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你不是男人。”某次晚餐中,索尼創始人之一、董事會前主席盛田昭夫(Akio Morita)對一名女性高層管理人員這樣說。
“對,這千真萬確。”這名有3個孩子的單身母親回答。
“但你也不是女人。”
“呃,那我是什么?”
“你屬于第三類人。”
對,她就是女老板。
以上對話發生在20年前,談話雙方是芭芭拉·安妮絲(Barbara Annis)和已故的“索尼的上帝”。現今的安妮絲是芭芭拉·安妮絲公司(Barbara Annis &Associates)的創始人,這家公司專為藍籌公司就性別多樣化及包容度問題提供咨詢服務。可是,在20年后的今天,人們對女性領導人的看法卻沒有發生多大的改變。
真正令人吃驚的是《福布斯》女性專欄在Facebook上的調查結果:“你更愿意為男老板還是女老板工作?”大多數人的回答都跟一名名為斯坦芬尼·洛文構(Stephanie Rovengo)的受訪者相同:“每一天都希望是男老板。
”
男老板真的比女老板好嗎?女人們有什么做得不對的地方?
原因并不僅僅是大家都認為的男老板更擅長做好自己的工作。“這是一種普遍的文化現象,人們在潛意識中更傾向于男性領導人和老板。”美國西北大學社會心理學教授愛麗絲·意格麗博士(Alice Eagly)表示。1953年蓋勒普(Gallup)公司首次開展“工作及教育調查”,詢問人們對老板的性別偏好時,美國民眾無一例外地表示更喜歡男老板。民意調查數據顯示,每三個美國人之中就有兩個表示更傾向于男性上司,25% 的人表示無所謂,而僅有5%的人表示喜歡女老板。
20世紀50年代以來,女性已經成為職場上的半邊天,這種對男性的偏好已經有所減少。然而,令人困惑的是,“男傾”情緒依然普遍存在。在2006年最近一次蓋勒普調查數據中顯示,男性員工中,有34%更喜歡男老板,10%更喜歡女老板;而女性員工中,40%更喜歡男老板,26%更喜歡女老板(其余受訪者表示對老板性別并無任何偏好)。
男女員工都更偏好男性領導人的一個原因可能在于根深蒂固的思維定勢。“關于領導人的文化模式都是以男性為主導的,”意格麗表示,“領導人一般被認為是具有主導能力和競爭能力的人,能負起責任,并且非常自信。而這些特質常常用于描述男性,女性則通常被描述為友善的。我們的突出品質是友善。”
正因為如此,許多女性高層管理人員開始模仿男性的特點。上世紀80年代初期,現為哈佛大學肯尼迪政府學院(Kennedy School of Government)女性領導力董事會主席的安妮絲還在索尼公司任職時,就是這么做的。“他們認為我不夠堅定自信,于是就讓我參加了女性自信培訓課程,課程的名字叫‘商界女性的游擊戰特質
’”,安妮絲說。她回憶起他們如何教她降低說話嗓音、把聲音傳送出去。
20年后,安妮絲通過她的公司的業務發現,女性領導人依然努力在擺脫自己身上的女性特征,使自己向男人靠攏。
然而,一旦女人開始表現出男性特征,她們就會變得不受歡迎——無論男人還是女人都不歡迎。哈佛商學院組織行為學教授羅賓·艾利(Robin Ely)博士表示,行動中處處體現自身權威的女性比這樣做的男性更容易得到負面評價。她提到兩個案例,案例要求MBA**對主要人物的能力、風格、競爭力和競聘成功率進行評價。
結果令人十分吃驚。盡管兩個案例除主要人物的性別之外,沒有其他任何不同之處,男性候選人更容易也更愿意被聘用。女性候選人被認為太過渴望權利。她給人的感覺越強勢,**們就越不喜歡她。這樣的現實令人失望,但千真萬確:女性管理人員如果表現得像男人,那么她們就完蛋了;如果不表現得像個男人,她們也完蛋了。
更糟糕的是,女老板和女下屬的關系特別難以處理,特別是在女性領導人比較少的公司。在以男性為主導的專業公司中,女性管理人員常常會指責最年長的女性員工。“她們把年長女員工描述成壞榜樣,她們無法基于女人這一共同的身份找到彼此之間的認同感。”艾利表示。
不過,在女性領導人占到15%至20%的公司中,女老板普遍受到歡迎。艾利認為,造成這一現象的部分原因是身為榜樣的壓力。“你經常會有很大的工作壓力。你要讓更多人看到你的成績……女性下屬以你為目標,并希望你是萬能的。”此外,身處以男性為主導的公司中的女性領導人不太可能以性別平等為題進行游說,因為她們害怕這樣做會削弱她們的成功形象。
達特茅斯大學塔克商學院副教授艾拉·貝爾(Ella L.J. Edmondson Bell)表示,當領導層中女性人數較少時,這向低層女員工傳遞了一種信息:她們在這家公司的升職機會很小。這就會加劇女員工之間為爭奪少數幾個高級職位的競爭。
當然,以上幾點都不能說明女老板比不上男老板。女性可能是更好的老板。2009年第一期的《哈佛商業評論》中對男女領導人的領導競爭力進行了 360度的評價。這8項競爭力包括:遠見力、活力、設計力、反饋力、團隊建設能力、外在取向力、堅韌力和情商。結果顯示,女性領導人在其中7項能力上的得分更高。得分較低的一項是遠見力,即“發現新機遇和新趨勢、為企業制定新戰略方向的能力。
”
非常值得注意的一點是,以上研究對領導競爭力的衡量標準并不是傳統的陽剛之氣——它通常與競爭力、自信和主導力等特質聯系在一起。這可能是一種新趨勢的征兆。意格麗表示,已經有一些證據表明,“領導力的文化模式正在變得更中性化,以往的上下級模式和命令與控制風格已經不再受歡迎。”
有一點要記住,女老板并不一定就是差勁的老板。人們只是容易這樣認為而已。
結束
特別聲明:①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為"原創"的,轉載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育路網",違者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部分稿件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溝通解決。
評論0
“無需登錄,可直接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