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MBA培訓漲價瞎“起哄”
要價理由言之鑿鑿 教育質量不敢恭維
面對EMBA的漲價風潮,人們不禁會問:到底漲價的原因是什么?而天價的學費又能否跟學院的教育質量成正比呢?
國內EMBA教育質量一直存在著各種不足,而各個學院也面臨著改革和優化的各種呼聲。在這些呼聲中,讓EMBA回歸教育的本質成了最核心的聲音。
7月以來的CPI上漲幅度高達6.5%,創2008年7月以來的37個月新高。其中,豬肉價格同比上漲56.7%。當人們都在討論漲價問題的時候,EMBA培訓價格也來“湊熱鬧”。它雖然沒有豬肉價格漲得兇,但其漲勢也令人非常錯愕。
據記者了解,北大光華管理學院EMBA學費將從今年9月起大幅上漲,從45萬元漲至53.8萬元,漲幅接近20%。同時,清華經管學院的EMBA招生負責人也表示,雖然該校今年秋季的學費價格為45.8萬元不變,但明年春季的價格將會有所上漲,具體金額還沒有公布,“至少在50萬元以上”。
這股漲價之風從美國一直吹到中國,全美排名前十的商學院中,有8家也都宣布了漲價。像知名的芝加哥商學院,該校2011年6月開始費用為14.8萬美元,比去年漲了6000美元。
面對EMBA的漲價風潮,人們不禁會問,到底漲價的原因是什么?而天價的學費又能否跟學院的教育質量成正比呢?
學費上漲有各種理由
從國內的EMBA培訓報價來看,漲價已經是普遍現象。據記者了解,目前國內知名學院EMBA項目的學費均大幅上調,今年EMBA秋季班學費普遍漲幅在6萬-10萬元。
對于漲價一事,有不少從事管理工作的白領人士跟記者表達了不滿:“如果教育方式、教育水準,包括教育條件都沒有明顯改善的話,漲價就是件沒道理的事。”甚至有人質疑稱:“會不會是整個管理培訓業的聯手漲價行為?”
只是對于這樣的意見,一些學院也給出了漲價的理由。據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EMBA中心主任張志學介紹,課程數量、課外活動及海外教學增多是EMBA漲價的主要原因。9月開班后,新教學計劃的課程數量是原來的1.5倍左右,其中海外模塊課程增至原來的兩倍,這些費用都由學員承擔,因此提高了學費。
長江商學院EMBA執行主任也表示,師資、課程、市場宣傳等成本的增加是造成學費上漲的主要因素,但從市場的角度講,敢于漲價體現的是一個學院的實力與信心。
一直以來,EMBA的學費都很貴,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培訓業者跟記者反映:“大部分學員都不是自己掏錢來聽課,很多是公司的"福利項目",或者能給報銷學費。EMBA在國內屬于高端的管理培訓項目,普通老百姓能駕馭起學費的人并不多。”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EMBA學費昂貴主要是在于其授課成本。由于這方面的師資力量在國內并不雄厚,因此各學校競相爭搶知名經濟學家,僧多粥少,從而導致成本過高,甚至不斷增加。“名師每小時的授課費用已經達到幾萬元,更有甚的是有錢也不一定能請到。”有培訓業者跟記者如是說。
然而,價格普遍上漲的動因并不只是人力成本這么簡單。這股漲價風氣從國外吹到國內,有分析認為,由于國內有些師資是從國外請來的,當國外漲價時,國內會跟著受影響,這可以理解,但不是必然因素。跟風漲價,或許是一個逃不掉的理由。
記者致電了一些漲價的院校,有招生負責人表示,學費漲價也是某些學院跟風導致的后果。“如果別人的項目都漲價了,你不漲就有可能被市場誤解,認為你的教學實力不強。”
中歐國際工商學院EMBA主任陳杰平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曾表示,面對各個商學院EMBA學費漲價的輪番襲來,如果中歐學費仍然維持在原來的水平,會讓人對中歐EMBA的價值產生懷疑。
一位自稱是負責清華大學EMBA項目招生工作的人員跟記者介紹:“漲價是無奈之舉,我們請了更好的專家來授課,這方面有成本。另外,除了成本因素外,我們也要參考其他院校的學費標準,這是市場行為。”
對于EMBA跟風漲價的現象,有網友批評指出,跟風現象并不是今年才有,從EMBA學費開始漲價的那一刻起,國內院校最不缺乏跟風漲價,年年都漲,年年都跟風。
還有一種猜測是說,漲價的原因也多少跟CPI有點兒關系。有培訓業內人士在微博上說,國內目前漲價之風席卷各個行業,經營市場的物價普遍上升,EMBA學費漲價也跟這有關聯。
漲價不怕,就怕“學費≠質量”
“我是創業者,自費讀書,就是為了獲得知識和積累人脈,兩者中有一項不"達標",就等于浪費了機會成本。”一位欲報名EMBA的學員跟記者表達了不滿。
據了解,進入EMBA進修的學員無非是為了以下幾個目的:第一,將知識系統化;第二,建立良好的人脈關系;第三,發掘資深教授幫助企業作咨詢。
目前,國內各院校的EMBA基本都處于改革階段,都旨在提升教學質量。教學質量的提高,往往也伴隨著成本的增加。如果改革中教學質量確實提高了,這就值得我們付出金錢,從中收獲知識、人脈以及其他的無形資產。但是,如果學費跟學校的教學質量不對等的話,學員失去的不單單只是金錢,還有更寶貴的時間。
現實中,對EMBA教育質量不滿的問題一直都存在。“如果學員是企業高管人士,他們并不會擔心學費的問題,但如果教授的可能無法滿足學生的要求,達不到大家期待的目標,這反而更令人遺憾。”正在某大學參加EMBA的陳先生說道。
陳先生還說,學校的教學水平如果達不到自己的要求,暫且不提花費了大量金錢,更重要的是無法承受機會成本,學員都有自己重要的工作,時間上浪費不起。
對此,有教育專家建議,現在國內EMBA學費猛漲,想就讀EMBA的人們應該更加慎重地選擇學校,不要看到學費高就覺得教學水平高,學費和教學水平之間不能直接畫等號。學員根據自身情況,選擇一所適合自己的EMBA學校,對自己將來的發展更加有利。
要漲價,先改革
從EMBA誕生起,它的高學費一直被人們詬病為富人VIP俱樂部的入會費。曾有人戲稱,EMBA的E是“容易”(easy)或“昂貴”(expensive)的意思,“因為那些學員們不必削尖腦袋參加入學考試”。這也讓人們產生了一些誤解,EMBA已經偏離教育本質。
正是如此,所以國內EMBA教育質量一直存在著各種不足,而各個學院也面臨著改革和優化的各種呼聲。在這些呼聲中,讓EMBA回歸教育的本質成了最核心的聲音。
客觀上,國內EMBA的發展歷史相對于國外來說是短暫的,有著教育體系不夠完善、教學水平有待提高等很多方面的問題。據了解,單從教育本身來看,目前最為明顯的問題是師資、學員、教學方法和教學內容這三個方面的不足。
國內優秀的EMBA教師是十分稀少的,想要培養優秀的EMBA教師,需要很長的時間。因此國內EMBA教師在國際化程度、實踐經驗、理論造詣和對前沿問題的研究上相對于國外都有較大差距。早在5年前,就有商學院院長曾“語出驚人”:中國公立大學儲備的EMBA師資里面,能夠高質量地完成EMBA教育的教師不超過50人。這問題十分令人擔憂。
“國內高校的學術氛圍,教學研究平臺乃至師資評估的指標體系,都還不能令人滿意。”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教授說。這位教授剛剛離開國內高校,前往美國威斯康星大學任教。
國內EMBA正努力尋找著適合學員的教學方法,不斷在課程方面、學術研究方面進行改革。對于EMBA教學而言,非常需要擁有豐富且符合本土市場的案例庫。國外的案例庫確實非常豐富,但它需要將EMBA教育與本土實踐相結合。遺憾的是,國內案例庫里沒有太多的存貨。 一位商學院的教授表示,EMBA創建之初正趕上中國加入WTO,市場化法制建設尚不完善,許多商業運作是靠老一輩伺機打拼而來的,這些經驗或教訓是難以寫進案例庫的,即便寫入,也很難為現今常態的市場操作提供借鑒。
在網上,有人說“上過EMBA的課后發現不會做企業了。”還有些學員表示,跟著教授的說法行不通,倒是企業老板自己原來摸索的路子反而成功了。
事實上,除了課程設置、師資隊伍和案例庫不盡如人意外,充滿銅臭味的學風也給國內EMBA教育打了折扣。如今抱著各種目的來求學的EMBA學員魚龍混雜,其中,建立一個好的人脈關系都是各個學員的目的之一,這也造成了學校產生了一些商業氛圍。
有媒體評價,一些學院的EMBA已經蛻化成批發博士帽的新途徑。《創業家》雜志總編輯兼社長、發行人牛文文說,老一輩中的企業家選擇EMBA并非真正意義上的學業進修,大多是為混個好聽的學位,在學界博得一席虛名。
特別聲明:①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為"原創"的,轉載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育路網",違者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部分稿件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溝通解決。
在職MBA學費排行榜,西南財經大學學費3萬元,授課有周末班和集中班,3年學制,獲雙證;北京林業大學學費2.2萬元,同樣授課方式與學制,也獲雙證;香港亞洲商學院學...
在職mba是什么學歷?在職MBA是國家認可的正規研究生學歷,畢業獲碩士研究生畢業證+工商管理碩士學位證(雙證),學歷層次明確為“研究生”。法律效力、社會認可度與...
在職MBA報考面試技巧包括:深入了解所申請的MBA項目、梳理個人經歷,突出亮點、模擬常見面試問題、展現團隊協作與領導力、注意儀表與禮儀、準備好問題并積極互動、冷...
在職MBA項目獎學金政策:香港亞洲商學院線下面授班最高減免1.38萬元學費。MBA、EMBA的線上、面授班都有不同額度獎學金,政策亮點多。申請攻略包括三重價值評...
本文深入探討報考在職MBA對拓展人脈的作用及核心優勢,分析其人脈圈層的多元性、資源整合價值,結合課程體系、師資力量、行業合作等維度,闡述在職MBA在職業發展中的...
在職mba報名遵循“院校自主招生、專業定向培養”原則,需完成信息提交、資格審核、繳費注冊三步驟。部分院校有特殊要求,如提供證件照、企業推薦信等,還提供團隊報名優...
評論0
“無需登錄,可直接評論...”