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企業家因為取得了很大的成績,或者干脆說掙了很多錢,覺得能力無窮,自信滿滿,尤其上了一個什么“高級總裁班”就覺得自己已經很“高級”,有的甚至還云里霧里的聽了三天國學課,更覺得自己不僅懂得企業實踐而且人生哲學都可以直追古代圣賢。其實,一般來說,一個企業的利潤往往呈以下比例關系:進入一個優勢行業占44%,在行業中的供應鏈位置占20%,管理在其中起的作用占36%.過去30年,中國企業的確存在太多的“野蠻生長”的機會,從這個意義上幾乎可以說,中國市場經濟的初級階段絕大多數企業都不必努力地進到了一個好的行業。
企業家做大了,成功累積到一定的量,往往容易把企業利潤全部看成資本帶來的利潤,看成是個人能力帶來的利潤。其實企業的凈利潤自然不“凈”,因為其中包含著更大比例的企業全員智力投入產生的利潤和社會公共關系資源引入產生的利潤。我們很多企業往往像一些酒店一樣,硬件設施五星,配套設施四星,老板的思想意識和管理理念最多處于三星的標準。最終酒店能有“三星﹢”的收成就算不錯。其實,優秀的企業家是管理專家的專家,能用資本調動智慧才是能人中的能人。自然,企業家首先要有勇氣承認個人的有限性,甚至要承認自己的卑微。
企業家顯然多是有強烈的事業心和責任感的人,但企業家自以為超常的個人能力,根本不考慮工作程序和崗位責任,常常造成這樣的結果,越是努力對于團隊的作用越是適得其反。尤其是越級指揮、草率表態很容易造成管理的混亂,而且漸漸會培養出管理團隊推卸責任的習慣,也非常不利于助手們的成長。長期在小圈子里的唯我獨尊,很容易培養出“花果山式”的行事方式,頭上再沒有一個有制約力和監督權的人,勢必容易自以為是,決策武斷,溝通簡單,而且很難給下屬以表達不同意見的機會,即使開會也往往形成一言堂,本來是“議事”的討論會常常變成了“一人說、眾人聽”的宣教會。
眾人皆知,一個人身邊如果沒有一個可以斗膽直言的人是可怕的,企業家周圍的人如果都是在順從甚至恭維是危險的。因此,企業家非常需要“培養”出一個能敲桌子、拍凳子、吹胡子、瞪眼珠子的諍友。但是,這一角色最好不是圈內的,更不太可能在同僚中產生。因為我們都是普通人,常常為了名利而放棄了自己的真實。所以,我的交友原則是“遠者近之,近者遠之”。
企業家要想辦法尋找一個人,既有聰明的頭腦,又有坦率的個性;長期交往下去的這樣一個人,既對你的企業有較多的了解,而他的生存和利益又與你的企業沒有直接關系。多聽聽這樣一位特殊朋友的逆耳之言,實在是非常有益的,而且是非常必要的。即使他講的一些東西,因為了解不多而存在不準確、不對號,有時存在片面、偏激,但多一個思考的角度,多一面反思的鏡子,有利無害。如果一定要說“有害”,那就是面對時的難堪,對話時的壓力。這就需要企業家以之作為一種修煉的課程
特別聲明:①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為"原創"的,轉載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育路網",違者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部分稿件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溝通解決。
評論0
“無需登錄,可直接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