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文:讀MBA早就不是件新鮮事了,兼具人脈擴展和回爐再造雙重意義的MBA學習已經成了大多數白領和公司人們遇到職業瓶頸時的重要選項。MBA不比其他的學習項目,學費是高門檻,即使是國內項目,動輒十幾萬的價碼對任何一個家庭來說都不是個小數目。
張亦是一位曾全職讀MBA充電、后又重返職場的女白領。至于家庭財富的積累,我們來看看理財師們是如何幫她規劃MBA的經濟人生的。
A、辭工讀MBA是一夜之間做的決定
2005年10月,張亦在網上偶然發現復旦大學新一年全日制MBA的招考信息,心中萌生了辭職讀書的念頭。當時她在一家臺資企業從事市場開發相關工作,月薪3000元,收入不高,又恰逢職業瓶頸,她希望能夠停下來好好思索一下自己未來的職業發展,增加一些更換工作的籌碼。
于是,一個星期后,踩著報名截止的末班車,她上網填寫了次年1月的全國MBA聯考報名表。不過由于復習時間有限,張亦第一次聯考沒能順利通過,在第二年的考試中才實現了自己的愿望。2007年9月,張亦暫別職場重回校園開始了自己為期兩年的MBA學習。她申請的是復旦大學與麻省理工大學合辦的MBA全日制課程,在國內就讀一年半,在國外作為交換生再學習半年,學制兩年,學費11萬元,分兩年交付。2008年9月,張亦前往羅馬開始了為期半年的國際交流學習。在海外的6個月,張亦花掉了將近8萬元的生活費。
因為工作時間不長,張亦就讀MBA期間的學費和出國讀書的費用都是由父母贊助的,而兩年間的生活費則是靠她之前工作四年陸陸續續存下的5萬元,此外沒有做過任何形式的投資理財。回想起自己當年辭工讀書的選擇,張亦說“如果不報考MBA,應該就會鉆研怎么跳槽了,其實在薪資基數不高的情況下換個好單位,工資上漲也不算是太難的事。”而那時她的室友兼同學、同事都是那么做的,只是大家選擇了不同道路而已。“即使留在原單位,工作六年,工資一點不漲也是說不過去的。”
MO讀MBA之前應該對個人的財務狀況有一個基本的評估,選擇性價比最高、最適合自己的項目來讀。讀什么學校、就讀的方式有很大影響。有些學校的MBA學費相對較低,只需要3到5萬。在職讀MBA,由于工資來源沒有切斷,壓力也會相對較小。這筆資金可以用投資的方式盡早積累。
如果張亦在就讀MBA之前通過跳槽實現漲工資的愿望,在當時的水平來說可以達到60 0 0元,按照她的花銷,約2000元/月,那每月可以結余下近4000元的閑置資金,這筆錢可以做一個投資組合。按照張亦11萬元的學費需求和兩年5萬元左右的生活費需求(不考慮出國讀書的費用),共24萬,要實現這個目標,就需要在投資組合中加入一些高收益高風險的投資產品。在2005年、2006年的市場行情中,配置一些和股票掛鉤的理財產品如股票型基金能夠實現較好的收益,年平均收益大約在9.5%,這部分可配置60%的資金,剩余的資金以投資安全穩健的理財產品為主,如結構型和保本型的銀行理財產品,預期收益率在每年5%左右,這樣四年基本可以將讀MBA的學費生活費攢齊。
B、讀MBA期間的生活
在復旦大學讀書的時候,每天的生活節奏并沒有想象般緊張,功課也不算太多。每天會有不少空閑時間可以自己安排。校園的生活很單純,生活負擔不重。比如住在學校宿舍,一年只需支付1200元的住宿費,吃飯可以去學校食堂,這樣1個月下來支出只有不到1000元,比工作時節省了一半。
“在羅馬做交換生的日子是我最懷念的時光。”國外的教育體系及方式和國內有很大不同,在歐洲讀MBA需要學生完成一些社會實踐功課才能順利畢業。此外,國外的授課時間也很靈活,除了lecture的大課外,tutorial、workshop等小課一周有許多授課時間,學生可以自主選擇。很多外國學生會把課程安排在周一到周三,這樣周四到周日就空出了4天時間,可以做兼職補貼學費、生活費,同時還能為MBA的實踐作業做積累。
“最可惜的是當時我沒有兼職打工,因為課業壓力比較大,精力全都投入到了應對功課和考試上。自己又對理財一竅不通,只是在出國前兌換了幾千歐元的旅行支票,一部分存在了銀行。”
理財專家馬增光建議:
由于在就讀MBA期間沒有工資收入,生活資金會吃緊,單一依靠之前的存款很可能發生斷糧危機。應該利用好每天的空閑時間,做一兩種兼職來補貼讀書期間的生活費和學費。像張亦就可以結合自己之前的工作經驗和背景知識,比如在超市兼職做新產品的推廣等。但并不建議她在讀書期間參與風險投資,因為手上多余的資金是中短期需要支出的錢,買些超短期理財產品比投資股票、基金更合適,比如一年內可隨時支取的貨幣市場基金、7日通知存款或60日及以內的投資固定收益類的保本型銀行理財產品。
MONEY+提醒:
出國讀MBA,因為涉及到匯率問題,費用通常都很高。如果能在出國之前就了解一些理財工具的跨國使用和國外投資市場的情況,比如在匯率較低時,購物使用信用卡就比用現金優惠;一些國家的銀行定期存款利率比國內的要高得多,即使只是存錢,在國外存也比在國內存更劃算;在國外不急用的生活費也可以根據實際情況推遲兌換為外幣,畢竟從中長期看人民幣還處于上漲周期。此外,申請到國外讀MBA時,還可以用收到的offer向銀行申請助學貸款,通常銀行設置的這類還貸利率都較低,畢業工作后,再用收入償還貸款,但注意這會涉及日后買房貸款的個人信用問題。
C、給MBA經歷估值
2009年7月的畢業季,和無數畢業大軍成員一樣,張亦以新人的身份再回職場。此時的她顯然與同屆畢業的本科生研究生們有著許多不同,即使是和兩年前的自己相比也有了更大的競爭力。
MBA課程結束后,金融危機風波還沒有完全過去,張亦花了幾個月的時間才找到了現在的工作,在雀巢公司擔任市場主管,工資是2006年的3倍。當然這種上漲不全是讀MBA的結果,因為這兩三年期間,中國城市人的工資存在不小的自然增長。
2011年年末,張亦和相識六年的男友結婚。同樣遠離家鄉的兩人如今都是“新上海人”,在莘莊有了一個屬于自己的家。
丈夫是從事銷售工作的,年收入在20萬元左右,房子和車是他在婚前購買的,貸款已經全部付清。至今夫妻倆還處在分賬階段,張亦說因為工作原因,自己很少下廚,大部分時間都和老公或客戶在餐廳用餐,所以餐費就成了每月的花銷大頭。下一步她考慮把自己和老公的錢合在一起管理,這樣可以省下更多的資金。
理財專家馬增光建議:
雖然MBA剛剛畢業后有一段經濟困難期,但我們為張亦做一個讀MBA的投資回報分析就可以大致評估出她讀MBA的價值。兩年學費投入19萬,張亦每年收入是3.6萬,按10%的年工資漲幅估算,辭工讀書兩年的機會成本是7.5萬,由于讀書期間的生活費用是工作時期的1/2,大約是2.4萬,那么讀MBA的總投入就是在29萬左右。假設這筆錢通過投資理財平均每年可以獲得8%的投資回報率,若爭取做到10%,則每年就可以獲得2.3至2.9萬的投資回報。
辭工讀MBA,教你怎樣獲得更高回報
事業處于瓶頸階段,辭職去讀MBA可能是一個擺脫困境的好辦法。可是,高投入就一定意味著高回報嗎?怎樣投資自己才更聰明?下面的建議或許能給你一點啟示。
1、選擇性價比最高的MBA項目
在讀MBA之前先要對行情有所了解。在美國讀一個兩年學制的MBA費用高達3到5萬美元,而國內的只需要5到10萬元人民幣。各個學校的差價也很大,名校的學費甚至是普通學校的2倍。這些都會對畢業后的職業出路和薪資收入產生一定影響。因此根據目前的財務情況和今后的職業目標選擇最適合自己的MBA項目很重要。
2、讀書期間增加收入來源
讀MBA的學費和生活費應該及早規劃。讀書期間如果沒有工資,可以考慮做兼職工作。一方面能夠補貼全日制讀書期間的生活費用;另一方面還能增長社會經驗。多余的收入還可以進行金融投資,進一步擴大收入來源。此外,還能向銀行申請助學貸款,畢業后再用再就業的工資收入償還。
3、算算MBA的隱性收入
給自己的MBA經歷定一個價,就讀MBA期間獲得的人脈資源和人生體驗都是一筆隱形財富,把獲得的顯性收入和隱性收入加起來,看看這筆高昂的投資是否值得。其實,人生的體驗并不僅僅在于苦心掙錢和衣食無憂。如果這種體驗能給你帶來滿足感和幸福感,即使不能把花去的費用賺回來,也可能是值得的。
4、用商業管理的思維做家庭的財務管理
MBA學習的是專業的工商管理,通常在完成一個商業項目之前,都需要對其進行估值、市場調查、具體操作和修正,家庭的財務管理也一樣。希望通過投資理財增加收入,也需要對投資標的進行調查和評估,比如投資固定收益類的保本型產品和投資股票類的浮動收益型產品,其收益和風險就有很大差別。在市場趨勢發生改變時,對投資進行修正,比如賣出股票止損,提前贖回基金、更換投資產品等。
特別聲明:①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為"原創"的,轉載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育路網",違者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部分稿件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溝通解決。
在職MBA學費排行榜,西南財經大學學費3萬元,授課有周末班和集中班,3年學制,獲雙證;北京林業大學學費2.2萬元,同樣授課方式與學制,也獲雙證;香港亞洲商學院學...
在職mba是什么學歷?在職MBA是國家認可的正規研究生學歷,畢業獲碩士研究生畢業證+工商管理碩士學位證(雙證),學歷層次明確為“研究生”。法律效力、社會認可度與...
在職MBA報考面試技巧包括:深入了解所申請的MBA項目、梳理個人經歷,突出亮點、模擬常見面試問題、展現團隊協作與領導力、注意儀表與禮儀、準備好問題并積極互動、冷...
在職MBA項目獎學金政策:香港亞洲商學院線下面授班最高減免1.38萬元學費。MBA、EMBA的線上、面授班都有不同額度獎學金,政策亮點多。申請攻略包括三重價值評...
本文深入探討報考在職MBA對拓展人脈的作用及核心優勢,分析其人脈圈層的多元性、資源整合價值,結合課程體系、師資力量、行業合作等維度,闡述在職MBA在職業發展中的...
在職mba報名遵循“院校自主招生、專業定向培養”原則,需完成信息提交、資格審核、繳費注冊三步驟。部分院校有特殊要求,如提供證件照、企業推薦信等,還提供團隊報名優...
評論0
“無需登錄,可直接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