人工智能饒我一命。
我認為,不可能發(fā)生人工智能與人類的戰(zhàn)爭。相反,人工智能是來解放人類的。
從局部看,人工智能確實搶走了一些人的工作。原來成為圍棋高手,其智力上的榮耀度,吸引了不少人才。現在無論多么出色,也贏不了人工智能,人們自然對這行不再有那么大的熱情。
觀戰(zhàn)的孩子,心目的英雄是寫出Master的程序員,不再是聶衛(wèi)平,他們更想寫程序,圍棋手地位下降是難免的。
不過,從觀賞圍棋的角度來看,再也不要耗費那么多聰明人的時間與精力,只要把Master自我對弈的棋譜放出來,你可以無窮盡地欣賞最高水準的表演,圍棋觀眾從來沒有這么幸福過吧?
如果人工智能進化到極度先進的地步,搶走了人類的一切工作,任何事情,它都高效地完成:你不用學外語,它替你翻譯; 你不用做飯,它手藝好過所有大廚; 它替你完成所有家務;它是你的醫(yī)生,你的心理按摩師;它還寫歌、發(fā)公眾微信、拍電影,甚至變身為你的情人,也就是說,你每天起來只有一件事,就是享受。成本就是一點電費。這不是美夢成真嗎?
機器每搶走一份人類的工作,人類就更輕松幸福一點,回顧機器史,不正是這樣的嗎?人工智能,就是機器。
人為什么工作?是為了生活得更好。工作本身不是目的,能不工作就生活得好,最合人性。
如果每個人身上總有一些元素無法計算,比如偏好、情緒、潛意識,那么,人工智能只是把人抬升到更高的平臺,在上面我們繼續(xù)發(fā)展天賦。
如果人的一切都可計算,都能數字化,那么,人的下一步就是數字化,變成人工智能,我們還是有個性,有自由意志。
這兩種可能,都很美妙。
當然,有人恐懼的是,人工智能覺得人太愚蠢可惡,索性殺光了事。這種可能性極小吧,必然有人工智能認為人很可愛,甚至需要感恩,比如程序員,他們無法在屠殺人類上達成一致。
一起來當“人奸”吧,祝人工智能進化得更快一點。
溫馨提示:歡迎加入在職MBA備考交流
歡迎關注育路MBA微信公眾號
特別聲明:①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為"原創(chuàng)"的,轉載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育路網",違者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部分稿件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溝通解決。
評論0
“無需登錄,可直接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