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introduction
在競爭激烈的職場中,管理能力的進階已成為突破職業瓶頸的關鍵。越來越多職場人選擇通過在職學習平衡工作與學習,而MBA(工商管理碩士)和EMBA(高級工商管理碩士)作為兩大熱門項目,名稱相似讓人摸不清,本文就為大家詳細解答在職MBA和EMBA區別。
在職MBA是培養"將才"的黃埔軍校,側重系統化商業管理知識構建,幫助學員從專業崗轉向綜合管理崗。而EMBA則是打造"帥才"的實戰沙盤,專為決策層設計,聚焦戰略視野與資源整合能力升級。
MBA課程覆蓋財務、營銷、運營等12大管理模塊,通過案例教學夯實基礎;EMBA則設置行業趨勢研判、資本運作等高管必修課,某985高校EMBA項目甚至包含跨國并購模擬談判課程。
MBA校友多集中在企業中堅層,形成行業人脈儲備池;EMBA學員70%為企業創始人或副總級以上,某金融班EMBA曾促成學員間超3億元戰略合作。
在職mba適合人群:工作5-8年,現任部門經理/總監;年收入30-80萬區間;需系統補足財務、人力等管理短板;計劃3年內晉升至事業部負責人
在職EMBA適合人群:累計10年以上管理經驗;企業創始人/副總裁及以上職級;年營收過億企業決策者;需突破行業資源壁壘或布局新賽道;有上市融資等資本運作需求
招生院校 | 招生項目 | 學費 | 學制 |
---|---|---|---|
社科院-美國杜蘭大學 | 金融管理 | 32.8萬(分兩期) | 1.5年 |
社科院-美國杜蘭大學 | 能源管理 | 25.8萬(分兩期) | 1.5年 |
北京科技大學-美國德克薩斯大學阿靈頓分校 | MBA | 30萬(分兩期) | 2年 |
北京城市學院-英國華威大學 | 項目管理 | 20萬(分兩期) | 2年 |
云南財經大學-英國格林威治大學 | 項目管理 | 15.9萬(分兩期) | 2.5年 |
云南財經大學-英國格林威治大學 | 房地產管理 | 15.4萬(分兩期) | |
北京大學和英國倫敦大學學院 | MBA | 41.8萬 | 2年 |
中央財經大學和美國史蒂文斯理工學院 | 企業項目管理 | 21.8萬 | 1.5年 |
中國礦業大學和加拿大魁北克大學 | MBA | 24萬 | 2年 |
深圳技術大學愛丁堡龍比亞大學聯合培養MBA | MBA | 16.8萬 | 1.5年 |
招生院校 | 學費 | 學制 | 報考條件 |
---|---|---|---|
北京郵電大學-法國里昂商學院 | 42.8萬+3.8萬留學費 | 2年 | 專科10年以上工作經驗;本科8年以上工作經驗。 |
北京大學和香港大學 | 98萬 | 2年 | 本科+8年以上工作經驗 |
香港亞洲商學院 | 面授班48600 線上班28600 | 18個月 | 大專及以上學歷,五年以上運營管理經驗 |
法國巴黎第十二大學 | 9.8萬 | 1年 | 大專及以上學歷可讀 |
美國丘博學院 | 10.8萬 | 1年 | 大專,5年管理經驗 本科,4年管理經驗 |
馬來西亞彭亨教育基金大學 | 5.8萬元 | 1-1.5年 | |
巴黎十二大 | 6.8萬元 | 1-1.5年 |
在職MBA和EMBA區別想必大家都了解了,選擇前不妨問自己三個問題:我的職業瓶頸是什么?我需要怎樣的資源支持?我能為項目貢獻什么價值?若您仍在猶豫,歡迎咨詢本站在線老師,我們的招生顧問將結合你的行業背景、管理經驗與發展目標,提供1對1選校建議。
推薦閱讀:
特別聲明:①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為"原創"的,轉載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育路網",違者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部分稿件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溝通解決。
在職MBA與全日制MBA區別明顯。學習模式上,全日制全脫產,在職則有周末、集中等靈活形式。報考人群,全日制多應屆生或想轉行新人,在職以企業中層和創業者為主。培養...
在職MBA聯考備考資料需覆蓋管綜和英語二。管綜可選用《數學分冊》《邏輯精點》《寫作高分指南》,英語二推薦《詞匯的邏輯》《歷年真題詳解》等。搭配歷年真題與模考卷,...
北京在職MBA報考,若為國內院校,一般要求本科畢業滿3年、專科畢業滿5年等;中外合作辦學項目通常有本科及以上學歷、一定工作經驗等要求,部分接受大專學歷。報考后攻...
在職MBA報考難度適中,與全日制MBA同考管理類綜合能力和英語二,科目較少且內容側重基矗近年國家線穩定在167-175分,多數院校分數線與國家線持平,合理備考后...
自考本科生畢業后能報讀在職MBA嗎?自考本科生畢業后能報讀在職MBA。按教育部規定,有本科畢業證就能直接報考,報考條件與全日制本科一樣,無歧視。只要滿足學歷、年...
北京在職MBA上課時間以周末班、集中班為主,周末班多為每周六日或單周日授課,集中班為每月集中幾天學習,靈活適配職場節奏;畢業后可獲碩士學位證(與全日制效力一致)...
評論0
“無需登錄,可直接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