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忙碌”。不少的職場人會將自己的工作內容歸納為這兩個字,朝九晚五的八小時工作制似乎每分每秒都不得歇,最后甚至研究出了“996”這個品種,繼續(xù)將忙碌延時。我們正處在一個信息泛濫的時代,工作變得越來越復雜與難以應付,可是我們又不得不努力向前奔跑,因為此刻不進就會退。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不少職場人感到每日的身心疲憊卻又無法改變。
我們在工作中,要接觸的東西太多,信息、數(shù)據(jù)、人際往來等等,但是否真的每一件事我們都要攬上身、做到無瑕?事實上,要改變職場者目前過于忙碌的現(xiàn)狀,是應該要學會如何改變以往的思考和行為方式,簡化你的工作。
1、把工作優(yōu)先分級
你必須學會區(qū)分什么是重要的工作、什么是不重要的工作、什么是自己必須親自處理的工作、什么是可以交給下屬或他人代為處理的工作等等。培養(yǎng)獨立思考的習慣和正確判斷的能力,將工作正確分級,減輕自己的工作壓力。
會工作的人知道如何將精力和能量放在重要的工作上,提高做事效率;而不擅長工作的職員常常把重要的和非重要的工作混在一起,不分輕重緩急,結果浪費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卻仍然無法使自己業(yè)績凸顯。任何商業(yè)的知識與技能都是可以通過學習獲得的,但時間管理就需要你具有“優(yōu)先級”的判斷力,還需要懂得借用他人的力量,通過分工合作達成一個共同的目標,互相幫助,齊心協(xié)力攻克難題。
2、工作流程可視化
只有讓工作有條不紊地進行,才會使得工作效率大大提升,正如組裝機械一般,唯有把每一種零件及所需要的數(shù)量列成清單,確保不會出現(xiàn)缺少零件的情況才能讓器械正確組裝。那么如何將流程“可視化”?例如可以嘗試列工作流程圖等方式,列明:
(1)分清工作目的,消除工作中不必要的環(huán)節(jié);
(2)表明工作地點,查看是否可能合并相關的工作活動;
(3)安排工作順序,盡可能使工作活動的順序更為合理有效;
(4)分配工作人員,注意人員匹配的合理性;
(5)找對工作方法,簡化操作步驟。
當然,還有其他許多種方式讓你的工作流程變得可見、可調,只有“可視化”的“流程”才能讓工作更簡潔、更有效率。
3、工作標準數(shù)值化
數(shù)據(jù)在日常工作中越來越受到企業(yè)管理者的重視,為什么?因為它給員工工作的“好”或者“不好”有了個清晰的衡量指標,大大提高了職員的做事效率。而在日常工作中也一樣,如果你能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地看到自己花費了多少時間取得了多大的效益,就會有利于之后工作的展開,同時也可以判斷出是否需要對一件事情采取行動,以及什么時候采取行動。
要將工作標注數(shù)值化就一定要注意一個關鍵,就是需要對所衡量的所有事情都采用相同的標準。因為如果你對比的標準不同,你就不能準確、直觀、客觀地去判斷工作的優(yōu)先性、可行性、效率性等問題,你會因此感到混亂不堪,這樣不僅不會讓數(shù)據(jù)成為你工作簡化的利器,甚至還會加大你的工作復雜度,延長你的工作時間。
4、拒絕主義
主義往往是高效工作的天敵,因為很多時候表面上的實質卻是在畫蛇添足!例如,一個主義者在做工作介紹,大家只希望在簡短的時間里聽到最重要最關鍵的信息,尤其是老板或者,可是由于過度追求,字句斟酌,極盡考究。關注每一個細節(jié),力求沒有疏漏的背后盡是無關痛癢的事情,最后浪費了大量的寶貴時間。
主義者有時候會感到非常委屈,為什么有著超乎別人預期的工作態(tài)度卻仍然不被夸獎?其實主義者并不是能力差,而是抱著“”的心態(tài)往往會拖緩行動速度與工作效率,將簡單工作變得復雜,花費了寶貴的時間去做事卻并不值得。
5、提升工作能力
如何提升工作效率?最關鍵也是最直接的方法,就是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能力通常是指一個人能夠發(fā)揮的力量,包括本能、潛能、才能、技能,它直接影響著一個人做事的質量和效率。對于提高工作能力,心理學有兩種解釋:一是個人現(xiàn)在所能為者,二是個人將來可能為者。
要想讓工作能力快速提升,有這幾類人是你需要關注與學習的:
(1)導師或教練。這個人可能是你的上司、前輩、學長等等,能教給你實用的技巧、一定的工作經驗,以及關鍵時刻給你指明方向;
(2)同路人。他可以是和你共同興趣,共同目標的朋友,任何人的成長都是一個修煉的過程,其中一個人往往是很難堅持下來;
(3)榜樣。他是你人生的標桿,你向他學習,受他鼓舞,一步一步向他靠近;
(4)敵人。人不到絕境是不會有斗志的,你要證明他是錯的,就會不斷地努力去打敗他;
事必躬親的人是一個努力的人,但不是一個會工作的人;追求的人是一個認真的人,但不是一個會工作的人。想從紛繁復雜的工作中理出頭緒,提高效率和業(yè)績,你就應該學會如何簡化自己的工作,掌握規(guī)律,不戰(zhàn)而勝。
版權聲明:
本文內容轉自MBA智庫,作者:九公子,文章僅代表原作者觀點,不代表育路教育觀點。
精彩推薦:
溫馨提示:歡迎加入全國MBA備考QQ交流群:385285724
歡迎關注研究生微信公眾號
特別聲明:①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為"原創(chuàng)"的,轉載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育路網",違者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部分稿件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我們溝通解決。
評論0
“無需登錄,可直接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