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企業家、職業經理人和MBA作為現代經濟生活中的三種主要角色,其區別是什么?三者在精神實質上有何異同?論文提出了 “MBA→職業經理人→企業家”的企業經營者成長模式,并從這個角度出發,探討了企業家精神、職業經理人精神和MBA精神及其三者之間的相互關系。
[關鍵詞] 企業家精神 職業經理人精神 MBA精神 成長模式
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日漸繁榮,以企業為生存平臺,逐步形成了企業家、職業經理人、MBA等一系列新的社會階層。伴隨著對這些新興階層的關注,人們不禁要對其做出更進一步的認識,提出一系列的疑問。而企業家精神、職業經理人精神和MBA精神,及其三者的關系正是這些紛至沓來的疑問中的焦點之一。
一、企業家精神、職業經理人精神和MBA精神的定義及內涵
盡管企業家、職業經理人和MBA三個階層產生的時代背景不同,而且三者大多數情況下是作為不同的企業經營者面目而獨立存在的。然而在當前逐漸成熟規范的企業界,確實存在著這樣一類人,他們最初是MBA學員,而后步入職業經理人生涯,最后又創辦企業,成為一名企業家。如果說早期的企業家更多是先從事企業實踐工作,而后返回來學習MBA課程的話,那么有理由認為科學、規范的企業經營者成長模式正在日趨完善,并最終在企業家成長軌跡中占據主導地位,這一模式即:MBA→職業經理人→企業家。
1.企業家及企業家精神的含義
目前學術界對企業家尚沒有一個全面而統一的定義,溯其淵源,企業家一詞的原文是法文:entrepreneur,其含義帶有冒險家的意思,指當時領導軍事遠征的人,這種人需要承擔風險,因而十八世紀后期的重農學派經濟學家鮑杜認為:企業家具有承擔風險和創新兩個重要特點。首先給予企業家較嚴格定義的是薩伊,他在《政治經濟學論文》(1803年出版)和《政治經濟學精義》(1815年出版)兩本書中,把企業家看作經理人,經理人“把他所有的生產手段結合在一起,取得產品的價值,……不斷重新建立起來他們全部資本,他所得的工資、利息和地租,以及屬于他自己的利潤。”隨后,充分論證企業家定義和職能作用的是熊彼特,他認為經理不能都有資格被稱為企業家,只有當他對經濟環境能做出創造性的或創新的反映,從而推進生產的增長時,才能夠被稱為企業家。所以,企業家是促進物質生產增長的中心人物。
“企業家精神”是指人們競相成為企業家的一種行為,其內涵是“著手工作,尋求機會,通過創新和開辦企業實現個人目標并滿足社會需求”。從以上對企業家的不同理解中,可以歸納出企業家精神表現為:
(1)承擔風險精神。正如1755年,法國經濟學家理查德·坎博龍將企業家精神定義為“承擔不確定性”。(2)創新精神。在這個意義上企業家被稱為“創新的靈魂”。正如1942年熊比特在《資本主義、社會主義與民主主義》中指出,所謂創新就是企業家對新產品、新市場、新的生產方式、新組織的開拓,以及新的原材料來源的控制調配,就是對傳統生產力要素進行重新組合,從而使企業家成為企業的“催生婆”或走出困境的領路人。(3)強烈的責任心。
2.職業經理人及職業經理人精神的含義
職業經理人是指運用資本所有者的資本、機器等生產資料,通過運用各種科學管理知識,使其與員工進行最優匹配、整合,并對市場信息進行把握、運用,從而實現企業利潤最大化的具有專門職業能力的企業經營者。從這個意義上講,職業經理人應該在職業道德和職業能力兩個方面具有較高的水平,同時具備管理和決策兩大社會職能。
本文認為職業經理人精神首先應該包含企業家精神中的諸多方面,其次也有其獨特的內容,主要體現于以下幾點:
(1)克已敬業的奉獻精神;(2)永不滿足的追求精神。具有領導力、想象力、判斷力、組織力和堅持性;(3)敢于領先的英雄主義精神。具有獨特的個人魅力和卓越的監督管理才能,充分的專業知識背景和較強的學習能力;(4)當機立斷的決策精神。善于捕獲時機,相機做出具有戰略意義的重大決策。
3.MBA及MBA精神的含義
MBA是工商管理碩士的簡稱,首創于1908年的美國哈佛,于1991年引進中國,是一種注重實戰能力的教育。經過近一個多世紀的實踐創造了舉世矚目的MBA神話。所謂的MBA精神主要指崇尚自由競爭和個人奮斗,崇尚冒險和創業,鼓勵對事業的追求,強調勤奮工作以創造富有生活,強調個人能力、毅力、智慧和決心,注重理性分析,講求實際和辦事成效,在某種意義上,MBA精神也可以說是企業家和職業經理人精神的一個綜合,具體表現為以下方面:
(1)誠實守信精神。要想做事,先學做人。而做人最基本的一條信念就是要以誠實守信為立身之本。(2)開拓創新精神。熊彼特曾給企業家下過這樣一個定義:企業家是從事“創造性破壞”的創新者。從這個角度出發它說明了創新不僅是企業家精神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方面,同樣的,創新也是MBA精神中不可或缺的一面。(3)積極主動精神。MAB要爭當企業的“領頭鳥”,積極應對市場變化,主動尋求企業發展契機,勇于承擔責任,努力學會從CEO的角度去思考問題,凡事積極主動,先人一步。
二、企業家精神、職業經理人精神和MBA精神的比較分析
從企業家、職業經理人和MBA三者的關系來講:MBA以培養具有專業知識背景和實際操作能力的職業經理人為直接目的,而職業經理人卻并不都能成為企業家。據此分析,企業家精神、職業經理人精神和MBA精神并沒有本質上的沖突和區別,三者只是企業經營管理者在“MBA→職業經理人→企業家”這一成長模式的不同階段中,著重擁有的品質的一個凸現。換言之,三者的精神是一個統一體,只是在經營管理者個人成長的各個階段中,這一精神統一體的不同構成要素交替發揮著首要性作用。
1.MBA精神與職業經理人精神的對比
從“MBA→職業經理人→企業家”的經營者成長模式中可以看出,MBA在某種意義上以培養職業經理人為直接目標,因而,可以認為MBA是職業經理人的初始化階段,而職業經理人則是MBA的實踐過程。因而現實中的MBA教育必須和職業經理人市場掛鉤,加強學員對企業管理基本要素和經濟環境的了解,對各種行業和行業典型企業的了解,對商業思維方法和溝通能力,信息收集和研究能力等的掌握,并在MBA教育中積極強調職業道德等文化教育。側重培養職業經理人在實際操作過程中所需的人際關系協調能力、實踐經驗和組織能力。職業經理人則應在管理實踐中充分運用MBA知識,并結合實際情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大力培植實戰能力。
2.企業家精神與MBA精神的對比
在“MBA→職業經理人→企業家”這一企業經營者成長模式中,MBA和企業家分處首尾兩端。我們說,每個MBA都渴望有一天能獨掌大權,成為企業家。因而MBA是經營者的最低階段,而企業家是經營者的最高階段。其最明顯的階段差別,說明了MBA應側重于不斷的培養管理技能、方法和信心,致力于敬業精神、團隊精神的塑造。而企業家則要樹立敢于承擔責任、務實創新、善于協調各種關系、豁達的胸懷、平和的心態等企業家精神。
3.企業家精神與職業經理人精神的對比
首先,從企業家和職業經理人與企業的所有關系來講,職業經理人有別于企業家。職業經理和企業家不同,他們通常不是其所管理公司的所有者,而是被雇傭來管理公司日常運作的人。其次,企業家注重創新精神,是企業的創立者;而職業經理人更注重管理能力,是企業的維持守護者。職業經理人的才能可以通過正規的教育和訓練培養出來,而企業家則被理解成具有非常的創新、敏銳、敢于破壞和敢于建設的人,他們身上那種最可貴的創新精神是不能通過學校教育培養出來的。最后,企業家是敢于超越自己的資源去開拓事業的人。而職業經理人則主要是充分利用現有資源,最大程度使其發揮作用。
特別聲明:①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為"原創"的,轉載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育路網",違者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部分稿件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溝通解決。
在職MBA學費排行榜,西南財經大學學費3萬元,授課有周末班和集中班,3年學制,獲雙證;北京林業大學學費2.2萬元,同樣授課方式與學制,也獲雙證;香港亞洲商學院學...
在職mba是什么學歷?在職MBA是國家認可的正規研究生學歷,畢業獲碩士研究生畢業證+工商管理碩士學位證(雙證),學歷層次明確為“研究生”。法律效力、社會認可度與...
在職MBA報考面試技巧包括:深入了解所申請的MBA項目、梳理個人經歷,突出亮點、模擬常見面試問題、展現團隊協作與領導力、注意儀表與禮儀、準備好問題并積極互動、冷...
在職MBA項目獎學金政策:香港亞洲商學院線下面授班最高減免1.38萬元學費。MBA、EMBA的線上、面授班都有不同額度獎學金,政策亮點多。申請攻略包括三重價值評...
本文深入探討報考在職MBA對拓展人脈的作用及核心優勢,分析其人脈圈層的多元性、資源整合價值,結合課程體系、師資力量、行業合作等維度,闡述在職MBA在職業發展中的...
在職mba報名遵循“院校自主招生、專業定向培養”原則,需完成信息提交、資格審核、繳費注冊三步驟。部分院校有特殊要求,如提供證件照、企業推薦信等,還提供團隊報名優...
評論0
“無需登錄,可直接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